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04/04 當夢想升起 高雄巨蛋誕生
當夢想升起 高雄巨蛋誕生
高雄視窗 城市藏鏡人 守護浪漫河渠的天使 愛河巡守隊
高雄號外 綠色長廊下的城市

採訪撰文/陳月素(專訪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局長林欽榮)   攝 影/史乾佑

讓高雄綠意盎然
  以往工廠林立、煙囪高聳,吐冒著黑煙污染的高雄市,想要呼吸一口新鮮空氣,真不容易!更遑論可以在住家周邊近距離的看見各式鳥類棲息展翅,聽見都市裡難能可貴的蟲叫蛙鳴。
  這個美景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如今高雄市正逐漸在變換顏色,以一種綠意盎然、生氣勃勃的姿態蓄勢待發,帶領著高雄市民一起築夢與逐夢。

 

建構生態綠廊
  為保存自然生態環境,市府工務局在都市規劃時,引入「生態廊道」的概念,規劃串連公園、綠地、生態保護復育區,由北至南建構完整的「生態綠廊」,讓鳥類及昆蟲可以在各生態棲息地域自由移動,避免生物被侷限在小範圍內而逐漸降低生存活動力。 
 
「泮水荷香,蓮潭月夜」-蓮池潭將推動週邊地區環境衛生改善及生活品質提昇,提昇觀光遊憩質感。  市府工務局長林欽榮指出,目前已完工的溼地有洲仔溼地及美術館內惟埤溼地,施工中的溼地則有本和里滯洪池,明年預定建置的有援中港溼地及中都溼地。一連串溼地完成後,將可串連形成「西高雄生態廊道」,從楠梓援中港、高雄大學人工湖、半屏山沉沙池、蓮池潭旁洲仔溼地,再延伸至本和里滯洪池、美術館內惟埤、中都溼地,最南則可及旗津地區的紅樹林公園,自然的生態綠帶連成一氣,成為以濕地為主軸的「濕地網路」,更可讓鳥類在多樣的水域中自由棲息。

  對高雄市這個大都會一直懷抱願景與夢想的林欽榮表示,「西高雄生態廊道」的推動及逐漸成形,他不敢居功,主要是先由中華民國濕地聯盟為高雄市的自然生態勾勒出令人感動的藍圖,他不過是支持及協助突破行政體系的僵化思維而已。

水雉重返計畫的執行
  二00二年中華民國濕地聯盟提出「水雉返鄉」計畫,冀望以洲仔濕地為根據地,讓以往菱角田的濕地生態環境重現,吸引在菱角田裡跳躍覓食的「凌波仙子」─水雉重返高雄時,因該處用地涉及多年以來一直向內政部文建會爭取設置民俗技藝文化園區,不少行政機關期期以為不可而不敢貿然作主,林欽榮憑著一股傻勁,力排眾議,主張與其耗費一、二億元改造,甚或破壞了當地的環境,不如引入民間的活力,以最少的經費進行復育,這在當時無異是大大的巔覆行政體系思維。
  林欽榮感性地說,水雉的「重返」飽含「等待」的意涵,而城市在等待的過程中,等同於要準備好最好的棲地,不只為了迎接水雉,也為了自己、下一代及整個城市的永續發展。

  如今洲仔溼地已完成第一、二期埤塘溼地(水雉棲地),三公頃的菱角園濕地、深水埤塘、淺水草澤等低草原生態區均已完工,目前正積極規劃第三期工程。洲仔溼地目前由中華民國溼地保護聯盟認養,並獲得二00三年福特環保首獎。同時被內政部公共工程委員會指定為今年的濕地博覽會主要展場,不少國際會議更是指定要參觀洲仔濕地。

  許多國內外生態專家學者實地參觀洲仔溼地公園後都感到驚訝,因為原本雜亂的公共保留地要以人工方式開闢成為溼地公園,讓屬於都會城市的高雄市,擺脫鋼筋水泥的生冷氣息,而以另一種風貌,展現「友善城市」的魅力,實在不易。

洲仔濕地讓自然回春
  洲仔濕地完成後,發現對動物幫助果真很大,鳥類從原來的五十種增加為八十種,顯示鳥類是互相流動的,例如台灣藍鵲、環頸(左行右鳥)、紅冠水雞、鷹斑鷸、夜鷺(俗稱暗光鳥)等,皆在生態區域間來回移動,可見生態廊道對動物生態非常有幫助。

