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03/02 穿越南島記憶
穿越南島記憶
往下紮根 養成教育不留白 明正國小校長談未來展望

文、攝影/葉娜慧

教資中心 保留原住民文化精髓

 因為鄰近海港,讓高雄市前鎮區成為原住民集中的區域,遠從台東、花蓮、屏東等地前來的原住民朋友,在碼頭擔任搬運工,並就地落戶,將高雄前鎮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孩子的教育自然也在這都市中,講求族群融合的現代教育,為了讓這些原住民小朋友不致於在都市叢林中遺忘了屬於家鄉的文化,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委託明正國小成立「原住民教育資源中心」,藉由文化藝術的展出,讓原住民及一般學生了解原住民文化的精髓。

 全高雄市的原住民學生現在有九百零五位,其中大半集中在前鎮區,明正國小在十年前「極盛」時期,全校不到一千位的學生中,有兩百多位原住民學生,而後隨著人口的老化及外移,如今明正國小的原住民學生也只剩三十三位,反而鄰近的華山、佛公國小都還有五十多位,而學生中則以阿美族最多,排灣族居次。

 原住民語言沒有自己的文字,僅靠口耳相傳,在缺乏保存及延續的環境有逐漸流失的趨勢下,教育局認為,成立資源教育中心有其必要,之所以選擇明正國小成立高雄市的原住民資源教學中心,主要是早先當明正國小還是原住民學生就讀的最大校時,每年都會定期舉辦阿美族語的教學觀摩、城鄉交流等,成為高雄市原住民教學交流首屈一指的學校,於是教育局便在前年指定明正成立「原住民資源教學中心」,讓原住民語言、文化、藝術等,可以在校園中傳承。

激發小朋友對自己族群的驕傲

 利用廢棄的閒置宿舍,明正國小在校長李素貞的帶領下,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了高雄市的「原住民教學資源中心」,李素貞原意是希望藉由文化藝術的展出,將原住民的文化帶入校園中,更讓學生學習尊重並欣賞原住民文化,因為每位藝術家的進駐,都將他們族群的文化帶入校園中,學生們藉由藝術家的作品、與藝術家面對面的交流,學習了原住民的多元文化。

 在這個過程中,李素貞也驚喜的發現,原住民小朋友在學校每個月定期推出的展覽中,不僅學習並了解各族群間的文化差異,更激發出他們對自己族群的驕傲,主動對來賓說出自己的族群、大聲用母語招呼來者,這樣的成果讓她感到興奮和安慰。

 事實上,在整個明正國小原住民教育資源中心的運作中,已先後引進布農族、排灣族、魯凱族及拍瀑拉族藝術家在校展出,而除了每個月定期的展出外,更希望藉由藝術家的直接進駐和創作,讓小朋友在實地的觀察及體驗中,更為貼近原住民文化。

造船藝師進駐學校 師生新體驗

 最近李素貞更破天荒的從蘭嶼請來一位造船藝師陳碧蓮進駐該校,並從蘭嶼搬來造船的原木,陳碧蓮花費一個星期製作並拼接船身,甚至最後雕刻船身及彩繪船身部分,都依照傳統達悟族造舟方式一步步在校園中呈現,雖然是船長一公尺半的展示教學用小船,但拼板舟所具有的槳、船冠及船身的圖騰等,都深切的表達了達悟族海洋文化與工藝之美的結合,值得一提的是,整艘拼板舟都不用任何螺絲,全都用卡榫連結而成的。

 在陳碧蓮駐校期間,除了蘭嶼造船技術完整呈現外,更成為明正蘭嶼原住民文化的活字典,藉由到各班教室介紹蘭嶼達悟族的各種文化的方式,將蘭嶼的建築特色、達悟族的風情民俗、飛魚傳說等,讓住在大都市裡的小朋友,了解蘭嶼文化及生活,這一個多月來可說是全校師生的新體驗。

 李素貞說,在族群融合及文化尊重的教育下,早已沒有所謂原住民被漢化的說法,原住民與台灣其他族群一樣,都是應該被尊重及看重的一群,她從一位不懂什麼叫原住民文化的校長,到因為被委託成立「高雄市原住民教學資源中心」,一年多來,從實地的田野調查到一次次完成原住民文化展,讓她更深入了解原住民文化,也更為原住民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感動和著迷,她希望,藉由明正國小的原住民資源教育中心的推展,可以啟發思考台灣作為一個有文化生命力的主體,對內如何尊重各族群文化的主體地位,對外如何自我認同,並散發出文化自信的光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