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12/09 進步高雄經貿城
進步高雄經貿城
城市觀點─傳承與蛻變 愛與勇氣的重建路—莫拉克重建3周年<上>

 

日光小林社區永久屋房型,充滿活潑朝氣。(圖/張筧 攝)      除了大愛園區之外,杉林區內還有紅十字會興建的日光小林社區,鄰近大愛園區旁,房子外觀柔和色調、雙併的型式像極了山丘上的別墅,也象徵日光小林充滿年輕活潑的朝氣。再沿著台21線公路往裡面走,位於甲仙區的五里埔小林社區,是小林村受災後,最接近原小林遺址的所在。

      另一條重建區的路線,六龜的台27線到桃源的台20線上,也有幾處永久屋的聚落,一是六龜大橋附近龍興新開社區,由法鼓山基金會援建,安置新開部落部份居民,今年2月間已熱鬧入厝。

      同樣也是由法鼓山援建的勤和樂樂社區的永久屋,位於寶來、靠近桃源區,安置桃源勤和部落的居民。不過在原部落,紅十字會出資興建「大型避難屋」,外觀如同度假小木屋,事實上是供汛期緊急避難之用。

      在重建會的協助下,新蓋的永久屋集結了重建區居民的多數意見,與建築師進行溝通,以更貼近居住者的需求,而建築本身在建材、工法上均以環保為訴求,或者採太陽能光電的發電方式。把節能的概念納入其中,永久屋可以說是重建區裡一扇美麗的風景,更是綠建築的代表作。

新校園新希望

那瑪夏區的民權國小重建後的圖書館環保又富民族風。(圖/張筧 攝)      風災中,除了家園被摧毀外,部分校園也受到重創,最嚴重的三所學校是那瑪夏的民權國小、民族國小、甲仙的小林國小,在民間企業的認養下,在新的地點重建了新校園。新的校園充滿對自我族群的認同以及對大自然的崇敬,融入族群的圖騰、故事與文化。

      那瑪夏的民權國小外牆上雕有布農族的神話故事,高腳屋圖書館融入原住民「男子會所」意涵,館內強調通風並避掉陽光直射的設計,以減少大量使用人工光源。校內的太陽能板結合裝置藝術,新校園充滿新奇,並富有民族風。

重建後的小林國小以平埔族的塔樓做為意象。(圖/王雅湘 攝)      至於原處那瑪夏區的民族國小,因為多數的村民已經遷居杉林大愛園區,為提供住在杉林區大愛園區的學童就近就學,改建在園區內,由於園區內住有各種族群,為了彰顯不同族群的特色,校門口八大根鐵柱上鑲有代表各族的圖案,如布農族的版曆、客家的油桐花、閩南的三合院窗櫺等。在課程的規劃上,重視母語的學習,擔負起文化傳承的重任。

      而原位於小林村的小林國小,在大家的關注下,今年度新的學期重新站起來,校舍規劃有平埔族塔樓的造型,以漂流木包覆外牆,校門口則以馬賽克呈現平埔族的意象,新的小林國小在重建完成後,面對族人的銳減,文化學習與傳承更顯得重要,因此規劃社區耆老到學校授課,教導小朋友體認自己的文化。

      另外,六龜高中因風災後又逢甲仙大地震,校舍嚴重損毀,在張榮發基金會的認養下,建造了如大型方舟的長榮教學大樓,平日為活動中心,災難時為社區避難中心及國軍進駐的指揮中心,因學校位於茂林國家風景區的重要位置,也成了六龜區的觀光驛站。






1 2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