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遠洋鮪釣漁船船長劉銀河的故事

文◎滿春梅          圖◎陳以哲、台灣區鮪魚公會

「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怎麼還不回家?」,這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一段課文,然而卻是從事遠洋漁業的船員們所經歷的生活寫照。

遠洋鮪釣漁船船長劉銀河的故事勇闖天涯 只為年輕夢
「那年因為年輕,出國不容易,想說可以到世界各處看看,又可以賺錢,就投身當船員,結果第一次出海就到西班牙,那時靠的第一個港口就是西班牙拉斯巴馬斯港,那一次都在大西洋跑船,再回到台灣已是4年7個月以後的事了」,劉銀河回憶著說。那時的他是一個年輕小伙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期待,原本是在船舶修理工廠工作,因為常接觸有關海洋的事,想開眼界的他,也想要隨著自己維修的船舶,航向更遙遠的國度,轉而投入遠洋鮪釣漁業,從此劉銀河與海結下了不解之緣。

艱苦的海上生活 想念的陸地
剛上船時也會暈船,花了3、4個月才適應船上生活,海上不比陸地,通訊又不方便,船上沒有什麼休閒娛樂,不像現在船上有電視、卡拉OK、DVD等的設備。那時船上的休閒除了下棋之外,就是看金庸及古龍的武俠小說,漁業署工作人員也會準備一些雜誌給他們,以陪伴他們在海上的日子。以前跑船洗澡也不方便,沒有淡水製造機,洗澡都用海水、連漱口也用海水,即使是有淡水,也是用海水先洗完,再用一杯的淡水沖身體,對他們來說淡水是相當珍貴的。在船上受傷也得自己來,他說一次意外手臂幾乎斷掉,船上並沒有船醫,得靠自己將手接回去,等到靠港時才去就醫,幸好身體復原力佳,手臂並未因此而失去。而遠洋作業也不像近海漁業,早上出海可能晚上就會回港,他們都得在船上待個半年,甚至1年才有可能靠港,他就曾經在海上待了1年3個月才靠港,那是他待在海上最久的一次,當看到陸地時都有莫名的感動。

從船員到智慧領導的船長 
他說自己在當船員時,船隻航行方向、氣象及魚群位置的判定,都是需要靠經驗來判斷,他們每個人都得學習各項海上知識,簡單的儀器仍可以在茫茫大海中正確航行;而現在的船都有GPS衛星導航系統、偵測氣象的儀器,甚至還有魚群位置的衛星探測資料,因此現在的船長只要擔心漁獲量的問題,其他就交給科技。當上船長收入雖然相對的增加,然而肩負在身上的責任,卻是比當船員時更加重許多。他說曾經一次在颱風來臨時,來不及避到港口,眼看迎面而來7呎高的巨浪,當所有船員都躲到船艙時,那時的船長及資深幹部必須掌舵,因為只有經驗豐富的船員,才知道如何乘風破浪,那次與大海搏鬥,讓他至今無法忘懷。在海上十幾年,曾看到船上發生的大小事,二十幾個人生活在一艘船上,彼此之間的磨擦不容易避免,每一次的事件都需要小心處理,不能偏袒一方,也不能忽略,因為一次的疏忽可能就釀成大禍。劉銀河回憶說自己尚未當船長時,曾遇到過一位船員追殺船長,雖然後來並未發生喋血案件,卻常以此來警惕自己。自己當上船長後,對於船員的領導及管理,都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尤其是當船上還有其他國籍的船員時,船員管理更是得運用智慧,才能使每次的出海都能順利平安。

國際化與科技化 改變捕魚的方式國際化與科技化 改變捕魚的方式
雖然科技發達,漁船的各項設備愈來愈先進,然而遠洋漁業卻不若以往興盛,隨著保育觀念愈來愈發展,國際組織的介入,在每個海域都有限制每個國家可以捕魚的噸數,劉銀河以自家船隻所在的印度洋來說,今年我國在印度洋所配給到總噸數為3萬5千噸,所以每星期必須回報給公會,公會再回報給漁業署,所有我國的船隻絕不能超捕,而以往是不需要這些手續的。此外,以前的海洋都是原始海域,尚未被開發,因此魚類相當豐富,捕魚也比較容易,現在每個海域幾乎都被開發過,各國家的經濟海域從12浬變成200浬,在合作的成本上增加了許多,限制也增加,加上原油價格不斷的攀升,每一趟出海都需要很大的成本。捕魚的種類也因設備的進步而有所改變,在以前冷藏設備不好加上殺魚的技術也不好,所以都以做罐頭的長鰭鮪為主;後來因為由日本進口冷藏設備,同時也學習到日本的殺魚技術,開始以做沙西米的大目鮪為主,目前的主要銷售國也以日本為主。

與妻之約 轉型當船老闆
當一個遠洋鮪釣的船長,一出海就是一、兩年,與家人都是聚少離多,因為與妻子的約定,在民國81年左右,決定不再出海,但又不願離開他最愛的海洋,於是轉而投資成立自己的船公司。他說在最後一趟航行時,剛好遇到捕魚旺季,在海上待了1年3個月,是他出海以來在海上待得最久的一次,算是向海上生活道別紀念航行。船公司的營運是要擔負更多個家庭的生活,轉為船公司老闆,他笑著說,現在年輕人也都不願投入這個辛苦的行業,好的船員也不容易找。而公司原來有5艘船,配合漁業署的減少船隻政策,目前只剩下2艘,而國際情勢限制及環保意識的抬頭,船公司的經營也比以前辛苦,但他仍全心投入遠洋漁業服務,也因此在94年獲得了傑出漁民獎,也擔任了台灣區遠洋鮪魚公會印度洋營運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公會的常務理事,繼續服務其他的遠洋漁業伙伴。

從船員到船長,從船長成為船公司老闆,劉銀河歷經不同的歷程,從他身上不但可以看到整個遠洋漁業的發展史,也可以感受到遠洋船員的辛勞。每當我們吃著美味新鮮的沙西米時,也應心存感念那些出海的打漁英雄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