  洲仔濕地的成功振奮著民間的保育團體、政府及民眾渴渴望返樸歸真的心,因此中華民國濕地聯盟進而提出範圍更廣、規模更大的「西高雄生態廊道」計畫。

  林欽榮強調,每一個濕地發展的動植物主體都不同,洲仔濕地以水雉、鴛鴦為主,內惟埤濕地以蛙類為主角,屬於石灰石土質的半屏湖,則以水鹿為復育對象,屆時高雄市從半屏山、龜山、壽山到出海口的山脈,不只是天然屏障,也是一條充滿生命力的生態鏈及清清楚楚的濕地脈絡,在人口密度集中的核心區,成為城市的新地景,也激發高雄市民在過度人工化的硬體建設之中,有著對自然生態多元包容與和平對待的遼闊新視野。

規劃綠帶縱軸之旅
  藉由一連串生態體系的復育,以及公園綠地內涵的提昇,不僅水鳥、蛙纇及多樣水域生物有了棲身之所,更可調節氣候,降低熱島效應,以及兼具調洪功能。工務局還有意串連高雄都會公園、原生植物園、內惟埤公園、愛河沿岸公園,做為高雄市的綠帶縱軸,經由點、線、面串連,規劃出兩天一夜的高雄知性之旅。

  林欽榮笑著說,這個美夢將在五年之內具體實現,只要每一個人用愛心及信心澆灌,很快地就會開花結果。 
 
★  生態綠廊自由行之一 高雄都會公園  撰文/陳月素

全國首例利用垃圾掩埋場開闢公園
  位於高雄縣市交界的高雄都會公園,綠油油的草地及蓊蓊鬱鬱的樹林底下,曾是高雄市的西青埔垃圾掩埋場,成為國內首例利用垃圾掩埋場開闢公園的最佳示範。
 
高雄都會公園為國內利用垃圾掩埋場開闢公園的最佳示範。  為增進環境景觀資源及改善地區環境品質,高雄都會公園定位為「都市之肺」,是依據行政院核定的「台灣地區都會區域休閒設施發展方案」,首先推動的區域型森林公園。也是國內首處結合都市森林及生態植栽理念,落實環保與遊憩的公園。

第一期:豐富植物生命的動態活動區
  第一期的動態活動區面積約卅五公頃,於八十五年四月十七日開放,有金雞日晷、游泳池、網球場、大草原、戶外親水池、溜冰場、觀景平台、戶外劇場、蛇形花園及林蔭步道,目前已有一百七十多種植物、六十多種鳥類,豐富了這塊原本讓人掩鼻而過的垃圾掩埋場的生命。

  如今不論晨昏、不分季節,綠意盎然,蟲鳴鳥囀,蜂舞蝶飛。平日清晨與黃昏每天可吸引一千人次到園,假日則有二、三千人,一年約吸引七十萬人到高雄都會公園漫步、運動、觀察自然生態。

第二期:規劃中的都會森林
  第二期的森林植物區面積六十公頃,內政部營建署的規劃內容已定案,預定斥資四億元,在九十四到九十八年之間分階段施作,打造截然不同的都會森林。

  二期都會公園裡有自然中心、多功能緩坡草原、廣達十二公頃的森林公園、標高近五十公尺的觀星台與眺景亭、五千平方公尺的落日草原、可供一千人集會活動的戶外音樂表演場、生態池、青少年冒險觀察園、地景藝術、水景設計、跨越後勁溪與住宅區串連的景觀橋,沿著後勁溪闢設的河濱散步區、迴廊、花卉台階,濕地、熱帶花卉、香草植物、迷宮、石景及兒童主題花園,以及結合休憩廣場與雕塑的人工湖。
 
★  生態綠廊自由行之二 原生植物園


全國第一座以原生植物為主題的公園
  位於左營區崇德路、翠華路與政德路之間的原生植物園,面積四點六六公頃,民國八十三年三月十二日植樹節啟用,是全市第一座植物公園,也是全國第一座以原生植物為主題的公園。原始規劃中,種植了四十五科六十九種植物,十年來園內樹木枯萎老死,因此市府養工處於民國九十年底向中央提出改善計畫,九十一年初被農委會「全國植物園整建計劃」核定為全國補助兩處地方級植物園之一。

營造多元生態景觀
  去年七月間完工後,園區內分為曹公圳景觀改善區、溪流生態區、隆起珊瑚礁區、混合密林區等數個區塊,呈現完整生態景觀的縮影,營造多樣化的自然棲地與生態環境,更表現了高雄的地理特殊性。 

擁有豐富多樣物種的原生植物園,為一完整生態景觀的縮影。  園區中沿著曹公圳規劃的「水質淨化實驗區」、「水生植物教材區」、「紅樹林展示區」與「植物文學步道」,創造水域棲地環境,打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人造溼地」,水邊的植物、微生物、昆蟲、鳥類在此形成不同的物種族群,建立一個豐富的水岸生態,光水生植物就有近五十種。

