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瀏覽愛河 具國際競爭力的河流

文/王御風

 流貫高雄市區的愛河,可說是高雄市的「生命之河」。早期的愛河,是高市運輸及產業的重心,從最早期愛河下游的鹽場,造就「鹽埕」的出現,一直到後期,來來往往拖著原木的小船,都說明了愛河對高市繁榮的貢獻,但也因此,使得大量工業廢水流入愛河,宣布了愛河在二十世紀後期的死刑,從「生命之河」,成為人人掩鼻而過的「臭水溝」,其中變化,讓人感慨萬千。

 所幸在市府及市民的多年努力下,愛河的澄清工作開始有了成效,美麗的愛河又再度回到市民的懷抱,只是物換星移,如今愛河已不再肩負運輸及工業的任務,未來的愛河,將何去何從?在市府的規劃下,愛河會成為高市最重要的觀光流域,坐著觀光遊艇,順流而下,細數高市的往日風華及沿岸許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傳統工業文化─中華路至建國路

 從中華路往下游走,愛河兩岸是高市工商業起飛的關鍵地區。愛河的水上運輸功能,讓許多原料能夠從高雄港順著愛河到達此地,也能夠藉著愛河,將成品運往高雄港,再配合鐵路的功能,使得許多工廠在此設立,著名的例如建國橋旁,陳中和所創辦的南和興產業公司(現家樂福),中都地區的許多工廠,如著名的唐榮鐵工廠,也曾在此設廠。甚至在九如橋邊,橋西北岸原本有運河直通台泥高雄廠,這是台泥高雄廠前身淺野水泥株式會社所在,可以藉此由高雄港運煤炭到廠區。

 除了這些工廠外,最多還是木材的運輸,促進了合板業的發達,許多原木由東南亞進口後,在高雄港檢查完畢後,就由小船拖往中上游的儲木池及工廠,日治時代,甚至還為此拓寬愛河,愛河上漂流的原木,也是許多老一輩高雄市民的共同記憶。

 如今這些工廠都已不復往日風光,僅剩下少數的合板工廠在上游,中都地區也在尋求都市計畫的更新,路過此地,可以想像當年的景象,感受時光的流逝。

傳統特色的保留─建國路至五福路

 順著愛河往下游,就會到達高雄市早期的政經中心-鹽埕區。日治時期,高雄市成為台灣糖業重要出口港而繁榮,市區也一路擴張,從哈瑪星轉移到愛河畔的鹽埕,不論是最新的百貨公司、電影院、酒店,乃至於市政府都建設在鹽埕,這也是鹽埕的黃金時代。七○年代以後,高雄市中心地區逐步向高雄火車站移動,造成鹽埕逐漸沒落,但近年在休閒風潮帶動下,鹽埕已經成功蛻變,轉型成為觀光重鎮。

 在市府及市民的共同打造下,鹽埕已經出現嶄新的風貌,配合原有的特色,成為高雄市最好玩的地區。順著建國橋而下,愛河兩旁有市府新建的河畔步道,供民眾欣賞優美的愛河景致,還有燈會留下來的鰲魚,以及即將成立的電影圖書館。當然,更不可錯過鹽埕,要進入鹽埕,不妨由中正橋旁的大廣場開始。

 這片鄰近愛河,在中正路兩旁的大廣場,是由以往的市政府、仁愛公園、鹽埕圓環改建而成。舊的市政府,現已成為歷史博物館,記錄高雄以往的點點滴滴;一旁並興建了復古造型的工商展覽中心及音樂廳,伴著流水淙淙,欣賞各式展覽或聆聽音樂,都是讓人心動的選擇。這三館所構成的歷史∕現代、聽覺∕視覺饗宴,搭配著鄰河面的廣場,譜成一首讓人心動的音符,也是新鹽埕的特色。

