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08/06 高雄四個百年之高雄港風雲篇
高雄四個百年之高雄港風雲篇
主題企劃─高雄四個百年之高雄港風雲篇

左營舊城。(圖/鮑忠暉) 15世紀以前,打狗嶼本為平埔族西拉雅(Siraya)族的分支馬卡道(Makatau)族的居住地,荷蘭人稱此地為Tankoya,稱打狗港為Tancoia。而馬卡道族語的Takau為「竹林」之意,「打狗」兩字為其音譯。如今,高雄市立美術館旁,有條寬廣的「馬卡道」路。

明朝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人在澎湖被明朝水師打退,轉而退守台灣另組織東印度公司,並實施殖民主義。當時的打狗港已是台灣南部重要漁港。荷蘭傳教士華倫泰因在所著的《荷蘭貿易誌》,地圖上稱打狗山為「猿山」(Ape Berg),常見於18世紀後的歐洲航海圖上。

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率軍驅走荷蘭人後,改稱台灣為東都,設一府二縣。其中,萬年縣縣治設於今高雄市左營區,轄境相當於今天的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及臺南縣一部份區域。在打狗山下的東北南地區,明鄭軍隊的各路軍隊駐屯,有左營、前鎮、後勁、前鋒尾、右沖(今右昌)等,部分古地名還沿用迄今。於今,左營懷古的「萬年季」活動可是一年比一年盛大。

旗津燈塔是高雄港成長茁壯的最佳見證,被列為三級古蹟。(圖/郭文君攝)  1683年,清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兵攻台,鄭克塽降清。1855年美國威廉安遜.羅賓奈,奈氏兄弟購置三桅船「科學號」,於打狗港建立碼頭、倉庫及燈火信號所。八年後,打狗港開港,與外商通航貿易。

打狗港開港之後,一直到清光緒九年(1883年),清將王福祿始聘英國技師築西式燈塔於旗後山上。據文獻所載,當時為磚造的方形塔,內裝六等單蕊定光燈,見距約十浬,所有的儀器設備均購自英國。

日治時期,日本人擴建高雄港,並於1916年(大正五年)著手重建燈塔,於1918年完工,成為八角形磚塔。台灣光復後曾先後三次更換燈光設備,目前已換為新式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增強為85萬燭光。回顧百年來,這座聳立在打狗港口的燈塔,從無間斷地發出光芒,照耀海上的船隻,是高雄港成長茁壯的最佳見證。由於維護得當,內政部在民國68年核定為國家三級古蹟。(現改列高雄市市定古蹟)







1 2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