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 真愛高雄 希望相隨
高雄市代理市長 給我親愛的高雄鄉親:
八年了,高雄市的蛻變有目共睹!說真的,來到高雄市,成為高雄人,是我人生中一場美麗的意外!這個意外讓我有機會從南方的角度重新認識台灣、認識這個世界!
還記得赴任初期一度相當擔憂與恐懼,然而不久後我便發現這些都是多慮了,因為高雄人的熱情好客、友善正直,讓我第一時間就愛上了高雄,充滿幸福感。也由於發覺這座城市的美,更親身感受到高雄市民與市府團隊的可愛與認真打拼精神,讓我現在不但每天都能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更努力地想要為這座城市多做一點事。
八年,不算短的時間,卻也還沒長到足以忘記從前的樣貌,高雄年年蛻變的軌跡仍清晰可循,臭水溝似的愛河、前鎮河、後勁溪,轉變成為浪漫美麗的高雄傳奇,灰暗老舊的街道,如今較歐美大城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亮麗開敞......,除非對這個城市有高度的熱愛與想像力、加上無比的魄力,以及高品質的施政能力,八年前誰會想到這城市會變化這麼多、這麼快?!
我們何其有幸能見證這座城市關鍵性的轉變,市府團隊也何其有幸能有機會與全體市民攜手打造我們心中不平凡的高雄!願每一位深愛高雄的人,都能繼續懷抱希望與夢想,讓這城市更美好,共同分享這份光榮與驕傲!
|
2006年11月 讓世界看見最美的高雄
高雄市新聞處處長
給熱情如南方太陽的高雄朋友們:
當《愛河鋼琴協奏曲》時而澎湃、時而柔美的音符,從世界知名鋼琴家陳瑞賦的指縫間傾洩而出,迴盪在空中的不僅是動人的旋律,更是高雄人對愛河與高雄這座城市百轉千迴、難以言喻的濃厚情感。
八年了,高雄的改變讓人羨艷與驚嘆,然而這些讚歎的背後,我們知道,是這個城市的市民與市府施政團隊所付出的辛苦與努力,才能贏得這一切的掌聲與喝采。因此我們打造「高廣行動廣播站」、製作「真愛海高雄」電視節目、發行各種中英文刊物、積極與全球媒體接軌,就是要從高雄的眼光與角度,向世界發聲,將高雄最美的一面讓全球都看見。
就像葉代理市長常說的,高雄的溫暖不只是因為南方陽光與海洋,更重要的是高雄人熱情友善的心;而我也要說,高雄的美不只是今日的光鮮與亮麗,更重要的是那說不完、數不盡的動人故事!
藉由這一張張來自高雄的明信片,就讓我們把高雄最動人的故事,送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
2006年11月 愛河蛻變.幸福新主張
愛河蛻變.幸福新主張
親親港灣 水岸城市
給心中有愛的人:
黃昏時刻走過新光碼頭的水岸噴泉,孩子們一個個像鑲著金鉑的天使在遊戲的水中閃閃發亮,光澤如琥珀般的水珠盡情躍動著,如果我說這是城市之心,你可以想像這整個城市有多美嗎?
水是大地對生命最珍貴的獻禮,我們從一條河的生命史中學習到的愛、犧牲、包容、智慧與美,就像在這南方城市追求成長時,經歷覺醒與實踐歷程而活力甦醒後的甜蜜感受。
晴空下、藍的海、蜿蜒如葉脈開展的水系,愛河、後勁溪、前鎮河、西子灣和高雄港,我們在各種水的表情中找到了城市的驕傲與快樂的泉源,而眼前的盈盈波光,正盪漾著我們的愛與幸福......。
|
2006年11月 從水質到景觀的徹底蛻變
每個城市總有一條代表城市文化的河流,而流經高雄市三分之二區域的「愛河」,也體現高雄城市發展的軌跡!對於高雄市政府來說,整治愛河不只是讓河水變清澈,還代表著將高雄城市文明帶入新的里程碑。
整個愛河整治工作雖從民國六十六年便已展開,但直到八年前,愛河的整治才彷彿裝上加速器,讓進度飛速前進,從建構整個龐大的污水下水道系統、沿岸景觀工程、回歸自然的生態計畫,市府工務團隊以高度的專業效率與執行力,成功地改善愛河的水質,讓高雄市擺脫過去污黑的工業大城形象,蛻變成一個令人驚豔的海洋首都!
不僅水質與防洪功能都獲得大幅改善,愛河兩岸從下游至上游的景觀,更在市府團隊有計畫的分期進行中徹底蛻變,親水設施、綠地、自行車專用道......,愛河重現她的美麗,人們也重新回到河畔,擁抱這條孕育我們的母親河!
為了展露愛河夜晚的魅力,市府陸續點亮愛河下游到中游的高雄橋、中正橋、七賢橋、建國橋、中都橋、光之橋......,把每座橋都當成公共藝術品,同時也廣邀愛河兩岸的地標建物,鼓勵大家一起以「光」雕塑出愛河獨特的美感,營造日夜各具特色的浪漫風華!
同時在這幾年整治的過程中,市府更引進了公民意識的新穎觀念,讓民眾參與各項重大市政建設計畫,如愛河重要的支流-二號運河,就是在採取社區居民的意見與想法下,讓二號運河有了舒適的人行道、賞景步道、親水階梯、廣場以及美麗的夜間照明,也使得河畔新興公園的藝術地標裡保存有居民們共同的記憶。
|
2006年11月 改造手法再進化.找回愛河生命力
當愛河變美了,市民們開始親近愛河時,如何幫愛河檢驗出自己的DNA,讓她更具永續生命力,成了市府團隊緊接下來更具有挑戰性的工作。
愛河改造的各階段重點,從根本的水質改善,到親水空間與景觀的蛻變,如今更進化至對於生態的關照。在尊重自然的前題下,市府採用自然復育的概念,以生態工法讓河流自然形成一個生意盎然的生態圈,讓愛河的生命力,在綠意中逐漸甦醒。
位於九如陸橋下的愛河五期濕地公園於焉誕生,不但延伸了下游兩岸生態綠廊道的清新,破堤的設計更讓愛河回歸原始風貌,仿自然的複層植栽、生態林相,則形成充滿活力的生物棲地。並且銜接美術館景觀大道、儲木池濕地自然公園,配合愛河行船計畫,形成港都令人賞心悅目的「城市桃花源」!
|
2006年11月 創造風情萬種的愛河新文化
愛河的重生也塑造了全新的愛河文化。
2001年,首度在愛河畔舉行的元宵節高雄燈會,讓世人驚艷於愛河的新生與亮麗;而兩岸衍生出一種全新的河岸時尚文化──愛河流域沿岸的電影圖書館、歷史博物館、音樂館、美術館、客家文物館......等博物館群,形塑出港都獨特的河岸藝術與文明;同時在尊重不同市民需求的前提下,市府開放民間進駐設置露天咖啡座以及文化休閒泡茶區,同時邀請街頭藝人表演,在音樂、咖啡香與水波光影的交錯間,動人的河畔時光,是最令人羨慕的生活享受!
|
2006年11月 水岸高雄.河水正藍
當河水可以輕盈的在城市流淌時,整個城市彷彿海中水母,清澈得連呼吸都看得見,美不勝收!繼愛河整治成功後,市府工務局充滿信心地緊接著整治前鎮河、後勁溪、鹽水港溪等其他河川,一點一滴將高雄市打造成為藍色水都。
前鎮河、後勁溪都是因過去位處工業區而污染的河流,但由於愛河整治成功的經驗,使得市府團隊更有信心清澈這兩條南、北重要的河川,連位於小港臨海工業區內的鹽水港溪,也納入整治河川計畫內,顯現市府對於河川水利政策堅毅的執行力,以尊重自然的態度,找回河川原有的生命與風貌。
僅僅數年的努力,現在前鎮河不只從「黑龍江」搖身一變成為前鎮居民們引以為傲的生活休憩場域,更串連高字塔、旗津海岸公園與愛河流域,形成藍色觀光網絡!
而曾被喻為「土地的幸運之神」的後勁溪,在長期的水質淨化工程後,擺脫工業廢水的陰影,回歸其清新本質,其河口的自然生態保護區,與蓮池潭、半屏山、高雄都會公園串連成一條美麗的綠帶,成為北高雄最珍貴的綠色基因寶庫。
位於工業重鎮的鹽水港溪,在整治後則成為自然生態解說教室與水上活動場域;同時鄰近多功能經貿園區的五號船渠也在市府的綠美化工程中,成功轉型為都會生態親水空間,週邊的台糖物流中心、大型購物中心統一夢時代廣場、君毅、正勤國宅等重大建設陸續完成,而五號船渠正是這新興重點發展區域的沁涼綠洲,未來遊憩碼頭設立後,將帶動此區域成為最具有健康海洋氣息的休憩與購物天堂。
|
2006年11月 典雅又動感的蓮池潭
一個有文化深度的城市,必定能讓人們處處撫摸得到城市過往軌跡,這些文化古蹟彷彿長輩的皺紋,讓人如此想親近與傾聽。除了河與海,蓮池潭也是高雄另一個重要的水域空間,她紀錄著高雄發展的點滴,是一個既難得、又值得每位高雄人疼惜的文化寶藏與休閒觀光資源。
為了充分展現蓮池潭周邊的景觀魅力與人文風采,2000年開始,市府便擬定高雄市的「城鄉新風貌」推動計畫,其中結合左營鳳山縣舊城、蓮池潭、半屏山的「再造歷史山水景觀區」,被列為重點項目之一。
可有效攔截90%污水的蓮池潭截污系統於2002年正式啟用,2003年清疏底泥、成功改善蓮池潭水質之後,為了讓她更具有國際級的觀光價值,市府工務局於2003年開始整建蓮池潭,其中「光之潭」計畫更獲得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第五屆公共工程金質獎」優等獎,成績深得各界肯定。
此計畫與之後接連的大小工程,讓蓮池潭在原有的典雅氣息中,增添現代化優雅美感,環潭步道、塊石堆疊生態護岸、艇庫碼頭舖面、環潭自行車道、夜間景觀......,成功地結合週邊古蹟、廟宇、地標噴泉,同時也把周邊的寺廟、古蹟、傳統民宅納入整建,漫步在此區域街道上,地面的歷史景觀與路旁的歷史軌跡解說牌,讓人深刻感受左營區傳統聚落最精華的鄉土文化價值;也讓蓮池潭獲得蔡明亮導演的青睞,成為拍攝電影「天邊一朵雲」的重要場景之一,並隨著電影獲得世界大獎而登上國際舞台。
同時,市府更看到了蓮池潭動感的潛力,將其規劃為2009高雄世運會龍舟與滑水的賽場,因此於2006年再度浚深,並於9月29日起一連三天在此舉辦2006 ICF國際龍舟錦標賽,讓蓮池潭除了歷史人文景點之外,也晉升為國際級競賽場域!
|
2006年11月 站在旗津向大海歡呼
市府從輪渡站一直到廟前路、海岸路、甚至旗津海水浴場,都有宏觀的建設新思維;過去這八年來,輪渡站旁的廣場與街道均被重新設計規劃,形成令人耳目一新的旗津入口意象,並與旗后山燈塔相呼應;廟前路的觀光市集街道改造,使得街景與整體形象全面更新;而具地方代表性的「二十五淑女墓」也將變身為「勞動女性紀念公園」,從勞工階層角度,強化職業災害的預防與重視。
以乾淨能源為主題、地景藝術為手法打造的風車公園,在海岸線的相映下,讓人讚不絕口;同時為能讓遊客一點一滴的欣賞沿路海景與旗津風采,市政府更完成環島自行車道,讓遊客優遊自在倘佯在海風、陽光的追逐中。
為了打通觀光的任督二脈,市府在旗津交通網絡的建構上更是不遺餘力,不但開闢旗津漁港聯外景觀道路,更以觀海木棧道美化整個海岸線,以開發中部旗津的觀光價值,並且將過去的戰備道路拓寬為濱海公路,以減少假日塞車的情形,同時整合渡輪、接駁公車等交通路線,讓遊客有多種便利的觀光交通組合。
站在旗津向大海歡呼
旗津,位在高雄迎向海洋的第一線,這個高雄市最早開發的漁村,在市府親水、親河、親港的施政理念下,不僅逐漸打破人與海的藩籬、開放全島海岸線,讓人們更親近海洋,近年已變身成為國際觀光大島。
旗津地理環境優越獨特,是難得的城市中的離島,因此市府在整體市政藍圖中,將旗津定位為「高雄最美的客廳」,積極將其打造成「東方夏威夷」,讓旗津以觀光大島之姿,再次成為人們的注目焦點。
|
2006年11月 全速打造觀光遊憩大島
全速打造觀光遊憩大島
在迎接2009世運之際,建設旗津的動作更是加緊腳步進行,而海灘改造則是首要建設;旗津因受季節性海相影響,夏季颱風,海灘容易流失,未來將以離岸潛堤、人工灣澳潛堤和人工島方式養灘,來穩定整個水域。
而旗后山下之巿有土地及旗津醫院土地,將以BOT方式興建國際觀光飯店,並且興建I-Center(Information Center)旅客服務中心,提升觀光軟硬體品質。同時也鎖定年輕族群,把旗津區公所以ROT方式改建,另尋旗津國中北側土地興建新的行政中心,以強化行政效率。
在整個商圈規劃方面,旗津最熱鬧的海岸路、廟前路的造街計畫持續進行中,結合在地的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未來也將延伸到集中攤販市場,進行商店街再造計畫,提高商業附加價值,並且把藝術家的藝術思維帶入旗津各大小巷道,鼓勵居民一起以藝術打造新旗津。
其他觀光景觀的開發上,具有獨特歷史背景的旗后砲台,將以燈光與歷史建築為場景,被設計成「夜間文化劇場」,成為旗津夜間獨特的城市活動;同時將以在地文化重建「旗津厝」,以創意讓歷史建築重現光彩。
景觀、商圈、交通、休憩設施與在地特色,形成觀光遊憩大島的要素陸續到位,從現在起,旗津是台灣海峽上最美的海洋樂園!
|
2006年11月 打造國際級港灣都市
港灣是高雄發展的源頭與命脈,高雄人對於海洋不僅是喜愛,更有相依相存的深遠情感;高雄港造就了高雄的發展,打拼的高雄人又讓高雄港登上世界第六大貨櫃港之列。
市港整體規劃.港都發展躍升
儘管高雄港與高雄市的發展關係密切,然而因長期以來市區與港區的隔離政策,使得都市計劃無法整合。市府團隊為了讓高雄港在全球更具有競爭力,不僅以強烈的企圖心把高雄的未來定位在「全球運籌中心」,更積極向中央提出「市港合一」的方案,並在2002年市府成立「高雄港管理委員會」,踏出「市港合一」的第一步。
首先是香蕉棚觀海台的開放,讓市民朋友終於得以親近久違了的港區,1至3號碼頭更被開闢為漁人碼頭,除了是澎湖客輪服務中心,並以外包經營方式活化港區,成為讓市民邊欣賞大船入港、邊啜飲咖啡的休閒去處。
2005年13號(光榮)碼頭退役移交市府接管,成為愛河出海口的優雅休憩空間,「市港合一」的願景得以實質呈現;而位在光榮碼頭對岸、以巨型風帆為地標的12號(真愛)碼頭,不但讓市民朋友同攬河海風光,市府更將其規劃為遊港觀光渡輪的起點,充分體現水岸城市的獨特性。
而22號(新光)碼頭,更獲中央選為台灣重要海洋門戶之一,也是藍色公路的起點;結合周邊的星光水岸公園與新光大道,高雄港務局也同步在21號碼頭辦理高雄港客運中心之規劃興建,迎接國際郵輪觀光客,為高雄打造國際級門戶環境。
市府更以宏觀的角度,推動「高雄港區1至22號碼頭水岸改造策略規劃」,讓港灣與城市融為一體,以國際的視野,融入在地文化、歷史和自然環境,帶動產業發展、觀光旅遊與城市建設,讓港與市都同時得以躍升。
|
2006年11月 成立海洋局.活化海洋元素
基於海洋城市的獨特性,市府團隊認為高雄需要專責機構以宏觀長遠的視野、來整合與推動海洋事務,因此市府首開先例在1999年提出設立海洋局的提案,幾經努力折衝,終於在2004年成立海洋局並開始運作。
為了重視海洋資源,海洋局以更環保、尊重自然的長遠政策,長期關注高雄港的海洋生態,並以既有的漁業發展基礎來拓展海洋事務,輔導海洋產業及海洋休閒產業以提昇城市競爭力,達成建設高雄市成為海洋首都之目標。
另一方面,市府也為整個高雄港沿岸注入文化元素,以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構想,爭取設立高字塔藝術文化園區、駁二藝術特區等,透過各種不同藝術活動的呈現,讓市民以不一樣的角度感受港區的美。
而高雄現代化的發源地──哈瑪星以及西子灣,更是在社區營造的理念下,邀請社區居民一起參與社區改造,讓公共藝術與地標都訴說著社區感人的故事,一盞盞明亮的燈柱,以及連結哈瑪星與西子灣的美麗步道,再加上政府引進企業活水,以顧客導向的商業機制發展地方觀光價值,一號船渠咖啡屋、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餐飲與博物館的結合,以及一號船渠沿線特色餐館林立,都為老社區帶來耀眼的新活力。
|
2006年11月 洲際貨櫃中心指日可待
促成「市港合一」、打造國際級觀光大港環境之外,高雄市政府同時著手配合高雄港務局,將高雄港提升為「洲際貨櫃中心」。然而這項計畫啟動之前,必須先解決的就是紅毛港遷村案。
解決一個延宕多年的政策需要更大的魄力與堅持,在歷任市長的爭取與市政府的各項配套措施下,拖延三十八年的紅毛港遷村計畫終於在2005年通過並展開,同時將於2007年6月完成遷村;而在中央「五年五千億新十大建設」政策下,「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終於呼之欲出。
紅毛港遷村範圍內建物拆除後將交由交通部高雄港務局開發作為第六貨櫃中心,並結合高雄港其它碼頭成為「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未來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在多功能經貿園區、軟體科學園區、台糖物流園區、生物科技園區等專業園區和育成中心的相繼設置下,將成為台灣最繁忙的貨櫃集散腹地之一,未來在港埠商業區、國際專業物流中心等重大投資開發案的刺激下,將可使高雄市在未來幾年順利轉型為運輸、物流、加工轉運機能的全球運籌中心;再加上國際觀光港市的雙軌發展,高雄市在商業、觀光產業介面的帶動下,開創出全新的局面,不只是市府的信心,更是指日可待的願景!
|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第一期計畫,土地面積約144公頃,位於高雄市西南側,北側臨接高雄港第二港口,此計畫將可提昇高雄市港的國際競爭力,創造高雄港貨櫃運輸量之永續成長。
|紅毛港遷村範圍內建物拆除後將交由交通部高雄港 務局開發作為第六貨櫃中心,開發完成後可增加200 萬TEU之貨櫃量,營運量將增加約21%,將為國家經 濟發展提供重要的貢獻。
|
2006年11月 繽紛都會景觀
繽紛都會景觀
動感街道樣貌
|
2006年11月 不斷向你微笑的高雄街道
道路佔有城市相當大的空間,市民每一天在街道上行走、停留的時間,更在日常生活中佔了相當重要的部份。在提高市民生活品質的思維中,市府團隊認為「道路」的機能絕不僅止於交通運輸,必定還能被賦予更多有形或無形的功能。
2001年,台灣燈會首次移師高雄、照亮愛河的同時,高雄的市容也已經在市府的推動下漸漸點亮。從中央公園旁一段黯淡無光的步道開始,市政府邀請在地藝術家以人性的思維、藝術的手法,打破公園圍牆、翻新步道景觀,打造出令全體市民驚艷的「城市光廊」!城市光廊的出現,讓高雄市民了解,原來公共空間有這麼多可能,城市可以這麼美麗,它更為「街道」下了新的定義:街道不僅是人們的過渡空間,更是享受城市生活的最佳所在!
