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08/06 高雄四個百年之高雄港風雲篇
高雄四個百年之高雄港風雲篇
時光走廊─紅毛港潟湖春秋

之前居住在紅毛港的居民,逢烏魚季節,各家戶都會製曬烏魚子。(圖/黃明輝老師提供)除了捕魚郎之外,還有人專責記帳,煮食者通常由村裡年紀較大的歐吉桑擔任採買與烹飪,組員們共同生活,也分享收入。由於捕撈烏魚作業都在海上進行,當要休息、吃飯、睡覺時,則在作業區附近的海邊搭建臨時茅屋,俗稱「蚵仔寮」,過去紅毛港漁民蚵仔寮最多達到五十幾間。最興盛的時期,連小琉球、東港、枋寮的人都來這裡當漁工。

蚵仔寮都由漁民們自己搭蓋,並擇吉日入住稱為「入寮」,有如新居落成一般,且須祭拜神祇,宴請親朋好友,並上演歌仔戲。

最令人稱奇的莫過於門聯,所有漁寮內外均書寫著:「即日入寮天賜福,良時出海水生財」為對聯,並外加「入寮大吉,出海大吉」等吉祥字句。這個對聯,是在民國3年時,一個名叫歐明的人,特地由澎湖至紅毛港教導漁民撰寫的專用對聯,文句淺白通俗,甚為漁民所喜愛,沿用至今。但隨著紅毛港遷村,已成絕響。

昔日盛極一時的蝦苗場,已成回憶。(圖/郭文君攝) 民國七○年代以後,由於過度捕撈,沿海生態破壞,烏魚產量銳減,紅毛港漁船也銳減,昔日每逢烏魚季節來臨時,家家戶戶製曬烏魚乾、烏魚子已不復見。如今紅毛港遷村,昔日輝煌的烏魚歲月也隨之畫下句點。

除了烏魚之外,紅毛港自清朝以來,即為著名的養殖區。根據《鳳山縣采訪冊》記載,「紅毛港塭」於清代即為打狗(高雄)澳內著名的內海養殖漁塭。高雄港開闢後,養殖業沒落。但到了民國64年,蝦苗業漸蓬勃發展,73年蝦業繁殖協會成立,74年極盛時養殖場多達120處,故有「蝦仔街」之稱,國內蝦苗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由紅毛港供應,以草蝦、斑節蝦及白蝦苗為主,被譽為「蝦苗的故鄉」。

紅毛港唯一的海汕國小,被拆得僅剩一隅石方。(圖/郭文君攝) 由「蝦苗的故鄉」而興起的「草蝦養殖時期」曾風光一時,但至民國八○年代,卻因沿海海水水質污染與白斑病變而沉寂,其後雖亦變更繁養另一種白蝦與石斑魚苗,但盛況與產量卻大不如前。

如今,走在已完成拆遷的紅毛港聚落,只剩少許斷坦殘壁;昔日的「蝦仔街」亦十室九空,但殘存的實體建物卻相對的多,想捕捉紅毛港記憶,這裡成了最佳取鏡之處。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