讓植物展現最原始的風貌
  混合密林區則提供鳥類一個築巢、睡眠與繁殖的隱蔽區域,密林區下的灌木與草原,則可以吸引許多草原性生物棲息。原生植物園也擁有溼地、草地、珊瑚礁等各種不同的地形與地質樣貌,不同溼度的土壤與環境,讓各種小生物都能在此藏身、覓食,形成一個雖然小,卻多樣、完整的生態鏈。

  園區內的樹種依照台灣原生植物的成長環境與型態,配置在各個適當的區域,營造出豐富的層次以及天然環境的縮影,讓這些植物在最自然的環境中,展現最原始的面貌。

★  生態綠廊自由行之三 洲仔濕地

全國福特生態保育百萬首獎
  左公一洲仔濕地公園是以最少工程,達成最大生態效益的工程,去年打敗全國八十多件角逐者,榮獲福特生態保育百萬首獎!短短不到二年時間,不只已完成水域環境塑造工作,如今生態復育成果豐碩,更是令人雀躍。

洲仔濕地為水雉實現美夢
  蓮池潭附近的農田,在廿年前曾是水雉最主要的棲息地,台灣第一筆水雉記錄就是在蓮池潭。後因農地開發、使用農藥等問題,使得水雉族群量驟減而瀕臨消失。

洲仔濕地建置一座符合生態的人工濕地,期待水雉的重返。  為了讓水雉棲地的美景再現,中華民國濕地聯盟聯合高雄市野鳥學會、左營舊城文化協會等南部生態團體,以左營第一號公園(簡稱左公一)預定地做為水雉復育區,建構一座具有菱角、芡實、蓮花等水生浮葉植物生存的淡水埤塘生態系,以提供水雉復育和其他鳥類棲息的空間。

打造南台灣生物基因庫 
  左公一洲仔濕地位於蓮池潭環潭路東側與翠華路西側、洲子社區以南、風景區管理所以北,面積約為十公頃,「水雉返鄉計畫」則於九十一年十一月展開,並且特別引水自蓮池潭,第一、二期工程已於去年五月六日完工,第三期則將增設生態廊道展示館。

  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同時認養左公一洲仔濕地公園,希望它能成為野生動物覓食棲息的庇護所,也成為南台灣生物的基因庫,打造一個「人文」、「自然」、「美學」的新天地,並在都會區內提供自然教育寶貴的場所。

  濕地保護聯盟表示,洲仔濕地公園成立至今,園區內植物已由六十種提昇到二百五十種以上,鳥類種類也從原來的五十種提升到八十種,台灣藍鵲、環頸雉、唐白鷺等罕見鳥類,都曾來此流連往返,象徵幸運的喜鵲更經常可見。

★  生態綠廊自由行之四 內惟埤文化園區

結合生態工法與文化氣息的美術生態公園
  融合自然生態工法的內惟埤文化園區,自九十年底白鷺鷥乍現飛翔於園區內的人工湖之後,便呈現生態盎然、文化氣息濃郁的都市公園的內涵。
 
  內惟埤文化園區面積約四十公頃,分三期執行。第一期的美術館、美術廣場及迴廊早在八十三年完工,第二期的水域、濕地、步道、草坪及綠化植栽,也於八十八年九月完工使用。第三期的入口廣場、服務中心、立體停車場等設施,則於九十一年底完工。

螢火飄飛的生態湖泊 創造都市仙境
內惟埤結合美術館,成為市民最貼近的藝術生態園區。  除了螢火蟲培育生態區、親水戲水區、全長二千五百公尺的親子遊園步道之外,最經典之處是結合自然景觀,設計廣達三公頃的生態湖泊,保留湖岸綠地及芒叢野地,加上數萬株本土喬灌木,讓蟲魚鳥獸有廣闊的生棲空間,也營造生意盎然的美術生態公園。

  整個園區的規劃強調塑造一個與自然和諧的都市空間,是一個非常開放的自然生態保育環境。因為著重生態保育及親近自然,湖泊規劃多樣化水體深度的水濱、淺灘、濱洲,以提供水中生物、水鳥的食物來源、庇護及繁殖環境,並設有草坡、木樁、塊石等親水湖岸,讓遊客可輕易接近,近距離觀察水中種植物。

獲選第一屆高雄市優良都市設計評選大獎
  內惟埤原有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植物記錄約一百餘種,鳥類約六十餘種,是高雄市最為重要的生物資源與特色之一。現代都市自然生態保存不易,但仍被用心的經營成為一處自然豐富的野外休閒生態教室,成為高雄市民藝術與生態啟蒙的園地。並陸續獲得「大高雄建築園冶獎」、「高雄十大景點」及第一屆高雄市優良都市設計評選大獎等肯定。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