城市光廊將藝術、城市空間巧妙融合,讓高雄人的生活有了全新面貌。
不斷向你微笑的高雄街道
繽紛都會景觀 動感街道樣貌
給享受高雄街頭微風的朋友:
桃花心木在春天落葉,為街道鋪上金黃地毯,小葉欖仁的色澤也開始由鮮轉濃;說來真不可思議,幾年前走過這裡時,還是一面陳舊的牆、一塊荒地、或是一群老房子。短短幾年,我們手中這張城市散步地圖上,卻是生日公園、自來水公園、碉堡公園、科技光廊和藝術大道,在尚未更新的版本上,似乎還隱藏著隨時會迸出來的各種可能。
我常想是怎樣的風景會讓我們停下腳步?是城市光廊邊上的一棵老樹?五福步道地下道出口玻璃上的詩句?還是熟悉的老公園突然換了一個新的樣貌?秋風已經從海洋上吹過來,帶著些許的涼意。在這個人類可以進入太空,高鐵時速可以達到300公里的時代,原來,緩.慢.才是真享受!
城市光廊改造前不但單調老舊,夜裡更是陰暗危險,宛如失落的空間。
|
2006年11月 找回高雄人的城市自信
城市光廊不但改善以往了無生氣的市街景觀,更串聯周邊商圈、提升區域整體經濟效益;自此,街頭改造風潮像是蝴蝶效應似的,迅速擴散到整個城市。同時期規劃的市民藝術大道,以及近年陸續完成的風鈴步道、五福步道、左營歷史景觀道路、四維園道、五福國際觀光大道、福山步道、九如科技光廊、新光大道......;高雄的市容蛻變,就這樣從點、連成線,進而讓人們對於高雄全面改觀,更大幅提升高雄人的城市自信心!
市府更以爭取到中央2007年度「既有市區道路景觀與人行環境改善計畫」,包括「中正路(凱旋路以西至河東路)整體景觀及道路復舊工程」、「博愛世運大道延伸工程」及「德民路(德民橋至高楠公路)人行道改善工程」等三項工程之申請補助經費共8400萬元,期藉由市區道路特色塑造,強化本市都市風格與改善人行環境。
或漫步、或停留、或遊戲、或品味藝術,如今走在高雄街頭,不再行色匆匆;而面對如同正在向人們微笑般的美麗街景,人們也都報以幸福的微笑!
在細節中品味高雄
高雄街頭的細緻品味,在細節中流露無遺。公車亭換上優雅新裝,連廣告燈箱都賞心悅目;步道旁的座椅不但能供人歇腿、還可供人欣賞;連變電箱、垃圾桶,都變成一件件具有港都獨特品味的藝術品;而共桿化設計的交通號誌與路燈,更是夜裡一抬頭即可擁有的夜景。
而公廁這原本總被人忽視的角落,市府卻加倍用心,以「環保廁所」為發展主軸,推動「高雄市公共廁所整體改善計劃」,讓高雄市很多公園綠地,如原生植物園、生日公園、新光碼頭內的公廁衛生設施與品質,都有「五星級」的水準,在舒適潔淨之外,散發出來的不再是陣陣惡臭,而是港都獨特的文化特質。
|
2006年11月 向世界張開雙臂的友善城市
市府團隊認為,一座讓人喜愛、適合居住的城市不僅要美麗,更重要的是「友善」!對市民友善,因此要營造安全、安心的空間;對來自外地、國際的朋友友善,因而工程規劃中處處可見為遊客設身處地著想的設計。
在讓市民「行得安全、安心」的目標下,市府發揮強大的執政魄力,推出「暢通騎樓、一區一條」等專案、制定「違章建築管理自治條例」,多管齊下,由工務局、各行政區公所、警察局、環保局等單位聯手合作,拆除騎樓與步道上的違建、違規廣告及路霸,不但讓街道得以還原清爽本貌,更重要的是,還給路人安全舒適的行走空間,不論來自何方,人們走在高雄街頭總能安心!
繽紛都會景觀 動感街道樣貌
五福國際觀光大道不論在視覺景觀或使用上,都能提供旅客最愉快的高雄經驗。 以工藝科學著稱的科博館,也以科學為元素,設計出以太陽、月亮、中國傳統五行等主題廣場串聯起來的「九如科技光廊」。
四維路以生態園道的概念,模擬自然的複層植栽手法,打造出城市中的小生態圈。
具有歷史情懷的左營歷史步道,保留了區域歷史特色,形成一條散發思古幽情的怡然街道。
高雄市原生植物園的公廁,建物與解說中心結合,四周綠草如茵,內部設施一應俱全,乾淨衛生,獲評比為「無缺點」公廁。
|
2006年11月 點亮對城市空間的無限想像
︱精緻的生日公園讓許多外縣市人士走訪後,均盛讚高雄市在空間設計手法上的進步。
高雄更積極向國際展開雙臂,以具有國際觀的思維,在推動觀光產業的前提下,打造多條國際級道路空間,東西向有從中正文化中心至哈瑪星的「五福國際觀光大道」,橫向連結了高雄市區精華商圈與景點;從小港機場至三多商圈的「迎賓大道」、三多商圈到火車站的「美麗島大道」,以及火車站到高雄巨蛋的「世運大道」,共同貫穿南北高雄,打造出如巴黎香榭大道般的美麗景象;而融入海洋、藍天、綠地元素的「新光路海洋星光大道」,更連接國家海洋門戶──新光碼頭與精華商圈,不論遊客用哪一種方式來到高雄,都能立即感受到高雄獨特的美感與在地特色。
同時市府也透過社區營造,進行一連串的公共藝術造街,施政團隊還特別將2004年定為「公共藝術元年」,讓高雄不但更為安全、人性化,也充滿趣味性與文化藝術,讓市民與外來的遊客,都可以感受政府的體貼與友善。
|
2006年11月 雕塑公園
而在北高雄,美術館園區內的「雕塑公園」是地景藝術最佳的示範;以南台灣原生植物為主題的「原生植物園」,180種以上的低海拔原生樹種以及模擬自然型態的造景設計,使這裡成為都會中最佳的生態教室;「高雄Smile綠園」則是以高雄市縮影意象為主軸,把愛河、柴山、旗津、半屏山等意象納入,成為解說高雄市生態的絕佳場所。
甚至連荒廢已久的碉堡,市府都發揮創意,以「軍事碉堡」為主題,把位在楠梓區的陸戰隊訓練場地,變身為「碉堡公園」,營造出兼具自然、健康、生態的運動休憩場域。而從北到南串聯成高雄濕地生態廊道的各個濕地公園,更讓高雄在永續地球的議題上盡一份心力。
|
2006年11月 化閒置空間為城市新地景
市府在進行城市空間改造與規劃之同時,也將空地、空屋或閒置空間納入考量,制定「高雄市空地空屋管理自治條例」,提供鼓勵民眾參與空地綠美化,更以身作則,由市長帶頭植草,2002年的農十六「萬人植草」活動,就讓當時尚未動工的高雄巨蛋預定地從荒地成為綠園;同時中都磚窯廠、高雄大學特定區等地周邊的閒置空間,也在市府的悉心經營下,從空地搖身一變成為迷人的花海,成為城市中難得的自然景觀。
而曾經荒廢多年的舊大統百貨公司,在市府積極協調及協助下修建完成,並把騎樓當成道路一部分進行改善,連同玉竹商圈的改造,成功恢復周邊商圈榮景。至於以往總是讓市民望之興嘆的閒置、甚至荒蕪建物,像是愛河旁的凱悅大樓與大元大樓、民權路的文欽大樓等,也在市府的介入輔導後,化身成為都市新地景,全面喚醒城市裡的每一個角落,讓高雄的每一吋空間都活躍起來!
|
2006年11月 健康城市
健康城市 愛運動
|
2006年11月 積極打造健康運動環境
給最有運動精神的你:
趁著天還沒亮推開門,呼吸城市第一口新鮮空氣;有人奔向海岸、有人走向山林,有人在河邊慢跑。跑著跑著,充滿運動細胞的你,是否已經準備好大顯身手了?
也許早晨、也許黃昏,我們總是在柴山步道、在美術館的林蔭間不經意地相逢,不論何時,你我的精神總像剛剛升起的太陽,和煦且富有活力。然後我們天南地北的聊起身邊大小事,從台灣之光王建民談到健康檢查,從最近的流行性感冒,到相約去看已然展開的高雄世運會熱身賽......;你告訴我,陽光、新鮮空氣和運動,是生活最好的維他命,即便是運動場邊的喝采也可以掃除憂鬱,在忙碌而豐富的日子中,就讓我們繼績等待2009年高雄世界運動會的到來!
為了讓市民們有更強健的體魄與心靈去面對各種生活壓力、過得更健康,市府積極推動各種運動,並藉由廣設運動競技場以及多元的運動競賽,讓人們開始喜歡上運動,透過運動放鬆身心壓力。
興建運動園區.城市動起來
「2009高雄世運」的標語早已出現在高雄市各個角落,成了全民共同努力的目標和願景;更令人興奮的是,隨之而來的是充滿朝氣與活力的建設,高雄巨蛋、世運主場館與極限運動場的興建,帶動高雄市的建設盛景,而一年到頭熱鬧的運動競賽,讓高雄的空氣處處散播著運動因子,讓人莫名想動起來,現在的高雄市民正朝著「全民運動」的目標邁進。
積極打造健康運動環境
︱高雄巨蛋完成後將可容納1萬5千人固定座席,此為模擬圖。
|
2006年11月 國際賽事在高雄.運動人口快速成長
十多年前,市政府便已有興建大型綜合體育館的計畫,然因計劃未能實現,甚至錯失申請2000年亞運的機會,因此前市長謝長廷一上任,便排除萬難,一切重新開始,以BOT的模式推動「高雄巨蛋」,終於在2004年簽約並動工,預計2007年啟用。
而2009世運會主場館更是在縝密的環境評估下進行,世運主場館是可容納四萬人次的國際標準田徑場兼足球場,為台灣規模最大最完善的比賽場地,也是一座融合地方、綠建築、太陽光電等生態、環保、永續特色的「國家級運動園區」,更令人驕傲的是,這也是全世界第一座使用太陽能並符合永續環保的多功能運動場館。
除了大型運動場館,市府還特別關照青少年族群,在中正技擊館對面設立了「高雄極限運動場」,加上附近原有的籃球場、羽球場、中正體育場及棒壘球訓練場,一座青少年運動園區儼然成形,提供青少年朋友一個追求超越體能的場地,也讓高雄的青少年可以盡情表現、享受年輕。
|
2006年11月 一區一運動
2004年台灣勇奪奧運會二金一銀的光榮成績,以及最近旅外棒球選手的優異表現,都炒熱了國內運動風潮。然而培養更多的運動人口需要更多運動賽事的刺激,因此市府每年均舉辦多項國際性的運動賽事,「亞洲九號球巡迴賽」、「亞洲滑輪溜冰錦標賽」、「ICF世界龍舟錦標賽」、「亞洲攀登運動錦標賽」等,一方面累積國際賽事經驗和選手實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比賽中培養更多的觀賽與運動人口,將來在運動週邊產業的帶動下,整個城市的運動風氣將可全面打開,讓「運動話題」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而要讓運動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除了國際性大型賽事之外,市府更推動「一區一運動」,規劃各區推展地方特色運動,希望能將運動落實在生活中,成為全民普及的好習慣,包括伏地挺身、跳繩、自行車、沙灘競跑、太極拳等各種有趣的運動賽事陸續開跑,為市民朋友帶來有趣、生活化又能與社區共享的健康活動。
另一方面,在港市合一政策的推動下,高雄的海岸線已慢慢開放,再加上2009高雄世運會也有各式水上運動項目,因此市府積極推動游泳、帆船等水上活動,不但承辦了「海洋首都盃全國帆船錦標賽」,也邀請民眾來體驗搭乘帆船的樂趣。同時為了讓下一代親近海洋,市府特別鼓勵各個高中、大學生培養與海洋的關係,鼓勵大學成立海洋及水上活動的社團,另外,在各小學推動游泳運動,幫助小學生主動參與水上活動,讓高雄市的下一代能親水、適水,成為名符其實的「海洋首都」!
|
2006年11月 健康自行車道.掀起運動休閒風
自行車道系統的建設,不但鮮活了城市形象、凝聚城市情感、豐富休憩元素、帶動觀光與運動人口增加,更重要的是,它是打造綠色都市的重要開端;身為地球村的一員,環境永續發展是我們必須關心的議題,而推動自行車觀光、養成大家騎乘自行車的習慣,對於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空氣污染,具有相當大的貢獻。相信在四季如春的高雄,隨著自行車道日漸密佈,人們騎著單車、大口呼吸新鮮空氣、暢快迎風歡笑的景象,將處處可見!
健康自行車道.掀起運動休閒風
當全球吹起「慢步調」的生活方式時,高雄市政府已悄悄地在最近幾年結合高雄的山、海、河、港,陸續建構出優質安全且多樣化的自行車路線,提供市民朋友體驗不同的單車旅遊,舒緩工作的壓力,做個快樂自在的城市遊俠!
這套全國獨一無二的都會自行車道系統包括「旗津環島海景觀光自行車道暨海岸地景改善工程」、「愛河連接蓮池潭自行車道系統工程」、「蓮池潭環潭自行車道」、「後勁溪自行車道」、「中山路銜接博愛路沿線景觀改善計畫」、「五號船渠自行車道」等,路線遍佈旗津全島、愛河流域、蓮池潭、後勁溪、博愛路、中山路與高雄港區,範圍涵蓋都會精華區與各重要觀光景點,總長度達70公里!既可以健身,又能欣賞沿途景緻,可說一舉兩得!
|
2006年11月 陽光開朗的健康城市
有了優美潔淨的環境,才能陶冶市民健康的身心;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享受美好的環境,二者如同軟硬體互為因果。高雄市政府深知這個道理,因此從各方面多管齊下打造健康城市,便是近年市府絲毫不敢鬆懈的施政方向之一。
化SARS危機為轉機.研擬更有城市遠見的健康政策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2003年的SARS風暴;在高雄這樣一個人口密集的城市裡,SARS疫情成為高度的危機,幸而高雄市政府藉此機會與市民朋友一起上了一堂重要的「公共衛生課」,成功地化危機為轉機,以更長遠的政策,建構一個健康城市。
當時為了有效遏止SARS的傳染,市府團隊不但以超高的行政效率,在48小時內於左營成立「高雄SARS篩選觀察中心」,建造41間簡易負壓隔離病房,更推動全市「十天自我健康管理運動」,從防治的根本之道──「量體溫」做起,成功防止SARS疫情擴大,成為全國最具效率的防治應變城市;而為SARS疫情準備的隔離病房、篩選觀察中心,也可以使用在預防登革熱。由於SARS的發生,使得政府更重視公共衛生安全,對於各種傳染病的擴散,有了更嚴謹的專業態度與考量。
陽光開朗的健康城市
︱SARS期間日日量體溫,是全體市民的共同記憶。 (圖片提供/市府衛生局)
同時為了長遠著想,市府以建構「健康檢測體系」為主要藍圖,不但推動健康操、每日健走一萬步、進行運動人口及資源調查,以增進市民健康體能;對於各種常見疾病的預防,市府也鼓勵民眾主動利用免費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更於2000年成立南台灣第一個服務癌症病患與家屬的專業醫療機構「CIS癌症資訊服務中心」,並且結合老人健檢、勞工健檢、成人健檢等健檢醫療機構提供設站採檢服務,讓採檢更便捷。
另一方面,在中老年疾病保健防治上,更是朝提高篩檢率以及強化轉介追蹤系統政策面下手。並且積極推動優質飲食計劃,讓民眾了解食物營養特性,吃得更健康。
|
2006年11月 營造健康的生心理環境
健康城市 愛運動
如今市府不但在緊急應變系統上,有了SARS防疫經驗,在防堵境外疫情、結核病、高危險性行為、高感染族群的監測與防疫等各方面,均積極建立更完善的傳染病防治計劃。同時也在預防保健,包括菸害防制、中老年常見疾病防治、女性疾病等方面加強保健觀念;尤其是菸害防治,鎖定青少年、女性、公務人員等族群,在公共場所推動無菸校園、無菸職場、無菸餐廳的施行,並且開設戒煙班提供心理健康諮詢及減壓訓練,企圖營造一個真正健康的生活環境,一步一步讓高雄成為一個在醫療、緊急救護、防疫、保健系統上都有完整機制的健康城市!
