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04/02 在海洋,與世界對話
在海洋,與世界對話
群眾發聲 紙上肥皂箱 請聽!城市人的聲音!
高雄講堂 美麗高雄向前走─城市美學新紀元

特別撰稿/施並璟(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攝影/李青亮

  文化是人類生活整體面相的呈現,經由土地及常民生活的經驗發展並落實在社區的活動中,美學應與市民生活、活動結合,政府及民間的力量應著重美育的普及化...,這種美學與文化活動、社區主義、市民主義的理念相結合,我們稱這樣的發展為市民美學或城市美學。

 

 空間與心靈的觸動
  城市,對市民來說,是當代社會各種體驗的平台,文化、資訊是都會生活重要的內涵,台灣社會長期以台北為尊的文化及新聞觀點,使得高雄成為邊陲。高雄在戰後1960年代的國際產業分工中確實是扮演邊陲產業,工業污染...,人口、工廠、車輛、房地產均急速膨脹,使都市品質惡化,加上舊時代長期戒嚴,對文化心靈的壓抑,難以形成市民意識及文化意識...,文化發展遲滯不前,許多人在當時還戲稱高雄是文化沙漠。

  直到1998年12月25日開始,高雄漸漸起了一些變化,謝長廷市長帶頭的市府團隊,除了積極著力於捷運開工、水質改善、愛河、前鎮河的整治,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等城市重要的基礎建設,同時另有一軸線的發展,那就是城市發展最重要的市民意識及心靈的提升質變,是故高雄近年來的改變,應該是一種空間與心靈的觸動。

 城市美學
  我們應如何來看待城市空間的改造?當高雄市有許多景觀工程及重大工程逐一完工,而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些景觀工程立即成為被觀賞者的客體,美學_邊有一個「直觀論述」,就是在談「美感」產出的要件,必須要有個「主體」、「客體」...,所以當每一位市民佇立在城市之一隅,立刻成為主人,成了主體(觀賞者),城市景觀成了客體〈被觀賞者〉,城市美學就是在多一份努力及工程要注入美感的高度要求下,自自然然的地被發展出來。

 一景一觀一世界
  行筆至此不禁再度提及謝長廷市長,謝市長從政以來關心本土文化,不斷在思考文化課題,甚至把政治改革工程,當做是文化實踐,早年喊出的四大優先與社區主義,不料卻成了高雄空間改造與發展城市美學的最高指導方針,除此之外由於謝市長的素養,他深諳「景」之被創造,其結果必定與市民有關,通常我們常談「景觀」,一即「景」、一則「觀」,從鑑賞的理論看來,除了市政府不斷提昇「景」的被創造這部份,同時也再努力如何提昇「觀」者的觀賞能力,那就是市民文化及美學方面的素養。

 城市美學的執行面
  以上略談城市美學的直觀論述,但從執行面來說,城市美學應包含那些重點:

1. 城市空間改造應注入美學
2. 藉空間改造,改變市民的生活形態
3. 發展創意帶動產值
4. 城市美學應落實在社區
5. 發展或創造市民的嘉年華活動
6. 廣闢市民廣場、藝文、休憩的空間
7. 美育的普及化
8. 注重生態及永續發展
9. 尊重生命的友善城市
10. 公共藝術的設置及文化創意產業

 期待未來更好
  近日在內政部召開全國景觀顧問團會議,主席林盛豐政務委員特別提到高雄市的市容景觀變美了,要求探討個中原因並請經驗分享,記得結論是這樣的,最後提出與大家分享:
1. 高雄市政府在謝市長的領導下,許多藝術家能參與創作並得到充分的授權與尊重。
2. 高雄市已能吸引年輕建築規劃團隊,並透過公正的評選制度,得到服務的機會。
3. 確實的審查制度,使得規劃品質越來越好。
4. 公務員勤勞、勇於任事、觀念創新。
5. 許多主管級辦公室的書架多了美學、藝術概論、建築史...等書籍。

 





1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