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城市新思維─ 以住代護 眷村展現新活力

 

以住代護  眷村展現新活力

 

高雄市文化局全國首例「以住代護—人才基地計畫」,提供創意團隊進駐。(圖/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提供)  在酷熱的大太陽底下,已無人居住的鳳山黃埔新村,年輕人陣陣的討論聲響劃破原本死寂,讓被凝結在歷史軌道的眷村,仿佛被重新轉動發條,再次活了過來。

  已經在高雄開業兩年的建築設計師陳鴻文,正與兩位經營多肉植物栽培和水泥盆栽的張浩、小其,討論著沿老屋車庫門前興建的吧檯還欠缺什麼材料,而他們的夢想則是希望能夠將這棟眷村老房子,打造成一個擁有多肉植物庭院以及重新拾回老房子風采的展示場所。

  老眷村 年青夢

  「我想把這棟房子的原貌復原回來,無法復原的就盡量以展示手法讓人看見它的結構與歲月紋路,老房子擁有獨特魅力,把它修整完善,不論在經濟或生活條件絕對不會輸給新房子」,陳鴻文指著剝落的牆壁訴說著自己的想法;而為了讓老房子恢復原貌,從門鈴、電燈開關,一直到窗戶、日式拉門,無一不細心考究,甚至為了找尋舊式的電燈開關找遍全高雄的水電材料行。

  小其以及未來將直接入住的張皓,則對屋頂的煙囪和開闊的庭院充滿興趣,「在城市裡沒有房子是有煙囪的,住在裡面不禁讓人想到宮崎駿的電影畫面,開闊的庭院可以種植許多肉植物,讓它們獲得充足的成長空間」。雖然對於這棟日式老建築三人各有不一樣切入觀點,但讓它復活,讓它成為具有日式風格、肉肉植物小庭院,衝突卻巧妙對比的展示空間,實驗夢想是否可行卻是他們一致的期待

  除了陳鴻文這組團隊外,另外還有四組人馬也正如火如荼地,在這座仿彿被時間遺棄的眷村中、老房子裡修築他們的夢想。但,這群人都不是眷村原本的居民或後代,而且散居各地、工作專長也形形形色色,唯一的共通點就是「年輕」。

陳鴻文發揮本身老屋修繕的專長,讓眷村老屋恢復原來的面貌。(圖/廖順福 攝)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