無菸餐廳與各種菸害防治措施,讓高雄各社區更加清新健康。
營造健康的生心理環境
在愈進步的社會裡,人與人的互動卻反而更疏遠,人心因為各種壓力而變得更為脆弱,因此市府責無旁貸地扮演起「城市張老師」的身份,以主動關懷的態度,透過大型海報、手冊,宣導心理健康理念,不但在社區裡提供民眾整合性心理衛生服務,安排壓力調適、情緒管理、憂鬱症、自殺預防等專題的講座,針對青少年朋友,也於校園中進行憂鬱症篩檢,以長期而深入的政策,關心各年齡層市民的心理健康,做大家最有力的心理支柱。
︱2006年世界禁菸日巧遇端午佳節,高雄市「2006水岸花香、真愛高雄龍舟競賽開幕暨港都婦女反菸聯盟成立開鑼典禮」, 由葉代理市長帶頭敲響拒菸反菸銅鑼。
|
2006年11月 智慧、人性、便捷
智慧、人性、便捷
的交通環境
|
2006年11月 住在高雄.到哪都行!
交通網路是城市的血脈,交通建設規劃得好,能帶動區域活絡與經濟繁榮,甚至改變城市樣貌。高雄同時擁有海港與國際機場,已具備難得的基本條件,近年市府團隊不但排除萬難促使捷運動工,更將其與高鐵、台鐵地下化,以三鐵共構方式設計,結合輕軌、水路、公車......,各種不同交通型態所形成的綿密網絡,不僅連結各區域的產業活力,帶動經濟向上提升,也因其便利性提高,讓人們得以輕鬆體驗城市的多種樣貌,讓高雄人的生活過得便捷、豐富而有朝氣。
三鐵共構.城市交通新紀元
1999年起,許多「陳年老案」在市府團隊提升效率的要求下,迅速而全面地動了起來,高雄捷運就是其中相當重要的項目之一。
住在高雄.到哪都行!
智慧、人性、便捷 的交通環境
給重視效率的你:
你總是在速度與準點當中找到機會,卻又顯得從容、無拘無束,像一陣自在的風。你說這是都會的生存法則,從紐約到東京、從倫敦到巴黎,快速鐵路、大眾捷運系統、完整的公車路線,決定了城市裡人們的生活方式。
台灣高鐵即將通車、高雄捷運也進入了試運轉的階段,市區鐵路也將地下化。高雄人「行」的方式勢必將徹底改變,無論從左營高鐵站或小港國際機場進入高雄,迎接你的必是嶄新的大道意象。
太陽能共桿路燈像海鷗的雙翼,帶著你的心徜徉在一個充滿陽光、綠意的港灣城市。拋棄手中那張舊版地圖吧!隨信附上一張新的城市導覽,裡頭有你最熟悉的捷運紅、橘線標示,有你急欲探索的新鮮感。祝旅途愉快!
︱高雄捷運車廂空間寬敞新穎,頗獲好評。
|
2006年11月 高雄願景館
2001年初,高雄捷運終於突破萬難、得以動工,讓高雄的都市發展進入新的里程碑。高雄捷運一動工就為高雄帶來就業機會與資金挹注,對景氣提振大有助益;歷經五年多的建設,目前所有地下段及高架段車站已接近完工,隧道及高架橋樑也已經全部貫通或接續完成,2006年9月更啟用捷運行控中心,正式由工程部門交棒給營運部門,10月底R3小港機場至R8三多商圈段開始模擬試運轉並提供團體試乘,實現「如期、如質完工」的承諾,高雄人全新的捷運生活已指日可待!
而高鐵左營站的設立,更將迅速縮短台灣南北差距;為配合高鐵時代的來臨,不僅在左營建構鐵路、捷運、高鐵的三鐵共構站,市府更積極向中央爭取,全力促成高鐵與捷運左營站的站內轉乘。同時高鐵通車後,每日吐納十四萬旅次的高鐵左營站,將成為北高雄重要的交通轉運站,除了台鐵及捷運轉乘,市府還規劃平面及多條高架聯外道路系統,並結合現有的鼎金系統交流道、國道十號以及高雄都會區快速道路等交通幹道,讓左營地區躍昇為高雄陸運的門戶。
另一方面,歷經13年努力與漫長等待,攸關高雄市未來發展與交通路網整合的「台鐵捷運化─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計畫終於在2006年初正式定案並已啟動,預計民國101年先行通車營運,民國103年整體工程完工。此計畫將與捷運紅、橘兩線及未來即將進行的臨港輕軌路網結合,形成綿密的捷運路網,以高雄生活圈為中心,向北串聯左營文化園區、路竹科學園區、台南生活圈,向南串連鳳山生活圈、屏東生活圈,三十分鐘內就能在這些區域來去自如。
歷經五年多的汗水與淚水,捷運行控中心於2006年9月啟用,是工程部門交棒給營運部門的里程碑。
代理市長葉菊蘭親身體驗高雄捷運電聯車行駛在潛盾隧道中的行程,對未來的通車營運深具信心。
高雄的各個捷運站設計,都富有海洋城市的意象及特色;此為紅、橘線交接的O5/R10車站模擬圖。
高鐵通車將帶動寶島一日生活圈的形成,此為高鐵左營站。
高雄火車站因應「三鐵共構」工程施工,舊站體遷移保存並規劃為「高雄願景館」,另於新、舊站間架設高架橋,民眾可居高俯瞰三鐵共構施工實況。
|
2006年11月 優質道路空間.打造城市新面貌
智為拉近城鄉差距,市府也積極疏解高楠公路的車流,在2003年編列預算擴建高楠公路,將原有40公尺寬的道路拓寬為60公尺的六線道路,並且陸續於楠陽陸橋增闢朝新路口與機車專用道,大大提高便利性與安全性。同時也在尊重地方民意的前提下,評估「惠民代天府」廟體牴觸道路工程,在雙方協議之下,為當地居民規劃了綠地,達到地方建設、民意雙贏的目的。
博愛世運大道將整合捷運站行人徒步空間,營造出多元風格的景觀;此為示意圖。
中山路美麗島大道沿線人行與自行車空間相當寬敞。
高楠公路拓寬為60公尺六線車道,有效紓解車流。
優質道路空間.打造城市新面貌
除了大規模交通路網的建設,市政府也賦予舊有的交通線新的生命與意義。過去以貨物運輸及軍事為主用途的臨港線舊鐵路,在失去了原有功能的今天,市府將13號碼頭至駁二特區、以及新光碼頭的鐵道路段鋪設為木棧道,作為自行車專用車道,沿著哈瑪星車站、三號船渠、駁二、12至15號碼頭等路段的鐵路路廊也被綠美化,化身為十六公頃的綠帶,並且巧妙的利用既有鐵路路廊及鐵路橋串連鹽埕、苓雅、前鎮區,規劃出一個可以提供市民觀光、休憩、活動的多功能廣場。
另一方面,市府在規劃城市街道時,不僅以帶動整個城市商業發展為前提,更納入城市美學的概念,透過道路呈現城市美麗的表情。因此中山路國際迎賓大道、美麗島大道以及博愛世運大道的規劃,充分展現高雄市國際級的重要門戶意象。尤其是為迎接2009高雄世運所設計的博愛世運大道,整合捷運站的行人徒步空間,並串接未來新行政中心及愛河藍色水路,將營造出國際都會的多元風貌。
︱捷運完工後,市府將捷運經過的中山路打造成美麗島大道,呈現煥然一新的門戶意象。
|
2006年11月 綿密連絡網.遊玩更EASY
同時,配合交通局「南部地區IC智慧卡電子票證系統整合建置」計畫,市府也以高雄市為核心,整合南部地區公路客運、高雄市公車渡輪及電子票證營運系統,未來更可以整合高雄捷運、台鐵、高鐵等大眾運輸或其他交通工具,達到南部地區交通運輸消費「一卡通行」的目標,間接達到行銷高雄市的目的。
另一方面,市區所有交通號誌也改為LED燈,各重點路口也出現了以太陽能發電的明亮標鈕,提高駕駛人夜間行車安全,這些細微、貼心的建設,受到交通部的極度肯定,獲選為九十三年度年終視導績優獎成績第二名及交通工程單項成績第一名!足見市府對於交通建設在宏觀與細節各方面的用心。
1行車倒數秒數號誌是十分體貼駕駛人的設計,2004年試辦反應相當良好,目前已全面納入號誌設計標準中。
「路口中心標示」結合太陽能發光標鈕,於夜間兼具警示功能,其造型不但具有高 雄海洋首都意象,更有附加指北功能。
綿密連絡網.遊玩更EASY
交通建設也直接影響著觀光產業的發展。為了讓訪客在高雄街道能EASY GO,市府不但設計四輛內裝浪漫典雅的「觀光休閒公車」,並推出「觀光休閒公車路線」;並在現行的公車系統中引進數位資訊,建立智慧E化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同時也將推動陸路交通的轉乘接駁及公路客運轉運中心,目前市府已追加8億餘元辦理公車汰舊換新計畫,採購192輛中低底盤公車,預計96年新車可加入本市公車行列,並藉由公車路網規劃、路線釋出,創造市民、業者及市府三贏之契機。
︱透過智慧E化公車動態資訊系統,民眾可掌握公車到站時間搭乘。 (
|
2006年11月 便捷友善的道路網絡
在聯外道路網絡方面,近年來市府以南北均衡發展的施政策略,快馬加鞭地進行大規模建設,一旦捷運、高鐵等重大建設完成,高雄市將可飛躍成長,成為國際舞台上另一顆閃亮的「明星城市」!
快速道路.均衡南北高雄發展
為了讓高雄飛速發展,市政府針對南北高雄不同的發展方向與特性,分別規劃了快速道路系統。在北高雄,由於高鐵共構站以及住宅大樓增加,人口快速成長,因此市府著手進行了大中快速道路、左營聯外快速道路的擴建計畫。大中快速道路,自民國87年開始施工,是市府工務局為解決高鐵通車後每日將有十四萬旅次進出高鐵左營站的車流所規劃的快速道路,可直接通往國道一號、三號及十號道路,是北高雄重要的陸運門戶之一。
同時市府工務局預見高鐵開通後鼎金系統交流道附近將產生的交通瓶頸,向中央建議在鼎金系統交流道增設北上及南下匝道之高架聯外道路系統,並爭取到經費增設南下高架匝道,提供高高屏三縣市民眾便利的交通介面。
而在南高雄的道路規劃上,著重高雄港區聯外道路的建設;為了讓小港國際機場、高雄港、高雄都會區各產業相互間的交通網絡更加便捷完善,並且疏解交通,提昇高雄港競爭力,市府不但拓寬新生路與漁港路,更提出「國道末端銜接國際機場、國際海港之瓶頸路段改善計畫」,並向中央爭取到經費,進行草衙路、中平路拓寬工程,中平路、中安路高架橋工程,捷運南機廠北側銜接高速公路匝道工程,以及中山高速公路末端拓寬工程等,並建構貨櫃車專用道,疏導第三、四、五貨櫃中心貨櫃車直接通往國道中山高速公路,讓產業運輸更具效率。
便捷友善的道路網絡
︱鼎金交流道是北高雄重要路運樞紐。
|
2006年11月 擴設機車專用道.守護騎士安全
同時在臨海工業區內,連接大林蒲地區及市區的主要道路,貨櫃車及聯結車經常與機車爭道,歷年來造成多起意外車禍,市府也特別新闢2.5公尺寬機車輔助專用道。在港區內則因過港隧道新生路右轉路面寬度不大,機車與貨櫃車混流,機車騎士必須在貨櫃車夾縫中行駛,而貨櫃車因車體長,轉彎車徑大、視野死角多,因此險象環生,市府特別設置機車專用道,為每位用路人的安全加分。
新生路拓寬為六線道,有效分隔汽、機車行駛,保障機車騎士安全,也提高貨櫃車效率。
為避免高鐵通車後帶來的交通阻塞,市府先行規劃,增設四條高鐵左營站聯外道路匝道,分別銜接高鐵左營站停車場與大中快速道路。
高速公路末端兩側之機車專用匝道原本長度不夠,市府排除複雜地下管線之困難,增闢機車專用匝道延續至明道路,讓騎士能安心行駛。
大中快速道路有效紓解都會區交通瓶頸。
擴設機車專用道.守護騎士安全
道路建設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市民朋友每天經由道路上班工作或遊憩休閒。市府以使用者的角度,進行道路規劃建設,讓用路人都能行得安心且順心。
小港、前鎮地區為高雄市重要的工業重鎮,貨櫃車及聯結車川流不息,雖帶動了商業發展,但也增加道路交通的危險性,因此,市府不但規劃了捷運南機場─中安路─中平路─草衙路─金福路貨櫃車專用道,以疏解第三、四、五貨櫃中心車流,改善高居全國十大肇事路段以及交通壅塞問題。同時也顧慮到騎士安全,將新生路、漁港路拓寬,在漁港路南北側各增設一條機車專用匝道。
|
2006年11月 產業轉型 經濟起飛
產業轉型
經濟起飛
|
2006年11月 營造最具動能的工商環境
一進入二十世紀,台灣鐵路縱貫線抵達高雄、加上高雄港開鑿,讓高雄進入海、陸聯運的時代,從此各式工業因著運輸之便,在高雄生根立足,中鋼、中船、中油、石化產業等都以高雄為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多元的產業面貌和結合海、陸、空的優越條件,使得高雄成為來自各地島內移民就業、實踐夢想的天堂。
而在全球產業和景氣產生劇烈變化的同時,高雄市歷經了傳統工業的崛起與衰落,但也在過去的基礎上厚植了豐沛的能量,在不斷的變革當中,逐漸摸索出一條追尋永續發展及幸福生活的道路。
︱統一企業投資300億元,興建「統一夢時代」購物中心,將於 2007年正式營運,為台灣最大的複合式購物中心。
營造最具動能的工商環境
產業轉型 經濟起飛
給認真打拼、築夢踏實的朋友:
夢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遼闊。從打狗漁村到全球三大洋漁業版圖,從勞力密集的碼頭作業到國際觀光港灣城市,你看到了嗎?數十萬的藍領蛻變成南方小太陽,以汗水和熱情,不斷地灌溉著未來的願景!
在南方,不論是在蔚藍的大海上,還是身處於幾千度的高溫鍋爐邊、幾萬公噸的貨櫃輪船旁,因為有夢,所以我們從不覺得渺小,因為認真打拼,所以力量的展現無遠弗屆。在世界的舞台上,我們以自由貿易港區銜接全球航線,以多功能經貿園區發展經濟,以多元、創意營造生活產業;常想告訴你,當我看著你一步一腳印地讓心中的夢土逐漸成形,我也看到了你認真眼睛中的無限希望!
|
2006年11月 城市競爭中大步躍升
隨著鄰近東南亞國家和城市的崛起,高雄面臨更嚴苛的城市競爭,在南台灣廣大腹地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台灣科技走廊成形的同時,利用海、空雙港優勢啟動新的產業園區,增加投資契機,便是高雄躍升的關鍵。
八年來高雄市政府不斷透過大規模的公共投資及都市計劃,將高雄最具優勢的國際港灣納入整個城市發展藍圖之中,打破過去幾十年來,市、港長期分治的僵局,透過昔日工業廠址的再開發,以及碼頭、城市空間的改造,重新以自由經貿及國際觀光港市雙主軸發展的全新格局再出發,除了展現高雄山、海、河的魅力,更以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進駐和資金投入,讓高雄在經濟全球化中爭得一席之地。
大型投資開發案.打造高雄新榮景
促使高雄產業轉型與升級,是市府團隊近八年來著力最多之處。運用海、空雙港優勢,在緊鑼密鼓規劃下,2005年,囊括了楠梓、高雄、臨海工業區等三園區的「自由貿易港區」正式營運,未來還將持續推動特定倉儲轉運區,供跨國企業申請設廠,擴大自由貿易港區周邊觀光、製造、金融等產業的投資效應,並創造更多元的就業機會。
其中面積廣達587公頃的多功能經貿園區,更是透過都市計畫更新的手段,結合過去的工業用地、水岸碼頭,進行涵蓋貿易、休閒、文化、水岸休憩、倉儲等特定區的開發,不但大幅提高土地開發的價值,更是產業轉型的利基。
例如統一企業以300億元投資興建的「統一夢時代」購物中心,將以「高雄之眼」摩天輪點亮高雄商機;而中鋼集團也取得5.5公頃的「特貿區」土地,分三期分別興建家樂福、IKEA等大型商場、企業總部以及電影城,從2006年底到2007年陸續啟用。而台電公司也將分期投資53億元,興建以海洋為主題之休閒主題館、異國購物街、美食街、主題餐廳,以及能源主題館、健身中心、企業辦公大樓及商務住宅等。
|
2006年11月 高雄世貿展覽暨會議中心開發案
另一方面,除多功能經貿園區,市府也積極引進高科技業,規劃軟體科學園區與生物科技園區。而過去因為土地問題延宕多年,終於在2003年順利開幕的高雄國際花卉批發市場,將傳統農業與高科技結合,是一座擁有先進自動化設施及電腦化作業系統的大型花卉交易中心,提供盤商方便、透明化且擁有國際化選擇的花卉市場。
市府更緊接著推動「高雄世貿展覽暨會議中心開發案」,並將其定位為「國際級世貿會議展覽中心」,以服務亞太地區為最終的發展目標;興建完成後預估可增加經濟產值92億元、創造就業機會4千人及提高國民所得1.2億元,對促進高雄地區產業轉型,帶動產業及觀光發展與國際行銷皆有正面效益。而隨著紅毛港遷村作業的推動,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第一期工程也獲高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而啟動,預計開發擁有4個貨櫃碼頭的貨櫃儲運中心,2011年底前至少有一座貨櫃碼頭開始營運,全部碼頭將在2013年底前營運,有效提升高雄市港國際競爭力的同時,一個未來新港市已悄然開展!