 越過中正路,則是都市中難得一見的綠地-仁愛公園,這片空間,一面連接愛河,另一面則連接由鹽埕圓環改建的市民廣場,讓視線完全解放,成為市民放鬆心情的最好空間,市民廣場上的水舞,更讓常常烈日當空的高雄市,帶來消暑的涼意。

 從市民廣場進入鹽埕,同樣進入一座新舊交織的都會空間,大勇路上的歐式街道家具,典雅樸素,與鹽埕的氣味相合;經過重新規劃的「金仔街」新樂街,除了可以買金飾,還可觀看那一段流金歲月;有別於新崛江的年輕活力,舊崛江更透露出鹽埕的商業生命力。

 逛完老街、老建築,肚子餓了,也可以找到新舊並存的好味道,著名的鹽埕小吃:冬粉王、米糕城、大溝頂、阿婆冰,配合新穎的小王子、異國美食,不但撫慰走累了的四肢,更讓這些好滋味成為回憶中最美好的一刻。

 保存高雄舊有的繁華風貌、人文特性,加上市府與市民精心的維護及再造,鹽埕一如愛河,重新展現出傲人的風華,也是愛河下游最吸引人的觀光區域。

海港風情─五福路至七賢三路底

 通過五福橋,愛河也進入尾端,到達與高雄港接駁的地區,在此地所呈現的,則是一種與愛河中下游截然不同的風貌,遼闊的海港風情。

 這片優美、波瀾壯闊的河港交界區域,以往因為高雄港的特殊性,高雄市民無法在此地欣賞海天一色的美景,市府或民間也無法利用這種傲人的特色,塑造「高雄唯一」的休閒區域。近年來,在市府積極開發下,終於有了初步成果,也看到未來的遠景。

 在通過五福橋,到達愛河口後,未來的環港渡輪線將在此設站,大家可在此換乘渡輪,前往新光路三多商圈,或是旗津,繼續美麗的水上之旅,這也是「海洋首都」未來與眾不同的海上交通幹線。

 在渡輪站旁,鹽埕區的港邊,在「多功能經貿園區」的主導計畫下,當地將會以休閒為主,成為全台少有的親水休閒中心,民眾可以在蔚藍的海邊購物、休憩,讓藍藍大海撫慰平日忙碌的心情。

 這些「夢想」距離完全實現雖然還有一段距離,但在市府及港區的努力下,夢想正逐步落實,首先是打開港區藩籬,讓民眾能夠一面欣賞海景、一面喝咖啡的觀海台首先啟用,也讓以往神祕的高雄港區盡收眼中。

 位於七賢三路底,高雄港出入口旁的觀海台,原來是運送香蕉出口的香蕉棚,經過改建後,成為在港區內最怡人的休閒地點,也是看港內大船來往的最佳景點,每逢星期假日,總有許多民眾到此,欣賞藍天碧海、大船卸貨,洗滌一身繁忙。

 除了購物、休閒外,文化也是這個區域的特色,位於大勇路底的駁二倉庫,原本是廢棄不用的倉庫,市府副秘書長姚文智數年前在尋找國慶煙火觀賞場地時,意外發現了這個地點,透過「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構思,將其搖身一變,成為高雄市第一個專供藝術家進駐、創作的「駁二倉庫」藝術村,現已正式開始運作,為高雄市的文化注入活水。

 「駁二倉庫」的誕生,除了空間利用的巧思外,更將愛河的文化場域,由「點」突破成「線」,從駁二倉庫開始,溯愛河而上,會經過河畔的電影圖書館、歷史博物館、音樂館、客家文物館、美術館,成為「愛河文化流域」,再加上懷舊的歷史情懷,讓愛河從高市以往的經濟命脈,變成文化、觀光的綠廊,也開創了愛河的再生。今日的愛河,不再如往日,載運木材、工廠林立,烏烏黑黑的愛河,而是清澈美麗,坐著小船,伴隨咖啡香、歌聲、藝術氣息濃厚的愛河,也是讓高雄市驕傲的愛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