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今日高雄
2009/08/13 第50期 遊戲時代 穿梭時空打電玩
遊戲時代 穿梭時空打電玩
樂活高雄─原鄉與現代 一窺台灣戰後建築奧秘

 

原鄉與現代  一窺台灣戰後建築奧秘

 

透過「原鄉與現代─臺灣戰後建築文件展」,展示二次戰後臺灣建築發展的軌跡。(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世運主場館讓高雄市的建築登上國際版面,也讓大家重新思考在我們居住的城市中,除了清代、日治時代留下來的老建築:如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歷史博物館、願景館外,戰後的建築有什麼風格?留下什麼印象?高雄市立美術館特別推出「原鄉與現代─臺灣戰後建築文件展」,透過建築師與作品的介紹,讓我們對於戰後著名建築,如三信家商學生活動中心的風格與理念,有進一步的瞭解。

文化匯聚 形塑台灣建築特殊風貌

國立臺灣博物館自2007年推動的臺灣戰後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計畫,到目前已經徵集超過兩萬張的設計圖說。(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這個「原鄉與現代」展示的是二次戰後臺灣建築發展的軌跡。展覽源起於國立臺灣博物館自2007年推動的臺灣戰後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計畫,這個計畫兩年多來,已經徵集超過兩萬張的設計圖說,且仍持續增加中。透過這些圖說,充分表達以往的建築師,如何在國家干預專業的重建過程中追求現代化,以及詮釋他們心中各自的現代性。更特殊的是,創作這些建築的建築師,來自世界各處,各有其原鄉,卻因為時局演變,意外地群聚在台灣,形塑了戰後臺灣建築的特殊容貌。

     本次所展出的建築師,就其背景可分為三部分:一是由中國大陸來台的建築師,如關頌聲;二是日治時期所培育之台灣本地建築師,如林慶豐、陳仁和等。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建築系的陳仁和在高雄市留下「高雄市私立三信家事商業學校學生活動中心及波浪大樓」的作品;三是委託來台設計之外國建築師。

多樣形式展出 重現建築文化脈絡

此次展覽有模型、平面與立面CAD圖,包括歷史照片、文字、圖稿、模型、建築攝影、及訪談記錄片等形式。(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從戰後台灣建築的演變歷程來看,融合了大陸移民來台的建築師,戰前受日本教育之台籍建築師,與透過特定委託來台設計之外國建築師等等;在空間形式上,則從戰前日治時期所架構的古典折衷之建築式樣,以及戰後取而代之的現代主義建築,或融合中國宮殿之特色,進而重塑現今台灣的城市風貌。

     本次展出共計有36件建築師之代表作品,並製作成模型及繪製平面、立體CAD圖,形式包括歷史照片、文字、圖稿、模型、建築攝影、及訪談記錄片等,立體化地呈現該時代的建築文化脈絡。此外,為因應南部展出的在地性,著重介紹南部建築經典作品,計有陳仁和的「高雄市私立三信家事商業學校學生活動中心及波浪大樓」、林慶豐「台南神學院頌音堂」、賀陳詞「台南大同教巴哈伊中心」及「成功大學第三餐廳」、金長銘與王秀蓮的「台南民族路林宅」、波姆(Gottfried Böhm)與楊嘉慶「台南縣後壁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及達興登(Justus Dahinden) 的「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等,藉以累積並豐厚地方發展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