︱洲際貨櫃中心預計民國100年底前至少一座貨櫃碼頭開始營運,全部碼頭在民國102年底前營運,開發完成後,可提高週邊多功能經貿園區、 軟體科學園區、台糖物流園區、生物科技園區的物流作業效能,有效提升高雄市港國際競爭力。
|
2006年11月 研擬經濟發展戰略.創造長期就業機會
研擬經濟發展戰略.創造長期就業機會
隨著科技產業及服務業發展、全球化思潮及大陸經濟崛起對高雄市產業發展帶來顯著的影響;在高雄擁有世界級貨櫃港、國際機場,鐵公路交通,及鄰近廣大腹地等優越條件與極佳發展潛力下,如何發掘高雄市產業未來發展方向,重新提振產業活力,更是市府現階段重大施政課題。
因此市府特地於2006年1月召開「高雄市經濟發展戰略會議」,邀請產、官、學等各界依「產業研發與創新」、「人力資源吸引與培養」、「生活環境永續與創造」、「政府效能與服務」、「經濟園區規劃與推展」等六個面向,進行高雄市產業診斷與凝聚發展策略,形成高雄市經濟發展共識。
同時為因應產業轉型,職業需求由重工業轉向服務業,市府團隊也在勞工業務上配合調整,勞工局與就業服務中心的功能也連袂配合城市轉型,提高服務功能與據點。
而為吸引更多高科技產業進駐高雄投資,高雄市政府首創「003355」加碼租金方案,做為廠商節省成本的實質措施,增加雙贏利多優勢;更持續以各種優惠方案與策略聯盟,積極於國內外招商。不但於近年多次由市長親自率團赴國外舉辦招商投資說明會,更與高雄縣、屏東縣形成策略聯盟,透過聯合招商,藉由資源整合與擴大效益,達到南台灣整體提升的目標。
尤其以「政府推動、民間參與」的模式來推動重大公共建設,像是多功能綜合運動場館、高雄國家綜合體育園區,以及因捷運完工而辦理的「威利招商計畫」,在創造投資機會上,皆獲致重大的成果。
|
2006年11月 海洋產業全新出發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報告,高雄市2006年上半年勞動力參與率56.4%,為本市近年來新高,不僅高於台北市之55.00%,亦較南部7縣市之嘉義市54.20%,屏東縣55.80%為高;足見近年市府提升就業率的各種努力已呈現實質效果。加上正在推動中的大型投資開發案,每案所提供的就業機會均從一千至六、七千不等,加總後高達數萬!為高雄帶來大量、長期且在地的就業機會。
航運、漁業及造船三大海洋產業,長久以來一直是高雄經濟的重要支柱,尤其遠洋漁業更以精良的設備和技術,遠征全球重要海域,讓前鎮漁港成為全球重要的漁業基地。
觀光遊艇產業帶動未來商機
然而隨著時代演變,海洋產業不但需要轉型,更需整合相關產業,以達到最大的效能。市府在「海洋首都」的施政指標下,於2002年率先成立海洋局,整合高雄市海洋相關產業及海洋環境的工作,推動漁業的促銷、觀光及保育,讓海洋成為高雄的永續海域。
海洋產業全新出發
︱2003年底高雄市首座「遊艇碼頭」在鼓山哨船頭啟用,不但一改過去船渠雜亂的景觀,也為高雄的遊艇及觀光產業樹立新的標竿。
市府於2005年辦理高雄市第一件ROT──「蓮潭國際文教會館」委託民間經營管理案,由人發局與致遠管理學院及其協力廠商福華大飯店共同合作,藉由廠商的積極經營管理,提升公共資源有效利用並充實政府資金。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訓練就業中心依求職淡旺季,每年不定期辦理十餘場次現場徵才活動,為求才廠商及求職民眾搭起就業媒合的橋樑。
|
2006年11月 海洋三寶熱銷.擴大內需市場
其中海洋休閒產業更是市府積極推動的重點之一。2005年台灣巨型豪華遊艇接單之船長總長高居全球第五、亞洲第一,而台灣遊艇業產量與產值最大的都在高雄小港!因此即將轉型為國際觀光城市的高雄,不但在鼓山一號船渠設置遊艇碼頭,並與中央配合建設遊艇公用的下水碼頭與設備,也持續推動觀光遊艇以及港區相關遊憩親水設施,帶動製造、運輸、維修、水上娛樂、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不僅可為高雄市帶來更多的觀光收入,更可提供龐大之就業機會。
海洋三寶熱銷.擴大內需市場
秋刀魚、魷魚和鮪魚是我遠洋漁業最重要的漁獲種類,更是極受歡迎的桌上佳餚,因此市府海洋局於2002年開始以此三種魚類為材料,推出「海洋三寶」,成為高雄遊客炙手可熱的伴手禮。更於2004年在前鎮區開設「鮪漁業文化館」和「魷漁業文化館」,囊括近海漁業、沿岸漁業、養殖漁業及冷凍水產加工業、拖網漁業、保育與利用等主題的展示,藉以推廣海洋漁業文化。
往年在三大洋捕撈生產之超低溫鮪魚因日本市場價格較高,故大部份均銷往日本,近年國民生活水準提高,市府也積極輔導台灣區鮪魚公會在前鎮漁港興建一座冷凍溫度達零下50度至60度,容量約3000噸之超低溫冷凍廠,於2006年底完工後,不但能讓國內消費大眾有機會品嚐到優質的超低溫鮪魚,更擴大黑鮪魚的內需市場。
永續漁業.保護海洋
為推動永續漁業的發展,高雄海域的防污與保護,向來是重大的環境議題。高雄市海洋局成立後,突破了過去地方政府對海洋污染防治之消極作為,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首創海污應變機制與聯合稽查小組,更建構全國各縣市政府唯一陸、海、空3D海洋污染防治聯合稽查,為海洋污染防治建立嶄新之里程碑與典範。同時在「94年度清淨河川及海洋考核計畫─海洋污染防治」21個臨近海洋縣市的評比中榮獲第一。2006年8月市府海洋局再獲財政部高雄關稅局移交一艘動力小艇,整修改裝為「高雄二號艇」,為防制海洋污染再添利器,讓高雄市的碧海藍天永遠亮麗!
|
2006年11月 增闢觀光資源.形塑高雄特色
高雄多元的生活面貌,包括熱情率直的城市性格及豐富多變的飲食與生活文化,都展現了獨特的魅力;而具有地理、歷史、人文意涵的在地特色,正是經驗式旅遊難以取代的文化資產。
從1999年以來高雄市政府針對各特色商圈,像是充滿傳統味的三鳳中街、長明成衣街、新樂金子街、興中路花市、大連鞋店街、中山路婚紗街......等,陸續進行保存、整頓、更新與再造,讓特色商圈成為高雄品牌的行銷大使。
而年輕流行文化大本營──新堀江商場行人徒步區的規劃,讓高雄市形象商圈的營造大受肯定;聞名中外的六合夜市也於2006年改頭換面,融入共桿燈具的整體設計、限時徒步區與遊客服務中心的設置,使得六合夜市提升為國際級的觀光夜市,人潮也大幅竄升。
打造優質高雄品牌
高雄市政府致力打造「海洋首都」願景,毋庸置疑已綻放出亮麗成果,愛河難能可貴地擠身台灣八大景,在2005年交通部觀光局的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中,僅次天祥太魯閣及墾丁,榮登國際旅客最愛景點第3名;高雄燈會每年吸引的參觀人潮一再刷新紀錄;國際觀光旅館住房率由2005年的70.35%提增到77.58%。
增闢觀光資源.形塑高雄特色
隨著網路連結起來的資訊和城市閱讀活動的熱絡,高雄市民的家庭配書借閱量是台灣其他城市的4倍之多,顯見高雄早已不是文化活動的邊陲。
為了吸引更多的觀光人潮,高雄市積極將八年來城市景觀的改變藉由國際行銷推廣出去,因此代理市長葉菊蘭在2006年馬不停蹄地率團出訪英國、日本及澳洲等國,除了城市建設的參訪外,觀光行銷及招商都是出訪的重要目標。
市府近年更不斷增闢觀光資源,碼頭水岸與觀光渡輪的經營、都市綠帶濕地不斷擴張、積極興設,讓民眾以鐵馬愜意遊走高雄愛河、旗津、蓮池潭等處的自行車專用道也已長達70公里,為高雄發展國際觀光產業提供了優越的條件,也讓高雄成為觀光旅遊的優質保證。
︱愛河是全台國際旅客最愛景點第三名,沿岸自行車道的設置更為高雄增闢觀光資源。
︱市府人發局創意十足地將警衛室重新規劃為「旅遊服務中心」,提供社區居民及外籍
旅客有關高雄市的旅遊與學習機會資訊、餐飲、免費網絡等服務,營造更友善的觀光環境。
2
|
2006年11月 城市行銷.看見高雄
市府新聞處以柔性手法、感性訴求,逐年推出影音短片,呈現高雄人多元
生活面貌及城市景觀的改變,擺脫昔日工業城市的刻板印象。
︱公共頻道播出的「真愛海高雄」系列節目,透過深度專題報導,深入介
紹「海洋高雄.水岸花香」的多種活潑面貌。
城市行銷.看見高雄
在這個已成「平面」的世界,透過傳媒可以無遠弗屆地讓大眾看見高雄之美。市府新聞處近年積極地透過發行出版品、媒體報導、廣告短片、電視節目,甚至電影,來傳達高雄近年的改變與城市形象。
高雄市是全國第一個制定電影政策的地方政府,除了設立高雄電影圖書館,更以獎金鼓勵以高雄景觀作為電影主要場景並獲得國際四大影展獎項的作品。國際知名導演蔡明亮榮獲柏林影展銀熊獎的電影「天邊一朵雲」,就獲得這項千萬獎金,也讓高雄左營龍虎塔鮮明的場景意象隨影片揚名國際,而高雄市也成為國內電影產業的重要推手。市政府進一步擴大獎勵補助範圍,涵蓋電視拍攝及以高雄為主題的創作劇本,期許高雄市未來能夠成為世界數位影音產業的重鎮。
自2004年起,市府更以貨櫃車打造「高雄行動館」,主動駛向全台各地與各大專院校,讓外地朋友也能感受高雄市的建設成果與熱情。市府更努力催生高雄市有線電視公共頻道「第三頻道」,2006年初開播的第三頻道即屬於公益化、藝文化、教育化的在地媒體平台,任何市民都可以在此以影像分享城市生活與記憶,同時推出全國第一部由地方有線電視公共頻道製播的「真愛海高雄」系列節目,透過節目打造城市情感與認同。
另一方面,高雄近年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文化創意品牌,市府積極推動輔導廠商設計製作「城市商品」,包括城市T恤、帽子、手錶、環保袋、雙人馬克杯、環保餐具、旗鼓餅、黑鮪魚香腸、海洋三寶......等,一件件精緻的商品都承載著高雄的城市意象與特色,隨著旅客被行銷到世界各地,期使「高雄」成為世界級的品牌!
︱葉菊蘭代理市長率團赴日推廣「暖冬高雄」套裝旅遊,吸引日本觀光客到高雄度假,希望2006年底前突破20萬人次。
︱前代理市長陳其邁頒發一千萬獎勵金給蔡明亮導演,藉此機會鼓勵影像創 作者來高雄拍片,並期許高雄市未來能夠成為世界數位影音產業的重鎮。
︱「第三頻道」歡喜開播,透過「公用、公益、公共」三大訴求,讓高雄市 有線電視頻道公共化邁入另一個新的里程。
︱市府近年積極推動及輔導廠商設計製作「城市商品」,建立了屬於高雄 的文化創意品牌。
|
2006年11月 開啟多元文化視野 創新城市鮮活風格
開啟多元文化視野 創新城市鮮活風格
|
2006年11月 營造主動型的文化城市空間
從小漁村到傲視全球的國際港灣城市,高雄在經濟、文化上深受海洋的洗禮,也因為工商的發展,呈現了島內移民的多元文化性格;而高雄市政府八年來在「海洋首都」的文化施政上,更釋放了高雄人特有的熱情、開放、多元,營造出一個主動型的文化城市空間。
無論是城市空間和文化觀點,高雄都展現了樸實與奔放的多元特質。為了充份展現城市文化的獨特性,高雄市政府1995年於市政會議決議成立文化局,然遲遲未能獲得市議會同意,直至1999年市府有鑑於文化建設不可延宕,主動召開文化會議,在提出完整規劃方向並大力推動下,終於在2003年1月成立了文化局,從珍惜高雄文化傳統出發,進行一系列的城市文、史空間營造。
營造主動型的文化城市空間
開啟多元文化視野 創新城市鮮活風格
給心中那位詩人:
三月,阿勃勒開花的時候,整座城市都陶醉在南風吹拂的輕快節奏,就像今年我們沿著藝術大道,反覆推敲石鼓上一首詩的句逗,應該放在那個位置,最能表達驚艷歡喜的心情......。
那青春莫名的愁和無頭蒼蠅般的探索,隨著這幾年來城市的變化逐漸安頓下來,假日街頭藝人充滿幽默的演出、英國領事館下午茶的優雅、電影圖書館裡繽紛的影像世界,還有城市文化館的在地情感,像熱帶四季的繁花輪流綻放。而我,也結束了孤獨的旅行,和這個城市一起深呼吸......。
|
2006年11月 文化與生活的結合
文化與生活的結合
文化局組織一經啟動,長久蘊藏在高雄各角落的文化種子,便在市府的悉心灌溉下,迅速地開出花朵。
保存文化資產與傳承,是首要要務,高雄市政府陸續設置國內首座音樂資訊館,並舉辦蕭泰然數位音樂研討會,建置黃友棣音樂數位資料,同時舉辦「向前輩藝術家致敬」系列活動,編印高雄文學大老葉石濤全集,更設立「高雄市文藝獎」,以傳承並讓高雄的藝文種子有更寬廣的成長空間。
在文化推廣策略上,文化局制定街頭藝人管理辦法,並建置街頭藝人資料庫,積極將「街頭藝術展演」推動成為城市文化代言的火車頭,並以此銜接城市空間營造的成果,讓充滿生活氣息的藝術達人,可以自由地在美術館、城市光廊、文化中心等民眾假日休閒的地方盡情演出,豐富市民的心靈生活,同時也在文化中心引進「藝術市集」的活動,帶出城市的手工藝創作風潮。
市府更一肩挑起製作各類文化出版的任務,每年豐富的出版品發行,一方面有系統地整理、呈現高雄的文化資源,一方面更開闊市民的視野,發掘更多高雄的藝文能量;甚至舉辦「國際文化公仔創意特展」,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開發,讓高雄的文化產業更上層樓。
|
2006年11月 高雄的電影.電影的高雄
高雄的電影.電影的高雄
在電影產業方面,高雄市政府亦以最大的熱情與魄力來推動,提供獎金鼓勵至高雄取景且獲得國際大獎的優秀電影人,希望在台灣電影走向國際之際,也將高雄的城市文化帶到世界各地。
此外,市府新聞處更成立「高雄市電影圖書館」,建立南台灣第一個專屬、並長期推動影像藝術文化的基地。電影圖書館的建築本身即經過巧妙的老舊建築再利用,成為愛河畔一個具有魔幻光影的新地標。穿透式的玻璃牆面擺脫老建築的沈滯之感,老電影院的放映機,也勾起許多人童年對電影著迷的記憶。除了定期特展、免費電影放映與影片借閱服務之外,電影圖書館歷年來推出「高雄國際電影節」、「南方影展」等活動,讓高雄市民也能享受「趕場」看電影的樂趣,為南台灣的民眾帶來更豐富視野、更多元的影像活動,並藉由電影這個跨越族群、疆域的藝術創作媒介,達到與國際大城市文化交流的目標。
從文化深耕到城市慶典
文化是生活的經驗與傳承。高雄市政府從發掘社區著手,找尋市民生活的共同記憶,特別是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傳統技藝與民俗的保留,都包含高雄開發過程中的古老智慧。
在文化生活的保存上,無論是民政局的活動祭典,還是文化局社區文史的建構,都呈現了社區的多元面貌,像是紅毛港巡禮、高雄眷村文化館的籌備及高雄市城市文化導覽,都為在地生活留下可貴的線索。
而從2001年起市府與地方社區聯合舉辦的左營萬年季,不僅「迓火獅」、「攻炮城」、「棋糕對奕」等傳統活動變得耳熟能詳,推陳出新的輕艇水球、踏轉風火輪、創意蓮花餐等文化創意活動也不斷被開發出來,讓萬年季不再屬於地區型的活動,進而提升為體驗左營舊城新價值的文化饗宴。
|
2006年11月 城市記憶的保存與新貌
早期隨著台鐵縱貫鐵路的開闢來到高雄的客家族群所形成的聚落,無論是祭典或飲食文化仍保有古早味,因此在2005年擴大登場的高雄客家文化藝術季更結合了客家美食、音樂、文化創意產業及義民廟年度的盛大祭典,重現客家文化的風采。
除了現代藝術的推廣和資料庫的建立,文化局也再度將傳統戲曲引進社區,重現「暗頭仔看戲」的生活情調。「文化到社區──藝起來看戲」系列活動,讓歌仔戲重回社區廟埕,博得極大的好評。「2006愛河布袋戲文化展演祭-英雄會」,更以吉普車繞街遊行的方式大張旗鼓地宣傳,宣誓以高雄作為南部推廣布袋戲藝術文化的永續基地,也使高雄的表演藝術往更多面向持續深耕。
歷史建築是城市發展歷程的記憶中樞,也是城市中最珍貴的文化資產。為了找回屬於歷史的華美和光榮,高雄市政府在近年內,仔細審視全市各個角落,發掘並指定了多處市定古蹟,導入古蹟活化的觀念和作法,重新塑造歷史建築的空間價值,讓古蹟之旅成為鮮活的生活經驗。
|
2006年11月 古蹟重生.鮮活記憶
古蹟重生.鮮活記憶
擁有141年歷史的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古蹟再造案例。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早在1987年就經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蹟,但地處山坡上,加上過去保守的管理模式,一直乏人問津。為了讓古蹟建築生機活現,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在2003年運用「以舊修舊、修舊如舊」的古蹟修護工法,讓原本位於哨船頭領事館殘破不堪的外觀脫胎換骨,不但使其原貌重現,還透過週邊環境景觀的規劃和設計,重新融入高雄港開闊的地景當中,並委由民間經營管理,讓古蹟不再是教科書裡的樣板,而是港都生活情境的一環。在西子灣夕照的光彩中,玫瑰色的古典建築、拱形的長廊,加上美味的下午茶點,成為高雄最受歡迎的休閒去處。
而同樣位在哈瑪星、建於1924年的武德殿,也經市府指定為市定古蹟,市府文化局於2005年完成修復,使其回復肅穆優雅的原貌,並經公開招標委託非營利性質的「社團法人劍道文化促進會」經營管理,讓「劍道文化」成為武德殿再生之使命,與目前全台各地其他武德殿相較,高雄市武德殿是全台灣唯一呈現原始用途之古蹟。
此外,位於高雄港二港口的「高字塔藝術文化園區」、壽山上的「忠烈祠委託經營管理案」,以及爭取到將愛河畔的中都唐榮磚窯廠指定為國定古蹟,並且進行周邊景觀改造工程及磚窯廠點燈的規劃,再再都以行動顯示市府對於文化古蹟的重視。
高雄驛的遷移與新生
2003年的舊高雄火車站遷移保存案,更是極受全國矚目。建於1940年、日治時代的「高雄驛」─舊高雄火車站,曾是高雄市發展的核心,隨著時光的推進和城市交通發展的需求,擁有超過60歷史的高雄驛面臨拆遷的抉擇。2003年,前高雄市長謝長廷毅然決定以將建築整體「搬遷」的方式,保留這儲存著無數人記憶的高雄火車站。
高雄驛站體面積650平方公尺,站體總重量有3000多公噸,每一次移動都要在柱腳基礎上裝設千斤頂,朝固定方向移動60公分,反覆的架設與移動,14天才完成遷移火車站的創舉。火車站遷移期間,超過百萬人次來自各地的市民和遊客前來見證這歷史的一刻,也為高雄市政府在歷史建築保存上所作的努力喝彩。一年後「高雄驛」更以嶄新的規劃和設計,以「高雄願景館」的形態重現,讓人們在歷史建築中看見未來的市政願景。
|
2006年11月 城市文化館訴說常民故事
城市文化館訴說常民故事
除了古蹟、博物館,許多常民文化的精髓隱身於市井巷弄中。市府文化局成立後,便不斷與民間團體攜手,積極推動成立深具文化意涵與在地歷史的文化館舍,串聯起越來越大的「高雄城市文化館家族」,開創並塑造高雄更深入而獨特的城市文化風格。
「高雄城市文化館家族」兼具在地人文歷史、精緻藝術與大眾休閒的功能,其中包括:具備知性與教育功能的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電影圖書館、台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天文教育館、高雄戰爭與和平紀念館等,還有探尋親海、親港人文歷史場域的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高字塔藝術文化園區;而高雄市音樂資訊館、兒童創意美術館則展現城市精緻藝術文化。此外,民間自發性的後勁文物館、陳中和紀念館等,也訴說許許多多高雄常民文化故事,讓人發現更多的高雄!
