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09/12 小企業 大發現—高雄市中小企業的活力創新
小企業 大發現—高雄市中小企業的活力創新
特別企劃─浴血的花朵‧不能遺忘的美麗島 / 美麗島事件30週年


 

「美麗島事件」政府鎮壓異議人士的行徑引起國際媒體關切。(圖/史卡利翻攝)     透過公開審判,民眾看到這群民主人士堅定地陳述心中見解,而辯護律師更從人權與自由的角度提出論述,媒體則幾乎全文刊載被告與律師的辯詞,他們的政治主張,包括「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國會全面改選」等,因此清楚呈現在世人面前。在這之後,社會大眾對美麗島人士所推展的民主理念更加同情了解。而後,被告家屬、辯護律師與新生代紛紛投入民主運動,並獲人民以選票表達支持,讓他們都能高票當選。

     美麗島人士用自由換取了民主運動的空間,而台灣社會也因此從封閉逐漸走向開放。

找回美麗島的精神

     現在台灣的年輕世代,可以在網路上自由討論、批評政府,從地方到中央,各級的公職人員也可以直接選舉,但是「美麗島」的歷史性意義,卻少有人認知與了解。雖然英國民主先驅洛克說「天賦人權」,但歷史斑斑可考,「人權」其實是人民一步步的努力爭取而來的,而且,並不是線性發展的歷程,如果不珍惜、不保護、不爭取,它會倒退、會消失。

美麗島事件後,曾營救陳菊市長的國際特赦組織德國分會資深理事Renate Mueller-Wollermann女士,參與2009年高市人權活動,在「人權學堂」與陳菊市長合照。(圖/高嘉澤攝)     為了讓台灣人能了解人權的珍貴,2008年,市政府在聯合國通過世界人權宣言滿60週年時,宣佈12月為高雄的人權月,除了呼應國際人權日之外,也希望各界能記得台灣民主歷程裡,有多少人以自由、生命換取子孫世世代代的人權。2009年,正逢美麗島30週年,也是聯合國組織宣佈的「人權學習年」,因而人權月的活動更有無比的意義。

     已經在11月19日起跑的「人權學堂」,就設於高雄捷運美麗島站,以充實城市的人權史蹟新知,並將人權理念融入民眾生活當中為設立主旨。開幕當天,邀請了當時曾營救陳菊的國際特赦組織德國分會資深理事Renate Mueller-Wollermann女士,發表「國際人權公約與國際人權運動」專題演講。市長陳菊除了感念Mueller女士當年的援救之外,更對30年來的變化有無限感慨,她說:「今天得到人權,並不保證明日也有人權,台灣社會雖然已有很多變化,但人權不盡然已充份受到保障,還要繼續努力。」



1 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