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古月今城─港都的雅美利加─ 關於美援與高雄的二三事

 

挽救台灣通膨危機的美援

50年代,美援促成台灣經濟起飛,及挽救台灣通膨的危機。(圖/林育恩翻拍)     二次大戰期間,對台灣而言,美國是個敵對、曾轟炸過台灣的國家;然而二次大戰後,時局驟變,國民政府播遷來台,貧窮的台灣與富強的美國接觸了,為台灣日後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助力,並為歷經外國殖民的多元文化發展再添異元素,留下許多故事。

     美國對台灣的援助最早始於1948年時,美國國會通過「援外法案」(Foreign Assistance Act)。在該年度,分配給中國大陸工業部門7千5百萬美元的援款中,有5百萬轉撥到台灣糖業公司、台灣鐵路局及台灣電力公司。不過美國對台灣提供大量且持續性的援助,則是在1950年6月韓戰爆發以後才開始。在當時的國際局勢下,台灣所處的戰略位置使美國於1950年下半年開始,給予台灣巨額的經濟與軍事援助直到1965年6月30日;在這15年之中,台灣每年平均接受1億美元的援助,以當年的物價水平來說,可說是天文數字。

     1944年起,台灣因為受貨幣融通政策,及大陸劇烈物價膨脹所影響,物價水準大幅飛漲,甚至幾乎到萬倍的可怕局面,這一危機的穩定與平復,正是靠著這每年天文數字的美援。

美援與早期高雄建設

原本以米為主食的南台灣民眾,在美援物資的影響下,也吃起麥子製作的饅頭。(圖/林育恩翻拍)     進一步而言,美援在經濟上的作用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肥料、棉花、大豆、花生豆餅、石油、棉織品等物資的直接輸送,不只直接解決戰後民生物資匱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穩定台灣物價與民眾的信心。第二,支援經濟與公共建設,包括高雄港、大高雄給水計畫、南部火力發電工程計畫、鐵公路交通建設、公共衛生建設等,都曾經接受過美援相對基金的協助,美援在建設高雄為現代化都市的進程上功不可沒。第三,給予農民與公司貸款,第一筆貸款撥給台灣糖業公司新台幣7千7百萬元作為蔗農貸款,包括台肥、台塑、硫酸錏等企業也都接受過美援資金或技術上的幫助,帶動了台灣經濟的快速發展。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