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施受兩自在,善行永流傳 林阿罕的愛心便當

◎文/張筧    ◎圖/志工協會提供

    生命以各種面貌和型態出現,同時也存在種種機緣;就像大半輩子落腳在高雄,十幾年來無私的施予街友每日一頓溫飽的林阿罕,年輕時生活的困頓,讓她離開宜蘭羅東的家鄉,一路流浪到高雄來,在高雄的四十年間,林阿罕靠著做生意微薄的收入把家中五個小孩拉拔長大。但林阿罕早年的艱苦的記憶卻不斷的把她的生命拉回原點─當年在困頓中立下的心願─「只要生活過得去,不欠人,就要極力渡人。」

林阿罕的愛心便當困苦艱難發心願,飯食配菜渡街友
    因此當她目睹街友在街頭翻攪餿水,找尋食物時,憐憫之心油然而生。她開始為街友們準備晚餐,當時的想法非常簡單,每天黃昏把三.四份飯食配菜包在塑膠袋裡,放在街友出沒的餿水桶旁,甚至不圖一句感謝的話。

    隨著林阿罕的佈施,「愛心便當」在街友間流傳開來,供應的數量從早期的三、四份,到十三年前已經增加到每天固定有六、七十名街友前來報到。對靠著獨立撿拾果菜市場菜葉供應街友林阿罕而言,逐漸形成沈重的負擔。「當時比較缺乏外在幫助,大清早就到果菜市場的攤頭上,爭取菜販剝下賣相不佳的葉菜,白米不夠的情況下,也只能供應粥飯。」

    下午三、四點行德宮旁中華陸橋旁的力行路,只有幾部車子經過,周圍清幽、清幽的,但幾坪大的辦公室後方廚房裡三位義工已經開始打菜準備便當,林阿罕加入打菜的行列,把滷好的肉塊、青菜、白飯依序塞進便當盒裡,直到盒蓋都鼓起來。

每天一頓飽,晚上才好眠每天一頓飽,晚上才好眠
    「十幾年做下來,愈來愈單純了,因為現在有更多的人加入,有義工幫忙、有來自不同地方的捐助人。」林阿罕感召了許多人的投入,因此在非供餐時間,也不時會有人載來青菜、水果、白米、麵包,甚至豆漿等食物堆在騎樓上。林阿罕並不囤積這些食材,而是通知高雄縣、市若干需要物資的團體前來搬運,把來自四方的物資轉給需要的人,下午四點龍發堂來了一部小貨車,把騎樓的大白菜、笳子載走了,有時是不同的團體。

    而林阿罕則毫不費心思的逡巡在小小騎樓,手邊同時熟練的摺著紙蓮花,漸漸的三三兩兩街友開始在週邊聚集閒話。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編號,也熟知發放的時間,所以不必爭先恐後,只需靜靜的等待時間的到來。 「每天一頓飽,晚上才好眠。」林阿罕說明了傍晚供食的原因。

    現在林阿罕每天為街友準備130個左右的便當,有時多一點、有時少一點。「他們來到這裡都是不得已的,有的是渡時機,只出現一陣子,有的已經來了十幾年。」這幾年開始登記街友的名冊,已經將近一千人。   

給吃、給工作、給關懷
   「這些人就好像是我養的鳥一樣,沒得吃,過不下去,就飛回來;吃飽了就再飛出去,不知道去了哪裡,平時也不知道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林阿罕的施食非常的單純,就像當年發心一樣,並不介入他們的生活。有時街友發起牢騷來,她也總是十分淡然的說「這些事就別說給我聽,東西好吃就拿去吃吧!」

    有時會有一點衝突在這裡發生。街友間也像所有人際關係一樣,在街頭也會擦撞出一些恩恩怨怨,平時散迭在不同的地方,卻在這裡相遇了,一觸即發的衝突發生時,被尊稱「師父」的林阿罕一站上火線,爭端也就消弭了。再止不了,只要說「再吵,就三天不供餐」,彼此也就默然而退,事實上這種事從來沒發生過,就連周休二日也沒有,日復一日的供餐之外,年底尾牙還要包紅包給街友。

工作站裡的人員莞爾地說:「在這裡鬧事,是會變成全民公敵的。」雖然林阿罕和街友之間的互動長期以來已形成一種秩序,有工作機會時也會介紹街友「加減做」,但街友自由慣了,不見得能接受工作的安排,她也自我調侃,給吃、給工作、給關懷,有時也給罵。但這些她全然的不放在心上。十幾年來吃掉的食材、米飯,在林阿罕的形容是「萬底深坑」。   

    「愈做愈輕,愈做愈快樂,大家歡喜就好。」林阿罕的語言和她的發心一樣簡簡單單,卻以常人不行的毅力堅持下去,工作站的牆上掛滿了來自各地的感謝狀,但她仍是一派輕鬆自然。下午五點整,工作站前已經形成一條井然有序的人龍,行德宮也傳出響亮的唸佛唱誦的聲音,街友依序領了豐盛的晚餐便當,恭敬地在菩薩面前行個禮,再從林阿罕手中接過水果默然離去,施與受都有一份自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