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09/09 感動後的高雄 從無到有 世運經驗的傳承
感動後的高雄 從無到有 世運經驗的傳承
高雄看世界─承辦大型國際賽會與活動,是利?或弊?─ 高雄市vs. 巴塞隆納 ─

 

承辦大型國際賽會與活動,是利?或弊?

                                         ─ 高雄市vs. 巴塞隆納 ─

文/史卡利

世運會的成功,為高雄在賽事票房及觀光等創造了相當可觀的收入。(圖/KOC陳俊合、鍾豐榮、楊士正、周文郁、陳牆、林育恩)     世運精彩落幕,但是它所驅動的熱情仍在許多人心中持續燃燒,繼續發燙。不過,也有些人回歸理性,開始檢視與追問世運會究竟為高雄市帶來多少效益。從高雄市政府會後公佈的資料,世運會的總票房為6,348萬元,周邊收益為20億元,已經超過市政府的預估。數字說話:世運會為高雄創造了相當可觀的收入。

     當然,高雄市政府為籌備世運會所付出的成本遠超過賽會期間的收入。包括主場館與巨蛋的興設、各場館的修繕、以及人事行政與軟體服務的費用,共100億以上的支出,讓賽會財務的算盤怎麼撥,也無法從負數變成正數。乍看之下,這是個賠錢生意,然而,若把時間1992年奧運的主辦城市─巴塞隆納,至今仍享受當年主辦奧運的甜美果實。(圖/Jupiterimages Unlimited提供)拉長,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後再來計算,結論或許會不同。

     歷屆夏季奧運主辦城市的命運指出了不同的路徑與答案。1984年洛杉磯奧運以精湛的行銷與管理,寫下歷屆奧運最輝煌營收記錄,但第二年的經濟成長卻減緩;漢城奧運雖然入不敷出,但第二年的幣值與經濟卻轉強成長;巴塞隆納奧運精彩的開幕式深植人心,第二年的經濟卻也出現負成長,但驚人的是,17年後的巴塞隆納已成為全球經典城市,帶動西班牙的觀光競爭力躍升成為全球第二。

     各主辦城市峰迴路轉的發展過程,讓「承辦國際賽會究竟是利是弊」的爭議始終不絕。在這個爭議之下,全球各大城市卻依然熱衷於爭辦國際賽會,原因何在?又有什麼樣的條件影響了各城市不同的命運?高雄市又將會走向哪一條道路?





1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