|
2006年11月 學習型城市與多元教育文化
市府不但規劃成立全國第一座以地方命名的「高雄文學館」,在2006年3月,高雄市公共圖書館的總藏書量更突破153萬冊,追上了高雄的總人口數,順利達成市府文化局所推動的「一人一書‧幸福高雄」目標,也達到先進國家評量現代化城市公共圖書館藏書以「服務人口每人一冊」為基本指標,對於成立超過一甲子的高雄市公共圖書館而言,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除了硬體,更重要的是閱讀風氣的提升,市府認為閱讀文化的推廣是全面性的,因此推動「城市閱讀運動」,接連舉辦「高雄好讀書」、「詩生活」、「與局長讀書」、「與作家有約」、「文學家駐館」、「作家文物展」、「與課本作家面對面」、「陪寶貝讀繪本」,以及「一人一書.幸福高雄」等一系列活動;同時開辦「打狗文學獎」,積極鼓勵南方文學創作。而「高雄市故事媽媽認證」的創意制度則讓孩子們從小就能浸淫在優質文化環境中;透過活動與制度雙管齊下,幾年下來,閱讀文化在高雄已迅速蔓延開來。
學習型城市與多元教育文化
城市像是一個有機體,隨著產業發展的需要和市民對於生活機能的需求不斷求新求變。進入21世紀,高雄從一個擁有龐大勞動人口的工業城市,轉變為一個擁有高素質人力的城市,因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和人才回鄉的潮流,學習不再受限於校園的圍牆,而是透過綿密的社會學習架構和多元文化的包容性與世界接軌。
閱讀風氣大提升
隨著網路連結起來的資訊和城市閱讀活動的熱絡,高雄市民的家庭配書借閱量是台灣其他城市的4倍之多,顯見高雄早已不是文化活動的邊陲。
︱高雄市公共圖書館的總藏書量在2006年3月突破153萬冊。
|
2006年11月 多元學習與世界接軌
多元學習與世界接軌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多元文化及在地特色兼容並顧是全球城市的主流,而教育更是未來世界的通行證。高雄市政府建構多元的學習管道,從專業、多元的教育建構,到沒有圍牆的E化學習,以至新興社區大學的成立,為高雄的未來打開一道寬闊的視野。
為平衡南北教育資源與帶動南部產業的升級,在市府積極推動下,位於高雄楠梓的高雄大學在2000年正式成立,使原本屬於偏遠地帶的楠梓一躍成為擁有三所大學所在的高雄大學城。另借助高雄大學的學術資源成立育成中心,協助高雄中小企業的轉型與升級,同時培養語文、法律及專業的人才;而市府規畫的高雄大學特定區,更迅速形成熱鬧的新聚落,帶來北高雄發展的契機。
為因應人口不斷成長及社區發展的需求,市府在楠梓區籌設一所「楠梓綜合高中」;另外,為發展市民多元化的專業能力,2005年1月全國第一所以餐旅、休閒觀光旅遊為教學主軸的高雄市立餐旅國中也在高雄市誕生,此校由市府委託國立高雄餐旅學院經營辦理,不但創下國內國民教育委託經營案例,也為我國餐旅教育一貫制跨出第一步。
高雄市自90年起,即積極規劃建置更優質的網路學習環境,先後在91年3月完成高雄市對外2,000Mbps的高速寬頻網路及內部1,000Mbps的高速網路整合,使高雄市成為全國各縣市最大的網路連線寬頻,為教育網路學習開啟第一扇大門,並持續推動高中職校光纖到校、無線上網及無線環境安全認證機制等多項創舉,使全市各級學校學生得到最優質的資訊學習環境,也使各校校園內教與學的型態步向新的里程碑,為資訊教育發展寫下新的一頁,同時也為高雄整合型教學資源中心的建構奠下良好的基礎,讓高雄的學子能輕易地將觸角伸向全世界!
|
2006年11月 安全家園 安心生活
安全家園 安心生活
|
2006年11月 高雄人喝好水
好水、好空氣,是健康生活的基本條件。
大高雄自來水水源來自高屏溪,在過去沿岸畜牧業盛行的時候,綿延的水域飽受污染,使得大高雄地區的飲用水水質難以改善,再加上硬度偏高的口感,造成加水站林立,民眾自行買水、提水,成了高雄街頭特有的景象,也成為高雄人的夢魘之一。
1998年底,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當選高雄市長,為了回應高雄市民要「喝好水」的訴求,一上任後就向經濟部及自來公司提出高達160億元的改善大高雄地區自來水質的計畫,這項計畫包括將高屏溪自來水取水口往上移,取得較無污染的水源,以及老舊管線抽換計畫。其中最關鍵的是澄清湖高級淨水廠的興建,讓高雄市的供水,從上游的取水、中游的送水和下游的處理,都得到具體的改善。
高雄人喝好水
安全家園 安心生活
給親愛的家人:
天剛破曉,在雨水刷洗大地的夏秋之交,我們從一夜好夢中醒來,迎接新的一天,但街頭巷道的監視器顯然還未閤眼,繼續守護著家園的安全。
親愛的孩子,僅管在城市裡,人們總還是要互相扶助,互相打氣,並且分享快樂的時光。像社區巡守隊的叔叔伯伯、像風災雨後為我們清理家園的清潔隊員,還有更多共同生活在這城市裡的每一份子,不斷地努力,讓我們的家可以在穩定、安全、健康的基礎上,陪著彼此慢慢的成長。
我的寶貝,你會長大,城市也會改變,你上學經過的那條河流越來越清澈,是因為有許多人在下水道的世界默默地努力,你喝的水潔淨,是因為有人守護活水源頭;當我們享受著這得來不易的美好,也共同為這一切祈福吧!
︱2003年11月23日陳總統主持「高雄迎新水-大高雄水量水質改善工程」通水典禮後,大高雄地區民眾開始喝新水、喝好水!
|
2006年11月 澄清湖清除底泥.改善優養化
澄清湖清除底泥.改善優養化
另一方面,負擔高雄地區儲水與給水功能的澄清湖,水源取自高屏溪地面水,因為溪水遭受污染,導致湖水優養化情況相當嚴重,直接影響自來水給水品質。
澄清湖蓄水面積為103公頃,總蓄水容量為412萬立方公尺,自民國41年水庫整建後,50年間皆未曾清淤,據估計遭有機物污染之底泥深度約為40至50公分,為有效改善澄清湖水質,自來水公司從民國91年11月開始辦理水庫底泥清除工作,清除底泥深度30公分,總清除量約為23萬立方公尺,總經費高達2億6400萬元。完工後不僅增加澄清湖的蓄水量,對大高雄地區之水源調配及水質改善更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揮別買水不便.時時有好水
為改善長期困擾高雄市民的飲用水問題,高雄市政府多管齊下,自2001年開始至2003年間,一方面向中央及立法院爭取150億的水質改善計畫預算過關,一方面督促省自來水公司七區管理處確實提報水質的改善績效。2003年自來水公司完成澄清湖、拷潭及翁公園場增設高級淨水處理設備,於10月31日完工全面運轉出水,將大高雄飲用水質的改善推進至另一個里程碑。
高屏溪離牧.從源頭改善水質
長期以來影響高雄市飲用水水質不佳的兩大因素是取水源頭的污染以及水質硬度偏高。在源頭治水的部分雖然早在1998年已核定「高屏溪離牧計畫」,但這項計畫卻延至2001年元月才正式執行,環保署投入近70億元,實施高屏溪水源保護區內養豬離牧及禁養,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水源保護區養豬場拆除率已達到99%,削減50多萬頭的養殖豬隻,使得氨氮值含量降低至0.17毫克/公升,消毒用藥量減少至三分之一,也為大高雄地區水質改善奠下基礎。
|
2006年11月 下水道建設快速躍進
2006年9月,代理市長葉菊蘭主持「左營楠梓供水改善工程完工通水典禮」。
「左營楠梓供水改善工程」於德民橋架設自來水幹管,改善楠梓加工出口區轉型高科技產業後用水量不足,以及豪雨時期原水濁度增加的問題。
︱污水下水道的建設過程一般人看不見,成果卻有目共睹──今日愛河不但恢復清澈,連釣客都被河中增加的魚兒吸引過來。
高級淨水廠工程係以傳統處理設備結合前後臭氧、結晶軟化、生物活性碳吸附、超微細氣泡浮除、超微薄膜過濾及奈米薄膜過濾等應用高科技工法,有效降低40%之氯量、水質硬度也從原水的450度降到120度左右,煮沸後不再有水垢現象,同時配合抽換汰舊管線等工作,造就了優良的自來水品質,大幅改善自來水中的消毒水氣味。
從1998至2003年,短短五年間,高雄市政府憑著「讓高雄人喝好水」的強烈使命感,結合中央及跨高高屏縣市的力量,從源頭到終端的處理,讓大高雄飲用水水質改善計畫成功,也讓高雄人告別了加水、買水的不便,使得高雄人的生活品質往前邁進一大步。
下水道建設是全球進步城市的重要指標,舉凡衛生、防災、河川水文,都有賴下水道系統的建構,但下水道也因為長年隱身在地底下,建構經費龐大,因此長期以來一直未被列為重點建設。
污水下水道接管率提升居冠
1980年高雄就開始辦理污水幹管的埋設,然而到1998年底,整體接管率僅達6.5%,也因為下水道建設的付之闕如,使得高雄市的水文面臨嚴重的污染,包括愛河、前鎮河、後勁溪在內,長期以來承受了家庭及工業污水的排放,成為都市之瘤。
1998年,前高雄市長謝長廷在提出愛河、前鎮河整治的訴求時,深切理解到河川整治的根本在下水道建設,即與高雄市民訂下三年內讓高雄市下水道接管率達25%的約定,大幅調整下水道建設在市政建設的比重,讓高雄進入邁向全面家戶接管的時代。
下水道建設快速躍進
|
2006年11月 楠梓污水下水道系統BOT獲金擘獎肯定
楠梓污水下水道系統BOT獲金擘獎肯定
市府在完成了愛河及前鎮河的整治後,基於加速平衡南北及節約公共建設投資的考量,研擬出一套引進民間資金、技術的模式,以獨步全國的創新思維推動「楠梓污水下水道系統BOT案」,把楠梓污水下水道系統從建構到運轉的時程,從10年大幅縮短為3年,達成倍速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目標。
楠梓污水下水道系統BOT案包括興建一座每日處理75,000噸污水的二級污水處理廠,以及高雄市楠梓地區污水下水道管網系統。服務面積約3,500公頃,涵蓋楠梓區、部份左營區、高雄縣蚵仔寮及仁武鄉一部份,此區域內目前人口約16萬3千人,推估至民國120年,人口數可達36萬人,完成用戶接管後可提昇高雄市用戶接管普及率12%,並可先行改善後勁溪水質,加速後勁溪整治的腳步。
此案已於2005年動工興建,不但是全國第一宗污水下水道系統BOT案,更獲得2005年中央各部會年度考核評定之全國性大獎──金擘獎,足見高雄市政府團隊對於重大市政建設的創意與執行力獲得各界高度肯定。
1999年起,市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首先針對愛河沿岸進行下水道家戶接管,不但在短短三年不到進度便超前地達成25%的接管目標,更重要的是,家戶污水不再直接排入河道內,愛河水質污染的惡性循環也獲得了紓解,而隨著愛河溶氧量大幅提高,河中的魚群也隨之滋長,河水不再散發出惡臭,使得市府後續進行的河岸綠美化工程得以不斷向上推移至上游段,而下游的河岸咖啡飄香、人文藝術活動頻繁、愛之船優雅巡航,都因為愛河水質的改善,高雄的水文之美才得以重建。
市府團隊對於下水道的建設持續上緊發條,愛河經驗同時延伸到前鎮河和後勁溪的整治。八年間高雄市污水下道的接管率從6.5%迅速提升至44.11%(截至2006年10月底),不但是過去30年的七、八倍之多,更刷新了全國家戶接管率的記錄,更重要的是帶來河川整治的加乘效益,對於將高雄市塑造成為現代化健康城市及水岸花香城,奠定成功的基礎。
過去被稱之為「黑龍江」的前鎮河也在污水下水道與污水截流站雙管齊下建設中改頭換面,沿河的居民不須再緊閉門窗防止臭味四溢,河岸成了市民散步休閒的綠色長廊,這項「看不見的建設」豐碩成果已獲得民眾的高度肯定!
