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響亮招牌,「布」一樣的人生 下港囝仔工吳響峻的賣布傳奇

◎文/張筧    ◎攝影/沈昱嘉、黃旭初、吳響峻布莊提供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布和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是常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在台灣布業擁有響叮噹名號的吳響峻,從13歲起在街頭「喊布」到70歲的高齡,仍然奔走日本、歐洲,引進各色新布樂此不疲。

下港囝仔工吳響峻的賣布傳奇到高雄賣布的囝仔工
吳響峻原本是台南將軍鄉人,家族以務農為業。不過吳響峻對於務農和「讀冊」全無興趣,心裡想待在鄉下沒什麼發展,一心向外,十三歲隻身到高雄做囝仔工,跟著一位許村郎的東家,在高雄大溝頂一帶學習賣布,做囝仔工的生活非常辛苦,吳響峻形容是「做到流鼻血」,但吳響峻仍覺得做生意雖苦,比起讀書卻興味濃厚,硬是熬過三年「武市」的歷練。

1951年吳響峻決定北上接觸布業的其他領域,求知慾強烈的他在永樂市場的「立成行」找到一份差事,做起大色貨的工作,每天用孔明車載貨、送貨,誠懇踏實的態度,得到客戶的肯定,不多久就被一位高雄北上開店的布商延攬到店裡工作,這時才廿出頭的他在業界已經是「囝仔工兼大人工」了,也被視為出色的伙計,直到當兵,吳響峻才離開台北。

當完兵的吳響峻用過去幾年在台北工作的積蓄,買了三匹布在家鄉做起小生意來,「一開始沒有車子,我都是用扛的、走的,很辛苦,但我很會賣布,不多久就賣完了,再去批發新的貨,直到扛不動,才買一部中古的孔明車載布,一口氣也可以載上七、八匹」,吳響峻這一路叫賣,換了一部摩托車,賣到台南佳里,為了節省住宿的費用,經常就著大樹、騎樓,睡在布匹上,為了防蚊,甚至在車上掛著蚊帳,過著頗長一段餐風露宿的日子,這一路輾轉賣到高雄,在國民市場擺起攤來,並在各處市場叫賣,直到在中正市場旁開了一間布店,開展了吳響峻的布業王國。

改名吳響峻布莊
不過從賣布的「俊仔」(吳重俊)到以「吳響峻」為名創業,是聽從一位命理師蔡墻的建議,並正式在大新百貨對面租用了一個店舖,開了第一家「吳響峻布莊」,僅管到後來在歷經了一次大火,又東山再起,吳響峻始終堅守在鹽埕區的店面。

1977年正當布莊意氣風發的時候一場火災,多年心血付之一炬,還揹負巨額負債,讓他留下男兒的眼淚。但向來重承諾的他,堅持一肩扛起負債,不談還債的折扣,此舉反而讓供貨商黃茂雄情義相挺,非旦不催討債務,又持續供貨,大火之後吳響峻再拿出看家本領,把布搬到外面賣,結果生意是「做一個月更勝過去三個月。」,好到連警察不得不出面管一管,把剪刀、布尺都一併沒收。

吳響峻布莊他笑著說,當時錢多到用布袋裝回鄉下,家人算錢算到會睡著。

這場大火讓危機變成轉機,使吳響峻布莊一路發跡到全臺各地,全盛期有廿多家分店。吳響峻自豪的說:「我平常講話不怎樣,但一拿起麥克風賣布,就不像自己,生意硬是比別人好,但質料好價格公道,也得到客戶的信賴。」他還回憶到當年砸下大筆廣告費用,率先採用公車車體廣告,「吳響峻布莊」幾個字跟著公車到處跑,引起廣大的迴響,可以說紅透半邊天。

隨著布的銷售愈來愈大,吳響峻採購的足跡也遍及美國、日本、歐洲,他自豪的說,「我讀嘸冊,英語、日語嘸會講,但照常做生意,到七十歲了還親自辦採購」,「你知道我是怎麼和日本人做生意的嗎?」接著他又語帶玄機的說「用眼神」一語道出他在商場豐富的歷練勝過讀萬卷書!

重情份  舊友多貴人
吳響峻從十三歲出外打拼,台南、台北、高雄到處跑,從布販到事業成功,歷經許多的轉折,因此,每談到一個階段,吳響峻口中就會多一兩個人名,他詳述這些生命中的貴人,如何在奮鬥過程中指點他、拉他一把,如何「交陪」成摯友,把老一輩台灣人重情份、禮尚往來的性格顯露無遺。

僅管事業有成,吳響峻對於家鄉寺廟和人情始終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懷,他回憶道,當年不喜歡讀書,全班57人總是排行56名,但他和57名的同學,到現在還互有往來,而且雙雙約定,如果喊出對方的名次,不及應答的話,就要被罰一打啤酒。

吳響峻對於慈善事業的投入,卻只淡淡的說了一句「我太太喜歡做善事!」,事實上,從他事業有成開始,就不斷的奉獻廟宇宗教和慈善團體,曾有一段時間,布莊整匹布剩下的布頭是不賣的,而是送往各育幼院讓院童做衣服。

吳響峻在言談中,不時的表示「我是一個實在的生意人」,在歷經布業整體環境的興衰,獲利自然不比從前,但對於布莊經營的用心和堅持卻始終如一,他來到布莊走一走、看一看說「母親節快到了,以前這個時候,店裡會擠上滿滿的人,忙得很。」相對於現狀,他沒有露出一絲一毫怨嘆的意味,就像他所說的「賣布將近一甲子,這些變化很自然。」那份豁達早已了然於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