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 Style高雄款
2017/10/11 No.10 光影下的南方映像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10/web01.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10/web02.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10/web03.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10/web04.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10/web05.gif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10/web06.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10/web07.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10/web08.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10/web09.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10/web10.jpg
港仔墘的四種體驗 — 小港區
 |
|
文/江雅筑 |
|
出生於苗栗,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畢業。喜歡高雄的一切,待著待著就待成了半個高雄人,目前仍努力地在高雄生活著,做企劃、插畫、也寫各種文案。曾任《藍灯號誌》編輯,作品見於《藍灯號誌》、《雄報》等高雄刊物。 |
|
攝影/楊紘興 |
提起小港,不少人先想起小港機場與工業發展。作為高雄的國際門戶與工業重鎮,小港常被認為是個充滿砂石塵土的工業區。小港舊名「港仔墘」,原以農漁業為主,隨著高雄國際航空站、高雄第二港口、臨海工業區設立,逐漸轉型為工業為重的型態。實地踏上這塊土地,能發現小港有段關於海的過去,充滿濃濃人情味,同時也是出遊大啖美食、休閒觀光的好去處!

歷史文化路線 — 紅毛港文化園區
問起小港的故事,一定會提到紅毛港。據記載,過去荷蘭艦隊曾在紅毛港駐紮登陸,紅毛港因此得名。憑藉海港資源優勢,紅毛港早期以漁業作為主要經濟產業,曾是當時台灣烏魚的主要產地之一。隨著高雄港第二港口開闢,紅毛港聚落於2007年計畫遷村,改建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只留下一部分規劃成現今的紅毛港文化園區,以創意策展呈現紅毛港漁村聚落生活與文化的意象。
園區內包含六個區域:高字塔改建而成的高字塔旋轉餐廳、主題式展出紅毛港故事的展示館、呈現過去紅毛港聚落生活的戶外展示區、由發電廠運煤輸送帶修建而成的天空步道、文化遊艇候船室,與可以觀察大船入港及欣賞夕陽的觀海平台。創新的想法挹注文化園區,讓這些紅毛港故事能被更多人看見。漫步於園區內,想著紅毛港的漁村聚落文化隨著工業化發展而走入歷史,似乎也象徵著小港從漁業之地漸漸轉為現在的工業重鎮,帶著港邊人的強悍性格,憑著空港與海港的雙港優勢,讓台灣走向世界。
|
紅毛港文化園區 |
|
地址: 高雄市小港區南星路2808號
開放時間:週間15:00–20:00、週末、國定假日10:00–21:00,週三休園
電話:07-871-18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