|
2006年11月 下水道博物館群見證整治歷史
此外,市府在災害應變上,特別針對都市型災害應變管理加強相關單位與人員的預防及搶救能力,更全國首創「震災及水災緊急動員及自動通報資訊系統」,於豪雨特報發布後發揮災情即時通報功效,使復原及因應工作更為順暢,有效減低災害損失。
下水道博物館群見證整治歷史
為了讓民眾對於污水下水道這項重要的城市建設有所了解,市府工務局擴充中區污水處理場設備的同時,也利用既有的廠舍空間,規畫「多媒體科技下水道展示館」,結合數位媒體、實物展示、環境音效等,展示高雄市八年來污水下水道建設的成果與污水下水道結構,讓污水處理廠也擔負起社會教育的功能。
積極防洪防汛 建設全面防護網
除了污水下水道的建設進度飛快,市府在防洪防汛方面也以全面而長遠的眼光規劃相關建設。
每年五至十一月是高雄的雨季,為因應可能突如其來的豪大雨,市府也以積極主動的思維進行相關準備,包括持續建設排水系統,經近年來努力,已日趨健全,至2005年底高雄市雨水下水道幹線完成率已達96.4%!同時在低窪地區增設抽水站,並且多次進行蓮池潭、金獅湖之底泥清疏,以提高其蓄水量,有效降低附近地區雨季的淹水情況。
而部分地區水患頻仍之原因,乃在於過去許多排水幹線的洪峰流量設計僅以五年一次的頻率為基準,在全球暖化、人口密集的今天,市府團隊將防洪需求拉高至二十年一次暴雨降雨頻率,以此為基準設置全國第一座都會區人工滯洪池──本和里滯洪濕地公園,減輕附近排水系統的負擔;以此防洪與生態並進概念而建設的,還有半屏湖濕地公園、左營洲仔濕地、美術館濕地等,從北到南,不但形成清新的生態廊道,更是全體高雄市民的守護網。
|
2006年11月 健康、安全、e化的城市防護網
環保署2006年2月份最新年度統計數字顯示,高雄市空氣品質不良率2005年下降到5.94%,六年來改善率達51%,改善成果為全國之冠。
除了下水道展示館,過去愛河沿岸為了防污而設置的截流站,也因為愛河流域污水下水道接管完成而功成身退。市府便將沿岸的十個截流站,以創意和現代建築的語彙,分年、分期完成了截流站的換妝工作。新穎的造型、夜間照明的設計,融入愛河沿岸的景觀當中,同時扮演起環境教育及展示的功能,也為高雄市河川整治留下歷史見證。
而全國首座下水道維護管理中心也在愛河中都歷史園區誕生,覆土建築形式及E化管理,掌控全市下水道營運狀況,以先進科技結合綠建築,成為管理及捍衛全市下水道之樞紐。
幸福感的誕生,來自友善的城市氛圍,以及對環境的信賴。在高雄邁向全球化的同時,醫療、公共安全等防護網的建構,更提供市民安居樂業及美好的生活願景,而環境品質和治安的良窳更是重要指標。
環境品質的守護者
曾多次在空氣維護績效上拿到全國第一的高雄市政府環保局,在環境保護品質的改善上更是不遺餘力,除了從1999年成功推動高雄市垃圾不落地、垃圾分類及各項減廢政策外,在環境品質的監測上也有多項創舉,2003年全國首創的「空氣品質能見度預報系統」、2005年「自拍速必潔」髒亂查報網路上線,都獲得極大的肯定。
特別是高雄捷運全面動工後,市府環保局在2002年邀集營建業者,提出「高雄市營建工程空氣污染防制自治條例」草案,並於同年10月獲高雄市議會通過實施,讓高雄市的營建工地在自治條例的規範下,以及景氣翻揚和重大建設陸續啟動後,仍能維持良好的環境品質。
健康、安全、e化的城市防護網
|
2006年11月 公寓大樓認証標章.住得安心有保障
公寓大樓認証標章.住得安心有保障
高樓大廈林立的都會型態,已經融入高雄人的生活,因此需要有符合人口密集都會需要的社區與建物安全管理方式。高雄市府工務局不但大力整頓市區各閒置空間與大樓,更自2003年12月獨步全國率先開辦「公寓大樓認証標章」,三年來已有220棟大樓取得認証,鼓勵大樓成立合法管委會,報備率達56%,為社區安全做好第一關的守護。
社區輔警獨步全國
另一方面,有鑑於「警力有限、民力無窮」,高雄市政府八年來以深耕社區的方式,讓警政、治安成為民眾生活的防護網,並藉由多年來社區警政觸角不斷地延伸和強化,積極凝聚社區意識,共同找出治安死角,透過「社區巡守隊」和全國首創的「社區輔警」制度,將社會治安的防護,視為社區整體發展的一部分,讓「治安社區化」政策和社區永續經營齊頭並進。
而環保署在2006年2月份公布最新年度統計數字,高雄市空氣品質不良率94年下降到5.94%,六年來改善率達51%!改善成果不僅為全國之冠,在嚴格監控固定污染源排放下,高雄市政府環保局同時將重點放在工業區逸散污染源的稽查和減量,讓高雄市成為全國唯一達到污染減量目標的城市。
為對環境品質作出準確的監控與預報,市府環保局於2003年首創將氣象預報的概念運用在空氣的能見度上,將多年來委託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進行的能見度研究付諸實行。首創全國的「高雄市能見度預報系統」,截至目前為止預報準確度高達九成,成為高雄市政府環保局判讀空氣品質的利器,大大提高環保局對高雄市空氣品質的監控能力,加上「中元普渡紙錢集中焚燒」,以及「餐飲業者油煙管制」等生活常見污染源的改善,使得高雄市空氣維護改善的績效履獲環保署的高度肯定,也讓高雄市邁向現代化的新里程碑。
︱首批招募的393位社區輔警於2005年10月在代理市長葉菊蘭的授證下成軍。
︱市府工務局為鼓勵大樓合法成立管委會,並且重視自身建
物與消防安全,特別設計公寓大廈認證標章。
|
2006年11月 從社區做起的安全.安心防護網
從社區做起的安全.安心防護網
在原有的警力和社區巡守隊之外,高雄市政府「MSN報案系統」、「清樓專案」、「約定戶口查察」、「機車防竊烙碼」等專案,皆從基層入手,把綿密的社區網絡與都市治安相扣連。
為建構城市安全防護網,高雄市政府多管齊下;在公共安全方面,例如防颱、防震等災害緊急應變機制和平時演練、公共場所的安全檢查及申報認證制度等,都能對威脅城市安全的意外事件防患於未然;而公共衛生和緊急醫療網的建立,乃至於在各行政區、校園規劃的社區通學道,目的都在建立一個免於恐懼的「安全」環境和無災難的城市,以及一個能夠安居樂業的安全城市。
特別是社區巡守隊,高雄市463里當中,從1987年的7隊,到2006年已增加為361隊!市警局比較2003、2004年巡守隊成立前後的治安狀況,社區刑案明顯下降!2005年以開創性的作法,引進美、日已行之有年的「社區輔警制度」,解決高雄市警政人力不足的問題,並改善基層治安體質,使里鄰社區安全防衛網絡更加完備。
而在建構社會安全維護體系上,高雄市警局近年來也結合了高雄市12家無線電台3000多輛的計程車及59家保全業者100多輛巡邏車,共同建立「無線電計程車與保全業者參與治安聯防系統」,結合「治安區塊認養」,透過系統保全公司所屬保全人員巡邏作業與警察的巡守防制作為,構成綿密巡邏網,遏止嫌犯伺機犯案。另推動治安淨化區,於各社區及學校四週設置閉錄攝影監控系統,作為犯罪偵防的利器。
|
2006年11月 社區營造 創造共同的城市記憶
社區營造 創造共同的城市記憶
|
2006年11月 社區再造.激發社區行動力
height="440" />
社區鄰里是城市的基本單位,在台灣社會邁向現代化的這幾年間,社區總體營造已成為一股社會改造的力量。
社區總體營造的歷程除了來自社區居民對生活環境自發性的關注和參與,具前瞻性的政策導向及專業的投入,也與其形成一個鐵三角的關係,市府團隊透過創意的思維,把文化、藝術、光、水及綠意等現代化元素融入地景和建築量體之中,找出每一個城市老舊空間的新價值,成為以社區為起點的城市改造行動方案!
社區再造.激發社區行動力
社區營造.創造 共同的城市記憶
給高雄的鄰里厝邊:
一棵老榕樹收藏著遊戲的童年、一段鐵路桁架有著青春的故事。
社區是人生的起點,我們在這裡對著蟬鳴學語、跟著微風學步,直到長大,沿著這條路徑工作、生活。熟悉的面孔和花間小徑不時溫暖我們的心,不管離家多遠、離家多少次,總是一再從這裡出發,直到它變成無法磨滅的心靈風景。
在這交疊著彼此人生交集的園地,今日我們仍然一面重修彼此的記憶,一面互相學習、貢獻專業,在社區營造中,認識草木、體驗人文之美、共同摸索出理想生活的雛形,以愛、關懷與包容詮釋里仁為美的境界......;吃飽了嗎?午後榕樹下見!
︱市民廣場音樂噴泉為南台灣營造清涼水感,也讓老鹽埕有了新活力。
|
2006年11月 行政區再造.找回社區價值
行政區再造.找回社區價值
從漁村到城市的百年當中,高雄的社區聚落歷經不同的風貌,留下許多珍貴的文化資產。為了讓高雄市的每一個行政區都能在自身獨特文化的基礎上找到具有時代性的新活力,高雄市政府近年展開一連串的社區總體營造。
像是透過愛河的整治和仁愛公園再造、市民廣場音樂噴泉的規劃、舊碼頭的改造,以及駁二藝術特區閒置空間再利用,讓鹽埕區再現多元風華。而哈瑪星社區總體營造也從第一船渠周邊的環境改善為起點,緊接著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武德殿等古蹟建築重整再利用,哨船頭、西子灣地景也全然翻新,讓人潮再度湧入哈瑪星這個具有歷史的濱海社區。
透過社區營造改變城市風貌的成果不僅表現在歷史性社區,市府團隊於2002年啟動「社區願景營造工程」,結合了各區公所及全國首創的社區建築師與社區規劃師,共同提出各區整體發展計畫,以社區的角度省思各區的未來發展與課題,也成為一區一特色的發展指標。
|
2006年11月 社區營造.創造 共同的城市記憶
社區營造.創造 共同的城市記憶
包括楠梓的「生態環保大學城、科技文化新故鄉」,隨著高雄大學及特定區的開發已展現出優質大學城的格局;而左營區的「文化舊城展新貌」則有左營萬年季帶動整個蓮池潭週邊環境的改造;旗津區提出的「海洋文化珍珠島、生態環保好故鄉」則有旗津廟前路的景觀再造及媽祖文化節的催生,透過人文活動、在地文史工作室的參與和公部門的合作,讓社區營造不但在各區開花結果,更將其精神注入每一項公共工程,對城市風貌的塑造影響深遠。
市府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不僅以行政區為單位,更帶動社區居民透過由下而上的模式,自發性地參與社區營造的工作。在市府文化局、區公所的鼓勵下,灣愛社區發展協會、建興社區發展協會、河堤社區發展協會、長城社區發展協會、榕之屋社區發展協會......,各個特色社區營造團隊一一成立。
特色社區.實現夢想
隨著愛河整治成功,2002年河堤社區發展協會針對城鄉新風貌計畫,提出「休閒藝術咖啡大道」的構想,在通往河堤公園的明哲路上進行路面設計和規劃,營造出悠閒的街道氛圍,寬闊的社區人行步道和兩側書店、咖啡店,為河堤社區增添無比的詩意。
全民參與.築起城市的希望
|
2006年11月 參與式設計.提升環境軟硬體
新興社區遊廊以舊高雄火車站的桁架,在二號運河邊搭建起具有大港埔意象的社區遊廊, 不但供居民休憩,更具在地歷史意涵。
社區營造.創造 共同的城市記憶
而新興區「老榕樹之屋」的改造,則是藉由美軍宿舍舊屋舍的保存、重整再利用,結合緊鄰的新興公園、新興社區遊廊、二號運河,創造出社區文教活動的嶄新基地,除了榮獲第3屆全國城鄉魅力大獎,整個由公部門、居民、社區大學攜手合作打造社區的營造過程,更被譽為是「社區的夢想與希望」。
左營區埤東、小港區港興、三民區寶華及高泰,以及楠梓區清豐社區等五個社區發展協會,更代表高雄市參加94年度全國社區發展工作評鑑,五個單位均上榜且市府社會局本身亦榮獲優等成績,顯示高雄市在社區經營的成就。
參與式設計.提升環境軟硬體
保存城市記憶、活化社區景觀與機能,是社區營造的一大目標。即便是市府工務單位,近年也以此理念注入各項工程,打造社區優質生活環境。
像是2002年拆除的高雄舊火車站月台桁架,市府認為不該將其只當作廢鐵賣掉,便透過創意競賽方式,提出全國首創的「高雄社區遊廊計畫」,讓承載高雄人一甲子記憶的月台桁架,經過社區建築師與居民的共同創意及參與設計,將其分散到各社區,以全新的面貌與功能保存下來,讓社區面貌重生,也成為新的社區文化地景。
此外,2003年起市府進行一連串的「老舊公園改造計劃」,不但全面提升老舊公園的服務機能與公園綠地生態保水功能,更藉由社區營造過程,使社區民眾能藉此培養、引發對自身居住環境公共議題的關心。
|
2006年11月 打造六星級的健康社區
「桂冠鄰里、活力家園」頒獎當天,代理市長葉菊蘭參觀活動成果展示,對於高雄的社區凝聚力與創意大為讚賞。
社區營造.創造 共同的城市記憶
歡樂滿街的社區通學道
更值得一提的,還有「社區通學道」。高雄市政府透過社區營造的手法,結合學童上學路徑與社區環境,營造出安全、趣味的通學路徑,從2003年開始推出「高雄市社區通學道計畫」,四年來已有41所以上的學校圍牆被打開,取而代之是開放的景觀,不但打破校園安全的死角,塑造出活潑、開放、安全、創意、美麗的社區道路,更讓校園與社區相互融合。
這項計畫預計於2009年全面改造完成,規模龐大、可說是全國各縣市地方政府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絕無僅有的成就;而在五福國際觀光大道、中山路迎賓大道等大型造街工程完成後,每處社區通學道更像是被這些主要道路串連起來的明珠,讓高雄各個角落都閃耀出亮麗光芒!
社區通學道兼顧學童安全與社區互動,讓孩子天天都能開心上學,圖為新上國小通學道。 (圖片提供/市府工務局)
東光國小的通學步道將生態、藝術與實用功能巧妙結合。
在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下,市府更配合行政院積極推動「台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市府環保局在2005年推出「桂冠鄰里、活力家園」專案,鼓勵民眾自主提案,並搭配擴大辦理「高雄市全面整頓環境美化市容實施方案」,以期逐步營造一個「永續發展、成果共享、健康互惠」的都市環境,並透過社區意識的凝聚和參與,把過去鄰里內垃圾、雜草叢生的廢棄空地,變身為美麗的家園。
轉垃圾為再生能源
健康的城市,一定是建立在好水、好空氣,以及環境的維護上,高雄已經是一個超過150萬人口的城市,因此環境衛生的管理能力也決定了生活品質的良窳。尤其是高雄從過去的工業城市轉型為工商、觀光城市的同時,環境品質的全面提升,更是一項超級任務。
|
2006年11月 社區營造.創造 共同的城市記憶
西青埔垃圾掩埋場如今成為沼氣回收發電廠,是國內四座掩埋場沼氣發電效能最高的一座。
社區營造.創造 共同的城市記憶
有鑑於高雄市過去垃圾定點收放的模式,造成環境衛生的問題,市府環保局在前高雄市長謝長廷要求下,將「垃圾不落地」列為年度重大政策之一,並於1999年7月全面實施,大幅改善環境衛生的問題。同年歷經多次的抗爭及垃圾危機的西青埔垃圾掩埋場提前封場,宣告高雄市的垃圾處理正式走入焚化爐的階段,使高雄垃圾處理問題,得到最大的突破。
特別的是,西青埔垃圾掩埋場功成身退之後,一部分土地經過復育後,將作為都會公園第二期預定地,另一部分則由市府環保局以BOT民間投資方式,進行沼氣回收再利用,將其轉化為電力出售,最高發電量每月可達350萬瓩,目前一年售電獲益近4,000萬元,預估沼氣產生高峰期會維持到2009年。西青埔的沼氣處理發電有效使用率約八成,不但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民間投資沼氣回收發電廠,也是國內四座掩埋場中沼氣發電效能最高的一座。
從生活中減廢.成果斐然
在21世紀環保已成為全球性議題的同時,許多先進城市已經把「零廢棄」的觀念融入環保政策當中,高雄市政府從1999年推動垃圾不落地後,持續推動資源回收、垃圾分類,廢食用油回收製皂,廚餘回收以及二手家具再生計畫,就是為了讓高雄市朝垃圾零廢棄的環保城市目標邁進。
2006年5月1日起,市府環境保護局再推出「塑膠袋回收試辦」的新政策,預計一年回收20公噸廢棄塑膠袋,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塑膠袋可以利用「熱融」技術再製成塑膠粒,或者裂解製成塑化油品,變成再生能源。
在高價能源的時代,資源的再生利用已經是環境保護的重要議題,市府環保局抓住這個趨勢,從2005年陸續推動二手家具再生計畫,繼修復展示拍賣獲得迴響後,更以資源回收的基金,規劃1400坪的「高雄市巨大廢棄物回收廠」,延聘3名手藝精巧、經驗豐富的木工師傅,為二手傢俱創造嶄新的生命,並作為展售場地。
2006年市府更在海洋之星開辦跳蚤市場,一推出就造成轟動,後來移師美術館園區,每月最後一週登場,開辦以來場場一位難求,成為高雄市最火熱的環保市集。
|
2006年11月 鼓勵志願服務.普設照顧關懷據點
鼓勵志願服務.普設照顧關懷據點
營造六星級建康城市的關鍵力量在於具備服務熱忱的志工團隊的投入,高雄市的志工服務範圍遍及每一個領域,從老人照護服務到志工導覽、社區營造,都看得到志工的努力。
目前已有4萬餘位市民投入志工服務的工作,居全國各縣市之冠,顯示高雄人的熱情名不虛傳,不但為營造更令人感動的環境而努力,更帶來社區進化的活力;同時為了迎接「2009高雄世運會」,市府更擴大志願服務範圍,鼓勵青少年加入,並推廣家族志工與企業志工加入港都志工的行列。
另外,市府社會局也結合民間團體、社區發展協會或里辦公處,設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運用志工提供長輩關懷訪視、電話問安、送餐服務,以及健康促進等各項服務工作,讓長輩享有尊嚴、健康且倍感溫馨的生活,目前已核准設置的據點有48處。
配合市府多管齊下的城市安全防護建構,高雄市政府社會局也透過社區運作的機制,推動社區發展、社區環保、美化綠化、社區守望相助、防災備災,以及推動老人、婦女、兒童、少年及身心障礙等各項福利社區化工作,讓高雄市民能在享有現代化進步的同時,更擁有安心且溫馨的健康家園。
|
2006年11月 社會扶助悉心呵護 照顧弱勢無微不至
社會扶助悉心呵護 照顧弱勢無微不至
|
2006年11月 高雄的女人最美麗
無論你來自什麼樣的家庭,面臨什麼樣的人生困境,除了自身的勇氣,社會扶助資源的支持,總是伸手可及,讓許許多多生命得以擺脫困境、開展人生新局面。高雄市政府長期以「完善福利、公平幸福快樂」理念推動各項社會福利政策,就是要藉著資源整合,協助社會上的相對弱勢,像是兒童、少年、老人、婦女、身心障礙者、外籍配偶、經濟弱勢等不同族群,提供更完善的福利服務。
特別是針對女性朋友的人權與人身安全、就業能力、知識提升,以及外籍與大陸配偶的輔導照顧,八年來市府不斷將服務面向擴充到女性朋友生活與生涯規畫中每一方面的需求,從1999年成立「高雄婦女館」、2001年成立「女性圖書史料室」,提供高雄市婦女一個有尊嚴且知性的成長園地,可看出市政府對於女性朋友的重視與體貼,讓高雄的女性朋友能夠無後顧之憂地認真生活、發揮自我,從心底發出幸福的笑容,展現最美麗的一面!
