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今日高雄
2008/10/02 第28期 「戲獅甲藝術節」開鑼 陳市長踩街號召市民參與
「戲獅甲藝術節」開鑼 陳市長踩街號召市民參與
高雄新鮮人─推展台灣文學運動 彭瑞金獲2008高雄市文藝獎殊榮

 2006年10月1日台灣大河小說家作品學術研討會的座談會,彭瑞金擔任主持人。(圖/彭瑞金提供)

推動台灣文學充滿熱血的彭瑞金,慣常以嚴肅的表情評論文章,一向予人文如其人的印象。但了解其內心世界的文友,都會覺得他面冷心熱,正直待人。2008高雄文藝獎的光環,堪稱實至名歸。

民國36年彭瑞金出生在新竹北埔客家庄農家,從小到大刻苦耐勞慣了,即使已從高雄市左營高中退休,但彭瑞金依然退而不休,更上層樓,相繼到真理大學和靜宜大學開闢台灣文學相關課程。

細數彭瑞金一生,近40年始終如一專注於台灣文學論述。著有台灣文學評論、文學評傳、文學史著作20餘種,已出版著作超過300萬字,可謂是著作等身。

彭瑞金專攻台灣文學史,著有台灣文學評論、文學評傳、高雄文學史等20餘本作品,可謂是著作等身。(圖:侯志勇攝)從1980年代以來,彭瑞金即矢志建構台灣本土觀點的台灣文學史,先後完成《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市文學史》、《鍾理和評傳》、《台灣文學50家》等文學史著作,闡揚其一貫的台灣文學史觀。

彭瑞金剛上初中就熱衷於閱讀課外讀物

彭瑞金認為,創作與評論是兩回事,不過,寫評論的人至少是比較細心的讀者。(圖/侯志勇攝)回想初中考上新竹一中,彭瑞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學校的圖書館,翻閱副刊和文藝雜誌,體驗描寫生活的大小故事。等到上了竹東高中,或許隨著年齡成長閱歷漸廣,課外閱讀轉向具有思想析論的書刊,如《文星》雜誌,較能滿足他心靈的需求。

彭瑞金說,同學們當時都用心準備擠大學窄門,他因分心於課外讀物,分發到東吳大學中文系。有人告訴他,讀中文系的出路就是教國文,但最受歡迎而且不愁無書可教的是師範大學或師院畢業生。因此,彭瑞金在東吳讀了一年後,再考進高雄師院。

2006年8月台灣文學巨擘葉石濤(右)《蝴蝶巷春夢》新書發筆會上,彭瑞金(左)擔任引言人。(圖/彭瑞金提供)從欣賞中提出感受 彭瑞金是細心的讀者 

彭瑞金坦承,創作與評論是兩回事,不過,寫評論的人至少是比較細心的讀者,從欣賞作品中提出心得感受。作品引起讀者的共鳴,各有深淺輕重層次,加以評論發表,旨在提供作者、讀者參考,任何一篇作品不至於因一篇評論就能下定論,還有諸多再討論的空間。

彭瑞金除了炎熱愛台灣文學,也喜歡到日本旅遊。(圖/彭瑞金提供)他也想過,台灣作家致力於創作的占多數,不差他一個;早就發願要當吃力不討好的評論工作者。他說,如今研究台灣文學漸成顯學,但偏重調查、研究、整理、歸納,能提出具說服力論見的還有待加強。彭瑞金對台灣文學傳承自有其理想,將自己所學想辨法傳授給學生,讓更多後輩來散播台灣文學的種子。

文學是培養國民人格教育不可或缺的管道,彭瑞金痛斥台灣的體制教育,卻以中國文化教材輸入一代又一代的腦袋,根本是在塑造中國人,無視台灣人應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尊嚴,難怪台灣人當家做主後,還有許多人分不清自己到底該稱中國人或台灣人。

台灣,永遠是彭瑞金的最愛;高雄,更是他文學的故鄉。這位新出爐的高雄文藝獎得主,和許多人一樣,執著於自己的理念,希望台灣能更好,能有更多屬於台灣的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