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11/12 優質生活城 運輸無縫隙
優質生活城 運輸無縫隙
城市探索─重建路上 看見未來新方向

 

小林夜祭村民會在廣場中央豎立迎接守護神的天梯「立向竹」。(圖/小林重建協會提供) / 2011年的小林夜祭是風災後最完整的夜祭。(圖/鮑忠暉攝)     甲仙區的小林村居民,災後第一年極力堅持要舉辦平埔族重要祭典:夜祭,就是希望透過傳統儀式凝聚族人意識,抵抗家園與文化消逝的危機。八八風災後連續兩年,夜祭都在臨時搭建的公廨簡單舉辦,2011年五里埔永久屋基地完工,村民終於能將臨時公廨中的守護神,遷移到社區中心平埔文化園區的新公廨,在廣場中央豎立起迎接守護神從天上下來的天梯「立向竹」,舉行災後最完整的夜祭。每年夜祭都由小林村中的劉氏家族負責,在風災後劉家選擇居住杉林區大愛村,但在祭典前特別開車回到五里埔,將這項神聖工作繼續傳承下去。

     今年活動最特別的是重新找回失傳多年的平埔族歌謠「搭母落」歌詞,祭典中,居民們吟唱著古調歡迎祖先,生逝同歡。過去因平埔文化流失,「搭母落」歌詞一度失傳,莫拉克風災後,由平埔音樂研究家林清財教授遠赴日本,找尋1931年日本學者淺井惠倫造訪台灣時的記錄,並於2010年重新拼記、翻譯而成,相隔多年眾人再次群聚唱起這段古老的旋律。在夜祭的最後,大家齊聚一堂,牽手共舞所有人喜愛的「牽曲」,歡喜的跳著唱著,夜幕中歌聲四起,相互拉起的手成為守護家園最安定的力量。

大愛村居民重拾傳統木雕技術,找回生計。(圖/小林重建協會提供)     那瑪夏區的南沙魯與杉林區的大愛村,則將部落傳統工藝轉化成可支持居民生活的工作,由老師帶領居民將部落的工藝設計成商品,也培育木雕、十字繡、編織、串珠等技術傳承與開發的人才。高雄市北區家扶中心推動「部落自立培力計畫」,提供部落居民工作機會與手工藝課程。南沙魯重建委員會李長榮會長更捐獻一塊土地,做為部落產業發展「夢想起飛館」基地,許多外來的協力單位集資整地,所有工程的人力都是部落裡的居民;建築主體創意設計由部落藝術家明有德與部落居民共同找尋自然素材,細細雕刻、搭建而成。2011年夢想起飛館在那瑪夏居民合作下完工啟用,讓部落居民製作的編織包、木雕等手工藝品有了行銷販售的通路。

方向二:改革創新

陳菊市長參與茂林多納村魯凱族的黑米祭。(圖/簡名君攝)     風災過後,大家重新思索土地與人的關係,希望從生態與產業之間取得共存發展的平衡,提出多種改革與創新的產業思維,各地區從在地特色提出新產業計畫。茂林區將區內文化、生態與工藝的代表特色,包括多納黑米祭、紫斑蝶生態、石板工藝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黑米祭是多納的特有祭典,源自在地的黑米傳說,多納部落感恩天神相贈的保命黑米,舉辦謝神祭典。災後第一年部落居民舉辦黑米祭,極力歡迎觀光客回流,但在熱鬧的慶典後,多納部落又歸於寧靜。為了復甦地方產業,茂林區公所整合與黑米祭同時期的紫斑蝶季,擴大冬天觀光的資源,同時也將茂林石板工藝納入規劃,以工藝文創商品帶動文化旅遊,如在地文史工作者馬樂創作的板岩商品,傳遞著茂林萬山說不完的傳說故事與千年萬山岩雕的古老歲月。




1 2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