高雄的女人最美麗
社會扶助悉心呵護 照顧弱勢無微不至
給我們疼愛的寶貝:
有愛,才有力量彌補生命的留白。
從誕生的喜悅到年邁,從童真到齒搖皓髮,你我的力氣與智慧互有消長,彼此依存;當無可避免的生命缺口以未可預知的型態出現,你知道你不用害怕,因為在這個如陽光般溫暖的城市裡,總是有人一路相伴、照顧庇護,就像一首完美的組曲那樣動人。
導盲犬可魯的忠誠、庇護商店裡從尊嚴中化出的美麗、銀髮家園傳出的歌聲......,都是生命的禮讚,親子家園安頓破碎的身心,像就蝴蝶破蛹羽化的奮鬥,在艱困中情義相挺。所以,勇敢地大步往前走吧!因為你是我們最疼愛的寶貝,不論什麼時候,請記得,這個城市永遠對你真情相挺!
︱「高雄婦女館」提供婦女一個有尊嚴且知性的成長園地與表現舞台。
|
2006年11月 成立家暴及性侵害防治中心
家庭暴力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家庭傷害,一旦家中長期籠罩在暴力陰影下,婦女與小孩通常是最大的受害者。為了更有效防止類似事件以及其造成的傷害,並讓社會大眾對家暴與性侵害的成因及應對方法有正確的了解,市政府在2003年成立「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提供一年365天全年無休、24小時不打烊的服務。
「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是全國唯一結合社政、警政、衛生合署辦公的單位,中心內有女警、護士值班,共同處理個案。並且結合各相關單位成為一個資源網絡,為受害者與加害者提供相關協助,從安排緊急安置與身心治療,持續追蹤個案,到提供後續輔導,協助受害者走出家暴的陰影,防止家庭暴力與性侵害再次發生。
單親家庭服務
根據2000年的統計,高雄市單親家庭比例為14%,因此市政府對於單親家庭的扶助政策相當重視。2001年率先通過「高雄市單親家庭扶助辦法」修正案,大幅放寬對於單親家庭的認定範圍,使高雄市在單親家庭照顧上,無論是法規、政策或執行層面都是最完備、最貼心的城市。
除訂定單親家庭扶助辦法外,市政府都發局住宅發展處還貼心設置「小港山明母子家園」、「左營翠華母子家園」、「楠梓和平母子家園」,以及全國唯一的單親爸爸親子家園,目前計有小港山明丙區母子家園25戶、左營翠華一期母子家園15戶、楠梓和平乙區母子家園15戶,以及左營翠華二期親子家園12戶,提供一時無法找到棲身之所的單親家庭居住,並減輕其經濟負擔。2001年又成立「高雄市單親家庭服務中心」,為單親家庭提供整合諮詢與服務。
為了幫助單親媽媽靠自己的能力開創另一片天,市政府自2004年起,鼓勵單親媽媽於大專院校進修、增加自我能量與社會競爭力,開辦全國首創的「單親婦女培力進修補助」,每學期補助一萬元,共可補助四學年,同時在進修期間,還可申請六歲以下孩童托育費補助,讓單親媽媽沒有後顧之憂、專心向學。
|
2006年11月 活潑快樂的高雄孩子
市府積極推展兒少福利,營造友善而富有學習性的環境。
社會扶助悉心呵護 照顧弱勢無微不至
疼惜高雄媳婦.鼓勵知性成長
高雄市截至2006年6月底止,共有6801個外籍配偶家庭,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達18,225人。面對離鄉背井之後的孤立,以及因應不同環境而衍生的生活適應、經濟扶助、親職教育、就業輔導、人身安全、支持性網絡等需求,市政府率先整合民間及政府資源,成立專責的「外籍及大陸配偶家庭服務中心」,利用高雄市社教分館的舊址,規劃多功能用途的場地,包括南洋刊物閱覽區、聯誼區、兒童遊戲室、電腦教室等一應俱全。市府社會局更主動出擊,藉由家庭訪視,協助外籍配偶家庭達成正向互動,讓美麗高雄成為外籍及大陸配偶的新故鄉。
兒童、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一個快樂成長的童年及適性發展的青少年時期對於人格的成長十分關鍵,因而市府便以「保護為先、家庭支持、安全成長、能量激發」的原則推展兒少福利,極力經營友善而富有學習性的環境,除了長期提供「中低收入家庭幼童托教補助」,94學年度起,補助年齡更由5足歲向下延伸至3足歲;並於2006年開辦「弱勢家庭兒童及少年緊急生活扶助計畫」,協助遭遇變故高風險家庭或功能不全之弱勢家庭紓緩經濟壓力,維持子女生活安定、學習與成長。
關懷從「小」做起
市府對於兒童與少年的關懷可說是從「小」就開始;為了改善工商業社會嬰幼兒托育的問題,市府社會局特別委託民間社會福利團體辦理「社區褓姆系統服務」,並且輔導家扶中心於2001年設置0800-052202免付費社區托育服務專線,提供家長尋求褓母臨時托育,同時提醒家長如何慎選褓姆。市府不但督導委辦單位加強褓姆專職訓練,更設置41處臨托服務據點,由七位褓姆站長24小時受理轉介諮詢服務,協助家長解決子女托育問題,同時帶給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
市府同時運用兒福中心的空間與資源,成立「兒福早期療育中心」,一方面透過跨專業整合課程,協助教師在專業上有所成長,另一方面以時段療育、日間托育等服務方式,協助發展遲緩幼兒順利達成家庭至學前融合轉銜的任務。
|
2006年11月 靈活教育.啟發潛能
市政府積極推動各項教育改革,八年來在教育上的創新與提昇有口皆碑,孩子從啟發式的教育中得以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資優教育方面,市府投注相當多的人力與物力,不但近年學生在國際競賽上多有亮麗成績,2005年更籌設「資優教育資源中心」,整合資優教育資源的運用與研發,讓高雄的資優教育邁入新的里程碑。市府教育局於2004年設立第7科,專司特殊教育,兩年來在推動身心障礙教育上,亦有卓越的表現。
同時市府更開全國風氣之先,首創「兒童創意美術館」,提供小朋友更多發現、探索、體驗藝術經驗的場域,透過互動式遊戲,啟發兒童豐富的藝術創意潛能。
少年仔!安啦!
對於正值青春的「少年家」,市府於高雄市內共設有七處「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透過公、私部門的合作,提供本市青少年休閒活動空間,並使兒少保護服務深入社區,讓社區民眾就近利用社會福利資源;高雄市的青少年福利服務中心不僅數量上在全國居冠,服務成效與結合資源能力亦有傲人成績,各中心均能依地區特性而有多元且具個別特色的發展,甚至得到內政部訪視委員的高度肯定。
為了輔導與安置因特殊原因無法於家庭中安全成長的孩子,市府社會局特別設置「少年關懷之家」,提供少年住宿、生活照顧、諮商輔導、危機調適等服務。「少年關懷之家」的收容對象不侷限於高雄市籍,鄰近縣市的少年如有需要,也可獲得安置照顧,是高雄市提供少年福利照護的重要措施之一。
|
2006年11月 高雄的長者笑口常開
社會扶助悉心呵護 照顧弱勢無微不至
此措施第一年開辦就有超過六千人次申請裝置,老人家們對於裝假牙後在使用上也很滿意。市府衛生局在這項政策推行一年後所進行的「高市老人健康照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有高達八成五的老人對市府的施政包括老人免費健康檢查、流行性感冒疫苗的注射、假牙的裝置及三千元老人津貼的發放等都感到相當滿意。
高雄的長者笑口常開
隨著少子化、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口持續增加。而老人家的需求也趨於多元,從健康照護、老人安養、休憩育樂到終身學習,市府預見老人照護機制愈顯重要,因而老人福利的措施也逐年增加,不僅老人醫療措施相當有成效,老人福利服務更獲得其他縣市推崇,並派專人前來觀摩。
市府擔起照顧長者使命
為了讓老人家同樣享有支配生活的權利,高雄市政府從1989年起規劃發放「敬老福利金」,後因中央在地方政府強烈的表達需求下,將其納入整體規劃,因此高雄市從1992年開始受理每人每月三千元的敬老福利津貼的申請。市府為進一步服務老人,特別由區公所派員送申請書到家戶,讓符合資格的老人家不要錯過這項福利措施。
過去老人的健康照護多由家庭負擔,高雄市政府以嶄新的思惟,分擔老人家健康照護的使命。例如1998年推動全國首創的「老人裝假牙」政策,不但讓許多老人重新品嚐到食物的美味,也減輕許多家庭的負擔。
高雄市的老人福利與醫療措施成效卓著,獲得外界好評。
高達八成五的老人對市府包括老人免費健康檢查、流感疫苗注射、假牙裝置等政策感到相當滿意。
|
2006年11月 老年照護設想周到
老年照護設想周到
老年人隨著身體機能逐漸退化,部分日常生活功能便需人輔助,因應老年人獨居比例逐年增加趨勢,市府在2005年底啟用「銀髮家園暨老人社區照顧服務支援中心」,積極推動示範性支持型住宅,透過改善住宅環境及支持性服務,服務日常生活能自理或行動輕度不便,但輔以支持性服務,仍可獨立生活於家中之老人。
同時設立社區「失智老人日間照護中心」,讓失智老人留在他熟悉的社區環境中以減緩退化,白天至該中心接受生活協助、復健、活動、餐飲與交通接送等服務,晚上則可返家與家人共度家庭生活。市府社會局也逐年增設社區型老人日間托育中心,提供獨居、行動不便長者白天照顧服務需求,及其家屬喘息機會。
深入社區的關懷照護
由於老人家多半行動力較弱,市府因而主動深入社區,讓老人家就近獲得照顧。首先針對65歲以上低收入戶獨居、行動不便者,從1999年開辦老人居家服務以及老人送餐服務,透過志工或役男在送餐的過程中,了解長輩的身心狀況,以達到即時提供或轉介相關福利資源的目的。
並於2005年開始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服務據點」,藉由電話問安、關懷訪視、健康促進活動等,讓老人於熟悉的社區中獲得協助;而同時成立的「照顧服務支援中心」則經由活潑、互動性強的訓練方式,協助中風、失能老人逐漸恢復機能。
市府對於長輩們的休閒、學習需求更是重視,「長青學苑」不但學員逐年遞增,市府並設置20處分部,2005年更創辦「社區型長青學苑」,在11個行政區、48個據點,提供銀髮族便利的學習成長活動。對於偏遠、交通不便地區的長輩,市府也沒忽略,備有音響、電視機、血壓計、茶筒、書報等設施的「老人文康休閒巡迴服務車」2006年4月開跑,機動性地深入偏遠社區,讓高雄每個角落的老人家們都能盡情歡唱、笑口常開!
社會扶助悉心呵護 照顧弱勢無微不至
市府推動的老人日間照顧中心,讓老人家開心、家屬放心。
長青學苑針對長者的興趣與需求,開設多種課程,相當受到老人家歡迎,也讓老人家重拾青春活力。 銀髮家園內部設施與空間均為老人家做特殊設計,衣物升降架就讓老人家輕鬆不少。
銀髮家園中除了安裝扶手、坡度改善之外,特殊的電話機與「守護天使」,可在緊急時求助。
|
2006年11月 積極扶助弱勢社群
社會扶助悉心呵護 照顧弱勢無微不至
身心障礙者安置和庇護商店
「全人照顧、多元服務、充權自立、公私合作」,是市府對於身心障礙者福利政策的大原則。市府社會局對於不同類型的身心障礙者個案會提供不同類型的安置機構,以減輕家屬照顧壓力。並且推動成立提供身心障礙朋友庇護性生產作業訓練的機構,以及其產品的產銷平台,讓身心障礙者不但可做到基本的自行照護,也能成為優秀的生產者,找回自我的信心與尊嚴。
高雄市政府近年來積極開辦庇護性商店,讓弱勢婦女及身心障礙者透過技藝的學習和社會的連結,建立起生活的網絡。像是2005年在市府合署辦公大樓中庭開幕、推出喜憨兒自製茶點的Smile咖啡坊;回應弱勢婦女就業困難而成立的「圓夢餐坊」;以及位於前鎮、由市府社會局委託國軍高雄總醫院精神科辦理的精神障礙者日間照顧服務庇護農場「羽蝶農場」,讓社會大眾與身心障礙者藉由更多交流而彼此互識、互助。
同時為了視障朋友的福利,隨著全國首創「高雄市視覺障礙者使用導盲犬自治條例」的通過,市府推動「導盲犬無障礙行動」,呼籲重視視障者與導盲犬的行路權,高雄市也名符其實成為台灣第一個導盲犬友善城市。
積極扶助弱勢社群
儘管時代進步,社會上仍有許多人在種種不同的原因下,無法與大多數人擁有相等的機會;因而市府以「關懷弱勢」及民眾需求為導向,主動發掘需要被扶助、被重視的弱勢社群,從文化、生活、就業、照護等不同層面著手,規劃各項社會福利措施,並積極結合民間資源,建構完整服務網絡,朝社區化、專業化之目標邁進,讓高雄市每一個市民的生活品質,都能獲得提升及改善。
︱2005年在市府合署辦公大樓中庭推出喜憨兒自製茶點的Smile咖啡坊,頗獲市府同仁與洽公民眾好評。
(位於前鎮的「羽蝶農場」,讓社會大眾與身心障礙者藉由更多交流而彼此互識互助。
市府於2003年引進導盲犬之社福措施,代理市長葉菊蘭與高雄市第三位使用導盲犬的視障朋友及其導盲犬相見歡。
市府社會局在市府中庭舉辦中秋節身心障礙福利商品展活動,現場有將近15家身心障礙公益團體參展,讓身心障礙團體產品能受到實質肯定。
|
2006年11月 脫貧自立.創造新生
脫貧自立.創造新生
而在社會救助方面,市府不但針對本市清寒及特殊經濟困難個案,於2004年委託民間團體辦理「清寒家庭救助扶助方案」,並設立生命轉彎專線(07-3226666),啟用「社會救助個案管理資訊系統」,透過單一窗口整合社會福利資源,更辦理「贏向未來脫貧自立計畫」。
脫貧計畫主要是以讓低收入戶學會「釣魚」的精神,經由學習增進能力、提昇社會競爭力,進而達到脫貧自立的目的。特別是與民間團體合作低收入戶子女學習及工讀服務,讓低收入戶下一代一方面紓緩家庭負擔,一方面提升自我能力,脫離貧窮的惡性循環。
同時市府也委託民間社福團體經營管理遊民收容所(惜緣居),提供協尋家屬、返家、就醫、就業或轉介服務,並且針對居無定所的遊民辦理外展關懷活動,建置遊民基本資料,加強遊民關懷服務。
從部落工廠到海洋民族大學
三十多年來,許多原鄉部落的原住民紛紛來到高雄,成為高雄新移民,但是卻因遠離部落社群扶助,在城市中失去競爭能力。為了讓原住民朋友能以自身文化為基礎發展出一片天,市府原住民委員會特別在前鎮河畔的原住民服務中心設立「部落工廠」,提升原住民朋友的技藝與能力,並藉由團體的力量行銷原住民手工藝產品。
同時為建立對族群的認同,以及加強文化及心理的建設,高雄市原民會率先於2003年開辦全國唯一、專為都市原住民設計的「海洋民族大學」,以傳統知識的擁有者為師,如獵人、巫婆、頭目、貴族、耆老等,傳承部落的歷史、文化、倫理、技藝,同時也加入現代化的課程,為傳統文化注入再生的力量,讓原住民能有尊嚴地延續民族命脈,建立一個平等、互惠的族群關係。
|
2006年11月 高雄走向世界 世界走進高雄
高雄走向世界 世界走進高雄
|
2006年11月 高雄人──世界的公民
面對全球化的風潮,城市在國際關係中必須扮演更積極主動的角色,而一個城市能在國際間脫穎而出的關鍵,就是要創造出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城市價值。海洋城市-高雄,在市府團隊努力打造下,透過河川整治、水岸轉型開發及城市美學營造,使高雄市蛻變成為美麗、友善、充滿陽光與熱情的水岸城市;不但成果受到各界肯定,更將高雄在短短八年間提升至國際大城的水準。
在這樣一個型塑高雄新願景、創造高雄新價值的關鍵時刻,高雄最需要的就是大步跨上國際舞台,贏得世界的目光。因此市府團隊一方面以長遠的眼光規劃市政建設,同時也戮力營造高雄特色,藉由參與及舉辦國際性活動活化國際行銷,讓高雄走出去、世界走進來!
︱高雄燈會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的觀光活動之一。
高雄人──世界的公民
高雄走向世界 世界走進高雄
給地球村的所有朋友:
多令人開心啊!前些時候才在紐約、雪梨與你們一起分享從《愛河鋼琴協奏曲》中流瀉而出的高雄浪漫傳奇,今日我們就在蓮池潭邊,熱力澎湃地一起為彼此國家的龍船隊喝采、加油!
