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鹽埕市民廣場 圓環vs廣場

文/葉娜慧‧攝影/鮑忠暉

 隨著都市設計與交通規劃的改變,常處於路中央的圓環存廢與否,早已引起專家學者的熱烈討論,但由於大多數居民對於圓環仍保有深刻的情感與記憶,因此關於舊圓環的新生,全國各地隨處可見不同的改造手法,移走從前每日必經瞻仰的偉人銅像之後,空間的權力也有了不同的歸屬。

俯視高雄的中心點

 曾經矗立於鹽埕圓環中的國父銅像,日日面對著的是高雄的政經中心,繁華名聞全台的地下街,總管高雄市的市政府,擁有當時最新穎文化的百貨公司、電影院、酒店,國父銅像與鹽埕圓環象徵當時高雄的交通樞紐,直到多年前的一場大火,將地下街夷為平地,舊的市政府遷至目前位於四維路的市政大樓,鹽埕的黃金時代,似乎已經成為一段供人訴說的歷史。

 2001年高雄捷運正式動工,新的交通系統即將加入高雄的繁榮機制中,舊圓環,看起來也應該達榮退之齡。

 如今鹽埕圓環不僅重回新高雄的懷抱,更與當年的地下街、舊市政府攜手合作,為鹽埕區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不同於北部幾個著名的圓環改建為商圈夜市,市府決定將這個空間的權力,歸還給廣大的高雄市民,同時結合了近年來積極推動的「河岸城市」特色,成為市民的廣場。

馬路中央的水舞

 儘管曾經發生因為管理疏失而造成一名女童受傷的案例,但這個「亞熱帶的清爽設計」,不論是在視覺或生活機能方面,仍頗受市民好評,尤其當水舞表演時間,從中正橋往歷史博物館的方向遠眺,即可望見跳躍的水文,這對身處於亞熱的高雄人來說,必定成為休閒活動的聚集地,也因此「市民廣場」的意象自然而生。

 全新的鹽埕市民廣場由養工處委託張文明建築師事務所改善整體設計,首先為了達到讓民眾親水的目的,拆除原先噴泉周圍的圍籬,同時鋪平地面並留漏水孔,民眾可以最近的距離觀賞水舞表演。
另外八個景觀燈柱除了增加夜間照明的功能,無形中也為舊的圓環與馬路空間,區隔出「廣場」的感覺。

 有趣的是,新的城市精神代表也在國父銅像的背後悄悄誕生,那就是自2001高雄燈會衍生而來的「鰲寶寶」,對於在此嬉戲的小朋友來說,就像個新的童話故事一樣。

鹽埕風華再現

 攸關鹽埕區新的發展,因此也絕非「圓環變成市民廣場」如此簡單,這個廣場連接的,是舊市府演變而來的歷史博物館、以及由地下街改造的仁愛公園,鄰近新的工商展覽中心、音樂館及愛河徒步區,不管是大型集會、城市活動或休閒觀光,鹽埕市民廣場重新凝聚了鹽埕區的向心力,以及眾人對於「圓環」的新目光焦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