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主題企劃─愛河布袋戲展演祭 看台灣布袋戲百年風華



 

◎金光布袋戲重視聲光特效

金光布袋戲是台灣布袋戲發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圖/侯志勇攝)台灣布袋戲的發展,在二戰後的50年代進入最興盛的黃金時期。當時酬神、慶典活動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布袋戲演出供不應求,戲團也在這個期間快速增加,隨著布袋戲受到歡迎,許多知名戲團逐漸由野台轉入戲院內賣票演出,改變為內台戲的新興娛樂行業。

原本二戰後初期的布袋戲演出仍以劍俠戲為主,進入內台戲後因為競爭激烈,為了吸引觀眾,各戲團開始不斷創新,劇本內容更加天馬行空,戲偶、舞臺加大,音樂改用唱片,重視聲光特效,各自發展出獨特的演出風格。台灣布袋戲在50年代,從劍俠戲正式進入金光布袋戲時期,內台戲成為台灣民間娛樂主流之一,當時幾乎全國每一個大小鄉鎮都有戲院演出,情況相當興盛。

金光布袋戲偶的尺寸,已比傳統的大了許多。(圖/侯志勇攝)為適應演出需要,金光布袋戲偶增大為一尺半(45~60公分),偶頭依編劇的創作,突破以往造型,成為千奇百怪的型態,衣服也有大幅度變化;到了1970年代電視布袋戲,更把戲偶拉大為三尺(90公分),偶頭大小近似人類比例,衣服雖不強調刺繡,但是會依照角色的性別作整體造形設計。

隨著劇情的誇張離奇,戲中增加各種五花八門的演出技巧,用五彩布表示人物的功夫等級,還有從口中「吐劍光」飛劍殺人,另外使用許多電光特效,製造金光閃閃的熱鬧氣氛。就在藝師們的多種改革之下,台灣布袋戲有了新的演出形式與生命,創造出新一代的金光布袋戲。







1 2 3 4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