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08/06 高雄四個百年之高雄港風雲篇
高雄四個百年之高雄港風雲篇
時光走廊─紅毛港潟湖春秋

未拆遷前的紅毛港空照圖。(圖/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提供)因應高雄港埠的發展,紅毛港去年迄今,村已遷,屋已拆,居民也已離散。留下的,有人認為是遺憾,因為曾經有過繁華和情感;有些人力主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因為高雄市要邁向國際級的海洋首都。儘管如此,紅毛港百年來曾經發生過的人、事、物,住民賴以為生的潟湖,所衍生出來盛極一時的蝦苗、烏魚風光,這段存在的輝煌發展歷程卻是無法抹滅的,娓娓道來總讓人回味無窮。

在高雄港第二港口尚未開闢之前,紅毛港聚落東側的港區水域,原為一潟湖生態區域,蘊藏著紅毛港人長期所依賴的豐富生態及漁業資源。紅毛港東側高雄灣(俗稱內海仔)為高雄港的大潟湖,潟湖內潮差小、水流速度緩和、水產資源豐富,為一天然良港。西面台灣海峽(俗稱外海),則有許多迴游性魚類資源。良港。西面台灣海峽(俗稱外海),則有許多迴游性魚類資源。

約三百餘年前,即有先民駕駛帆船抵達旗後、中洲、紅毛港等地,從事漁業或逐漸定居下來。紅毛港堰的漁業養殖,於清朝時即聞名於台。紅毛港的單拖漁船(俗稱卡越仔),最興盛的時期大約在民國六○到七○年代,約有五、六百艘之多,曾經創下紅毛港漁業史上的高峰。漁民捕烏魚的收入,高出一般公教人員數倍,榮景可想而知。

出生在紅毛港的黃明輝老師,用鏡頭寫紅毛港歷史多年,圖中的阿桑曬烏魚子畫面已成追憶。(圖/黃明輝老師提供)烏魚、蝦苗成就紅毛港風光

紅毛港地區捕撈烏魚作業,由來已久,遠至日治時代以前即已開始。據「高雄州紅毛港漁業組合」書記李猴於1934年(昭和9年)指出:「紅毛港地區所捕獲的漁獲量,佔全高雄州各港口的三分之二」。每當捕烏季節,紅毛港地區,曬製烏魚乾與烏魚子的景象,處處可見,烏魚的漁獲量更是紅毛港漁村經濟的重要指標。

 紅毛港居民捕撈漁獲的主要工具為竹筏,居民利用捕魚空檔修理竹筏。(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每年農曆10月至12月冬至前後,是所謂的烏魚季節,紅毛港漁民以八艘竹筏作業,其中二艘大竹筏、六艘小竹筏,每筏約二至三人,合計約二十幾人,組成筏組捕烏。帶頭者俗稱帳籬,是紅毛港特有的稱呼。他也必須下海捕魚,但可多分一份漁獲為報酬。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