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不能遺忘的歷史 走過一甲子的二二八

◎文/張文綺    ◎圖/沈昱嘉

不能遺忘的歷史走過一甲子的二二八228的過去式
     從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至今,二二八的歷史已走過一甲子的歲月,然而一甲子的時間對於台灣社會的反省,真的夠了嗎?高雄市政府文化局今年特地舉辦一系列228六十週年的活動,活動序場特地選在當年二二八歷史現場之一的高雄中學,舉辦「228的文學對話」座談會,希望能喚起學子對這段歷史悲劇的關懷。詩人李敏勇在座談會上談到,228發生至今雖然已經過六十年,但是在一般人民的心中,228真實的歷史記憶卻只有短短二十多年,從1987年解嚴之後 ,台灣社會才開始集體廣泛地討論二二八事件,因此嚴格說起來,真正的歷史時間與我們心中的歷史記憶,其實呈現了四十多年的差距。

忘了自己遺忘了
    「228的文學對話」座談會上靜宜大學台文系副教授楊翠以自己家後的歷史背景談到,二十年的歷史記憶對於一個歷史的建構其實是不夠的,然而與會的e世代雄中學生則表示,台灣史雖已佔了歷史課程的大半,學生們對於二二八事件也較為瞭解,但是由於二二八事件長期成為政治人物的炒作話題,使得一般年輕人對於二二八事件感到冷漠。楊翠感慨地回應「我們遺忘,最可怕的是我們忘了自己遺忘」,她認為二二八的悲情不是在於過去,而是在於此刻我們刻意不去記起,歷史的時間不是真實的時間,而是你的心與他多接近,因此她鼓勵青年學子可以透過閱讀、聆聽、感受與想像,喚起歷史的臨場感。 

◎228的進行式
     二二八當日的追思活動,選在落成不到一年的新碑前,228仁愛公園內舉行,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亦是新碑文撰文者,深刻的表示,從舊市政府(現歷史博物館)到愛河這段路,是當初市政府內二樓公職人員的逃亡路仁愛公園和平紀念碑文線,雖然他們逃亡未成功,但是這段路對我們來說卻是意義非凡的,因此新碑選在逃亡路線上的仁愛公園內是具有雙重歷史意義。入口處的石牆上,刻著一首首動人的詩文;新碑文上則應家屬要求,把罹難者姓名刻於碑上,一改過去隱諱不明的記載方式,讓事件真貌重新呈現。與會的高雄市大家長陳菊以一句「真失禮,嚨是阮打拼不夠,到今天為止才讓這些受難家屬前輩心裡還有委屈」點出政府雖然致力於二二八的歷史重建,但是仍未做到盡善盡美的遺憾。

     除此之外,南風劇場的舞劇〈重生〉更以不同的方式來詮釋二二八事件,6位象徵著台灣社會不同族群的演員以「面碑思過」的形式作為開場,經過族群的衝突、糾結,最後終了以六人手牽手俯蹲於白布下作為句點,為整個追思會增色不少。

碑文前的激動
     活動結束後,人群漸漸往二二八仁愛公園對面的歷史博物館移動,館內正在展出二二八的關相藝術創作品,除了藝術作品、畫冊書籍、海報、影音紀錄片外,更有當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在高雄的相關手稿可供欣賞。而另一頭的二二八仁愛公園內,仍有ㄧ些二二八受難家屬尚未離去,只見碑文前剩下三、四位阿公阿嬤,頂著熾熱的太陽 ,瞇著眼睛一行一行地仔細看著碑文上的名字,另一頭突然傳來一陣激動的聲音「 有啦有啦! 找到了 ! 找到了!在這裡」,一群人馬上聚集到另一塊碑文前,開始七嘴八舌地談論「有啦有啦!二伯的名字有在上面」, 原來他們在尋找的是二二八事件中受難親人的名字, 彼時才深刻的了解,碑文的意義不僅在於過去,更是在於現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