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11/11 亞洲新灣區 再創高雄新動力
亞洲新灣區 再創高雄新動力
城市觀點─高雄 台灣新地標

 

<無處可去vs到處走走>

市府成功打造愛河水岸,讓市民擁有更豐富的生活空間。(圖:城市紀憶公關顧問公司提供)     盧友義提到早年愛河的整治工程,是現在高雄水岸城市風貌的發展基礎,也將生活在工業城市的居民,多限於家與工作地點的生活空間,拉大到整座城市。原先擔負著都市廢水、鄰近工廠事業污水、上游農田及魚塭廢水等排放功能的愛河,經污水截流與污水下水道工程及用戶接管建設來改善水質,接著逐步改善愛河沿岸的景觀,闢建船舶碼頭、腳踏車道、綠籬植栽、照明設施、橋樑美化等,規劃河川遊憩的親水空間,設置河川船舶接駁碼頭與遊港動線串聯,讓愛河從中游的河堤公園、愛河之心到高雄港灣銜接成一條景觀水道,美麗的景致,舒適的綠地環境,自然吸引人前往活動,也成為高雄獨有的觀光景點。打造愛河水岸空間的成功,讓高雄民眾開始有生活場域的概念,也提供了日後高雄城市規劃的核心概念。

沿著景觀愛河水岸,凝聚了城市生活的多樣風貌。(圖:蔡明余攝)     海洋是高雄面向世界的窗口,這幾年來在高雄市政府的努力下,沿著高雄港海岸線的港口碼頭景觀逐一改造,由愛河兩岸延伸到高雄港區1-22碼頭,有許多已不提供裝卸貨櫃功能。在2006年8月辦理「高雄1-22號碼頭水岸改造策略規劃國際徵選」,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總計10個國家19個國際優秀團隊參加競逐,整體規劃、量身打造高雄港區碼頭公共領域新的海岸空間策略,賦予港區具辨識性的特色地標、水岸改造策略規畫。盧友義在進行評選委員的同時,認為中央與地方應整合舊港區及周邊都市土地,將舊港區併入高雄市的都市計畫,讓民眾感受海港之美,同時設計要結合高雄市港的地景、地貌,將大海、柴山、舊港區、愛河到整個城市的水及綠地系統,再創高雄港灣新契機和國際港市盛景。





1 2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