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09/09 感動後的高雄 從無到有 世運經驗的傳承
感動後的高雄 從無到有 世運經驗的傳承
高雄看世界─承辦大型國際賽會與活動,是利?或弊?─ 高雄市vs. 巴塞隆納 ─


 

     「巴塞隆納模式」究竟有何殊勝之處?回顧巴塞隆納的歷史,可以得知,它的成功沒有任何僥倖。

屬於加泰隆尼亞省的巴塞隆納,之前跟高雄市一樣是以工業為主的城市。(圖/Jupiterimages Unlimited提供)     巴塞隆納與高雄市有某種程度的類似,尤其是在其國內的政經地位及產業發展過程。在1950年代左右,巴塞隆納的工業相當興盛,是西班牙第二大城,也是最重要的工業港,工業造就大量的勞工,也帶來龐大的污染,當時的巴塞隆納,污灰暗澹,隨著工業沒落、產業外移,70年代時的巴城,變得更沉寂落寞。

     「民主」為巴塞隆納帶來希望。長期的發展遲滯所造成的人民生活水準低落,已經引起居民的高度不滿。隨著西班牙強人佛朗哥在1975年去世,民主政府成立,巴城的居民也選出了民選的市長Nasci Serra。從Nasci Serra開始,巴塞隆納啟動了長達十幾年的都市改造。他們以公共空間的改造為始,像針灸一般地,由點的改善、將成效擴大到線和面,逐年帶動都市區塊的更新,民眾的生活品質也獲得改善。

     「在努力了這麼多年後,我們需要一個更有整合性的目標,爭辦1992年奧運就是最適當的」前巴塞隆納都市規劃局局長Oriol Bohigas的話透露,他們不是毫無努力、空手坐等,也不認為辦完賽事,巴城的建設可以告一段落。相反地是,「自助、然後還是自助」。持續不斷、有計畫地建設,以奧運作為一個躍升的準繩,越過這條線後,要以更高、更快、更有速率的方式前進。

賽後仍持續爭取參與其它國際賽事會展透過世運,帶動了高雄市容的全面更新。(圖/林育恩攝)

     為了迎接奧運,巴城將改善的區域擴大,深入至各社區,並且將原本閒置的工業港區重新改造為休閒遊憩的商業區域。奧運過後,巴城持續爭取更多國際賽事與會展,如F1賽車、歐盟高峰會、世界文化論壇等,讓整座城市的能量繼續燃燒不輟。配合奧運重新規劃為休閒觀光用途的港區,也轉為巴賽隆納重要觀光景點,如今一年吸引1500萬人次以上的遊客,營收納稅額達全市稅收21%。



1 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