在人們進入太空旅遊的時代,世界的距離僅僅只是網際網路上一個點擊的時間;當我們因為種種機緣相遇,才發現許多共同的創意與夢想,早已讓我們說著同樣的語言:貨櫃藝術節、鋼雕藝術節、世界詩歌節......,是除了高雄連向世界各地的航線之外,另一種將地球村的村民連結在一起的無形橋樑。
你看見了嗎?高雄的海洋門戶已然為世界敞開,更豐盛的城市饗宴正等著你來分享,也許是高雄燈會、也許是世界運動會,讓我們期待彼此心靈交會的再次相遇!
|
2006年11月 要讓高雄具有國際觀
要讓高雄具有國際觀,就要先讓世界走進來!高雄一步步踏實地從主辦全國性的活動,擴展到亞太區活動,進而主辦全球性的活動,讓世人的目光在高雄聚焦。
2001年高雄破天荒地邀請到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卡瑞拉斯來到港都開唱,這不但是世界三大男高音歷次抵台,第一次在台北以外的城市演唱,更破除了文化沙漠的魔咒,為高雄帶來世界頂級的藝術文化活水。緊接著MTV夏日音樂高峰會、2002年的金曲獎、金馬獎等,這些全國流行娛樂界的盛事,相繼在高雄舉辦,大大提昇了高雄的能見度。
而最讓全國同胞、乃至國際友人驚豔的,莫過於2001年起在愛河畔舉辦的元宵節高雄燈會,不但讓世人對於高雄的城市印象全面改觀,每年也為高雄帶來廣大的商機。
此後高雄更連年舉辦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國際旗鼓節、鋼雕藝術節、高雄世界詩歌節,以及金爵獎國際調酒大賽等藝術文化節慶,藉由展演或競賽,讓高雄的藝術文化活動提升至國際級的水準。
︱2005年第三屆國際貨櫃藝術節以「童遊貨櫃」為主題,把穿梭在高雄的貨櫃,幽默地化為小朋友及市民可親可遊的藝術場域。
|
2006年11月 世界目光聚焦高雄
除了藝術文化活動,高雄也藉由接連主辦各種重要運動賽事,成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首先登場的是2000年世界大學跆拳道錦標賽,不但是我國繼1998年在桃園舉辦世界大學射箭錦標賽後,第二項在台灣舉行的世界大學單項正式比賽運動,更是參賽隊數最多的一次。
緊接著,「2003年太平洋國際青少年自由車場地賽」在楠梓自由車場舉行;而2004與2005年「生力盃亞洲九號球巡迴賽」,高雄也當仁不讓成為亞洲巡迴中的一站,由高雄在地選手「撞球之子」楊清順贏得了冠軍!2005年舉辦花式撞球界規模最大的「2005世界花式撞球錦標賽」,世界頂尖撞球選手在高雄市民眼前精彩對決,更由年輕的台灣選手吳珈慶奪得冠軍,令人驕傲感動的畫面,相信大家記憶猶新。
此外,「2006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從高雄市愛河畔起跑,從2003年開始,市府積極爭取世界運動會在高雄市舉辦,並於2004年確定獲得2009世界運動會主辦權,2005年7月前代理市長陳其邁率台灣代表團前往德國杜伊斯堡迎接世運會旗,並進行訪歐文化巡演,2009世運會活動正式在台灣展開。
財團法人2009世界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基金會在2006年高雄燈會期間,精心籌劃了「香港之夜」與「世運之夜」兩場晚會,邀請香港藝文表演團體來台演出,以行銷高雄世運會;同時「亞洲滑輪溜冰錦標賽」、「ICF世界龍舟錦標賽」,以及「亞洲攀登錦標賽」等三項國際賽事,也於2006年9月29日起陸續在高雄登場,各國好手雲集高雄為世運會暖身,也讓高雄的國際知名度迅速躍升。
接下來,高雄在2007年即將舉辦IBA(國際調酒協會)年會暨世界盃調酒大賽,還要代表台灣爭取主辦2011年世界大學運動會,期望能乘勝追擊,為高雄帶來更多在世界舞台一展身手的機會,以及來自國際的商機。
|
2006年11月 城市外交.成績斐然
市府以龍舟捐贈給荷蘭阿姆斯特芬市,促進兩城文化交流、聯誼,更可藉此拓展城市外交,爭取國際友誼。
︱代理市長葉菊蘭率市府團隊訪澳,在城市外交、文化交流、鼓舞僑胞、投資招商、
市政建設等各面向均樣樣豐收!
高雄走向世界 世界走進高雄
同時為推廣2009世運會龍舟項目並拓展城市外交,高雄市政府曾於2005年致贈四艘龍舟予加拿大溫哥華市及南非開普敦市,並於2006年致贈同樣為水岸城市、並且擁有廣大龍舟運動愛好人口的荷蘭阿姆斯特芬市兩艘龍舟,不但加強兩市交流、聯誼,展現高雄人民的熱情,更藉此爭取國際友誼。
另一方面, 2004年前市長謝長廷也與加拿大雅伯達省愛民頓市市長史密斯共同簽署「貿易城市宣言」,建立兩城市實質經貿功能,促成兩城市互惠互利之實質關係。此外,高雄與英國曼徹斯特、菲律賓宿霧市、德國漢堡市、美國西雅圖市......等城市,皆保持良好之互動與文化經貿交流,也為高雄建立更寬廣的國際空間。
城市外交.成績斐然
不但要讓世界走進來,高雄更要走出去,並且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以獨特的高雄經驗,與世界其他城市相互交流,為地球村貢獻一份力量。
姐妹情深.多面向交流
市府團隊十分重視與國際城市之間的交流,特別是22個姐妹市,市府不但與之往來頻繁,交流的內容也從官方的拜會,落實到雙方城市地方特色與風土人情的實質互動,例如2006年澳洲的布里斯本與高雄,分別在兩個城市中設立以對方城市為名的地方公園;在高雄河堤社區有一座「布里斯本公園」,而在布里斯本南岸公園則有「高雄地標」與「高雄公園」,這是第一個以「高雄」為名的海外地標與公園,為市府近年來積極推動的城市外交展現具體成效。
︱布里斯本南岸公園「高雄地標」及社區公園「高雄公園」,是第一個以「高雄」為名的海外地標與公園,代理市長葉菊蘭參加其啟用典禮。
|
2006年11月 積極參與國際事務
除了出訪國際各城市,高雄也積極參與、甚至推動國際事務,讓高雄在攸戚相關的國際局勢中,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1999年前市長謝長廷率團參加於澳洲布里斯本市舉行的「亞太城市高峰會議」,了解全球城市經營的趨勢,並將高雄市在國際上的定位行銷給與會各國,為高雄市創造更多的商機與知名度。2002年高雄舉辦「高雄全球運籌論壇」國際研討會,擘劃高雄爭取成為全球運籌中心的國際城市發展策略;2003年謝前市長更代表陳水扁總統訪問非洲友邦塞內加爾,參加「國際自由聯盟」會議,並拜訪前鎮漁港的姐妹港達卡港。
在實踐人道精神方面,市府於2005年引進搜救犬,經過三個月的嚴格審查,於該年12月成功加入「國際搜救犬組織」成為正式會員,及全球第41個組織,並且是亞洲第三、台灣第一個加入國際級救難組織的救難團體,充分證明高雄市已具備負擔國際責任的能力。
高雄走向世界 世界走進高雄
︱「2006水岸城市高峰論壇」與會的六國八大城市代表共同簽署宣言,象徵彼此友誼與水岸城市合作的開端。
︱「2006高雄國際南島文化博覽會」邀集國際南島領域專家學者齊聚高雄。
︱「2006高雄國際南島文化博覽會」以歌舞表演、文物展覽、藝術創作交流及國際學術論壇等形式進行。
同時市府更以多元方式推動城市與國際文化交流。2005年,市府原住民委員會的「南島大使船」航向菲律賓巴丹島,以實際行動將南島民族的海洋文化傳播出去,並與巴丹島簽定「海洋共同體」備忘錄。隔年更於高雄舉辦「2006高雄國際南島文化博覽會」,以歌舞表演、文物展覽、藝術創作交流及國際學術論壇等形式,讓高雄與來自美、加、紐澳的南島領域學者專家相互切磋交流。
|
2006年11月 讓高雄被世界看見
高雄走向世界 世界走進高雄
︱高雄世運的燈箱廣告在香港中環向世界招手。
︱第11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各國代表與媒體對於高
雄市的展覽主題相當感興趣。
︱「2005年空氣品質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中,代理市長葉菊蘭與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發表「高雄宣言」。
︱代理市長葉菊蘭與鋼琴家陳瑞斌將呈現高雄故事的《愛河鋼琴協奏曲》, 帶到紐約、澳洲等地。
另一方面,在環保議題上,高雄在世界的舞臺也從不缺席。為持續提升高雄空氣品質,市府舉辦「2005年空氣品質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希望借重國外成功經驗與國內環保團體意見,作為高雄訂定環保策略的參考。2005年11月,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的第11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高雄市也成功取得周邊會議的展覽資格,成為台灣第一個組團參加該會議的城市。
而在「2006水岸城市高峰論壇」中,與會的各國著名城市市長藉由國際城市近距離的經驗分享,對於正值城市轉型期的高雄市,帶來全新的城市發展思維與世界觀點。
讓高雄被世界看見
為提高城市能見度,市府新聞處不但定期於全國性媒體推廣高雄市政與觀光,更於2005年夏天,製作四支都市行銷短片在國內外電視頻道同步上檔宣傳。同時因應「2009世運在高雄」宣傳主軸,新聞處首創國際版都市行銷影片,安排在ESPN亞洲地區63個國家電視頻道播出;另外,市府也在香港最熱鬧的中環地區刊登大幅2009世運在高雄的燈箱廣告,為2009高雄世運展開第一波國際行銷,目的就是要讓世界看到高雄。
而行銷高雄更需要創意,市府更將愛河從舊貌到整治重生的故事,透過作曲家盧亮輝譜寫成《愛河鋼琴協奏曲》,並由高雄市國樂團與全球知名的鋼琴家陳瑞斌,於2005年起於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澳洲雪梨歌劇院與墨爾本市政廳演奏。而此項演出更是全球華人交響樂團中,首次榮登美國林肯中心演出的樂團。氣勢磅礡又優美感人的樂音,讓不論有沒有到過高雄的人,都會由衷地讚歎高雄的美麗與浪漫,成功達到文化輸出,讓世界「聽」得到高雄。
|
2006年11月 邁向國際.提升城市競爭力
高雄走向世界 世界走進高雄
2006年更啟動了全國首創的「三圖合一台灣行動網」,以有效的地政、都發、工務機關橫向連結,開啟行動化(Moible)行政資訊便民服務新境界。
高雄市政府不斷創思、聯合相關縣市與機關,研發簡政便民服務。從1999年推動「高雄市地政電傳資訊整合系統」,緊接著推出「台灣e網通─電傳資訊系統」,完成縱向連結18縣市,橫向整合本府地政、都發、工務等多達20個機關而建置的最大電傳資訊服務網。
而「三圖合一台灣行動網」是市府再次主動出擊,聯合各縣市地政機關及高雄市都市發展局,運用無線網路發展「PDA版」之地政與土地使用分區電傳資訊服務,讓民眾應用個人數位助理(PDA),以無線網路(Wireless)、衛星定位系統(GPS),讓全國民眾在彈指間隨時可在網路上取得地政、都市發展與工務等機關公開資訊,藉以了解高雄、成為高雄的朋友。
積極培育國際人才
為了培育國際人才,市府不但持續辦理各項外語訓練,並且鼓勵公務人員參加多益(TOEIC)認證,同時也統整高雄市政府及文藻外語學院教學資源,透過科際整合途徑與官學合作模式,辦理「國際事務暨文化交流研習班」,促進高雄市市政、城市文化英文導覽實務,以及國際文化交流事務研究、國際文化事業經營管理等學術專業之緊密結合。
此外,在高雄邁向國際化城市之時,為因應舉辦2009世界運動會之需要,高雄市政府也首開先例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引進10名國際青年人才至市府各相關局處協助市政推廣工作,第一梯次來自波蘭、日本及
義大利的三位研習生已於2006年9月陸續至市府新聞處、原民會及人發局報到,其餘七位也於2006年底報到;這些創新的思維與作法,為高雄帶來更快速國際化的契機。
邁向國際.提升城市競爭力
要站上國際舞台,除了積極參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高雄市政府近年不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積極推動資訊都市,建構e化平台以提升行政效率,更致力培養國際事務人才,並且以「與國際接軌」為前提,帶動整個城市資訊化與學習的風潮。
全國首創行動化資訊便民服務
首先是近年來市府接連推展許多具有指標性的重要建設,使得工程考量因素和工作內容比以前更為複雜、程序更為冗長。為掌握建設時效,快速對應服務市民,提升工程品質及督促承商落實工地管理事務,工務局於2003年起積極推動工務e化系統,以先進資訊技術,利用單一帳號權限管控方式,將以往繁複的人工作業簡化為網路下載及填報,以提高整體工程建設的執行與管理績效。
另一方面同時建置「工地影像監控系統」,在重要工地以網路攝影機錄下施工實況畫面,業務主管單位可隨時上網監看,並遠端360度搖控攝影機,期能及早發現問題、加強施工品質,並在工地災害發生時,縮短救災空窗期。
|
2006年11月 生態永續的 美麗新世界
生態永續的 美麗新世界
|
2006年11月 打造生態新樂園
一個健康的城市,必然是一個重視生態平衡,追求永續發展的城市。在工業化及全球化的潮流當中,環境生態的保護在廿一世紀已成為最重要的普世價值之一。高雄擁有美麗的山、海、河、港,也曾經擁有台灣西南沿海常見的濕地樣貌,但隨著城市的開發,埤塘、潭影不但成為城市裡的稀有景觀,更往往失去生機。
︱美術館濕地公園在市府的堅持下,免除被填平的厄運,也成為高雄最佳的自然生態教室之一。 (攝影/史乾佑)
打造生態新樂園
生態永續的 美麗新世界
給未來的高雄人:
漫步在世外桃源般的洲仔濕地公園,儘管已經刻意小心翼翼,不去打擾這自然界的寧靜,不經意踩過枯葉的腳步聲,仍然讓敏感的水鳥倏地振翅高飛......。
未來的高雄人,如果要和你相約,我想這裡就是最好的地方了,因為即使世界變化快速,高雄在走過環境大破壞之後所重建起來的水岸花香、蟲鳴鳥語,卻是不會消失的;若有什麼改變,那一定是恢復生機的自然環境增加了,棲息在濕地的水鳥變多了,乾淨能源的使用普遍化了,城市的生命力提升了!
未來的高雄人,當我們相遇,也許你會有興趣聽我說說當時我們如何讓受污染的河流恢復清澈、讓荒園成為濕地、讓太陽開始照亮高雄夜晚的陳年故事,而我也準備好要聆聽,在你面前的未來,那一片更美麗的遠景!
|
2006年11月 生態永續的 美麗新世界
建構高雄生態廊道
隨著生態保育帶來反省的思維,高雄市政府從2000年以來,以友善城市為指標,率先在台灣最大的工商業城市──高雄,建構一條人、鳥、動物、昆蟲和諧共存的「生態濕地廊道」,讓鳥類、昆蟲等各動物可在各生態棲息地自由移動,避免被侷限在小範圍活動而降低生命力,創造出一個彌足珍貴的都會傳奇。
在許多城市發展過程中,濕地往往被視為無用之地,被填平、開發,卻因此擾亂了生態,導致環境受到難以回復的衝擊。但市府以六年的時間,重新建構高雄沿海的濕地生態。在擁有150萬人口的城市中,散佈著泥岩護岸、生意盎然的綠地與濕地公園,不但為城市帶來柔和的清新面貌,濕地更適切的扮演了「大地之腎」,藉由大自然的循環和自淨能力,減少有毒物質、淨化水質,更能在水患發生時,如海綿般吸收過多水分,緩衝水患衝擊,讓城市在大自然的庇護下安然成長。
回歸自然.水雉返鄉
高雄早年在大量開發之前,原本就佈滿許多大小濕地,內惟埤濕地就是最讓老高雄印象深刻的一處。此地在當初興建美術館時,曾被計畫填平,但經過保育人士關切,並且在前市長謝長廷上任後,基於人文與生態考量,排除萬難爭取到該筆產學地歸屬市府,並且保留濕地,在美術館旁闢建濕地公園;如今內惟埤濕地公園不但成為高雄生態廊道中各種生物的中繼站,也成為市民朋友最佳、也最受歡迎的生態教育園區之一,足見當年的堅持與努力方向實具遠見。
而同樣還原了早年濕地原貌的,還有左營蓮池潭旁的洲仔濕地公園。蓮池潭一帶原本也是大小埤塘遍佈,居民在水塘中廣植菱角,菱角田間常見俗稱菱角鳥的保育類留鳥「水雉」漫步其間。但隨著土地的開發,埤塘被道路、學校、工廠、社區所替代,隨著棲地的消失,水雉在高雄也失去了蹤影。
2002年市府工務局結合民間保育團體的力量,在左營洲仔段展開「水雉返鄉計畫」,以擬自然的手法開闢總面積13公頃的「洲仔濕地公園」,抽取蓮池潭湖水經過濕地領域後排放回蓮池潭,構成水循環系統,提供更優質的整體濕地環境。2005年8月洲仔濕地內已成功孕育出4隻可愛的水雉寶寶,為「水雉返鄉」計畫交出漂亮成績。事實上洲仔濕地還吸引上百種鳥類、水生與陸地生物在園區棲息,更進行「蝴蝶城市計畫」,讓園區中充滿翩翩蝶影。
洲仔濕地公園開闢與復育生態的成功,很快就獲得公、私部門多項大獎,許多國內外生態專家學者實地參觀後都感到驚訝,認為政府能將原本雜亂的公共保留地以人工方式開闢成為濕地公園,需要相當大的魄力才能完成,而高雄市政府確實做到了!
|
2006年11月 建構永續綠城市
「推動永續發展、營造生態城市」,一直是高雄市政府近年重要施政目標之一,為了讓市民朋友及我們的後代有永續的良好環境,市府除了積極復育自然生態資源、建設生態廊道,同時營造優良的用水、親水環境,另一方面,也積極推動符合自然生態的都市規劃及資源再利用,推動環境承載監測及管理體系,且提倡綠色運輸、降低環境衝擊,推動綠建築、綠營造,以打造一座生生不息的綠色城市。
生態永續的 美麗新世界
︱市府積極打造高雄濕地生態廊道,以彌補都市生態的失衡,讓生活環境能永續發展。 (圖像提供/市府工務局)
建構永續綠城市
︱市府近年大力推廣生態工程,在原生植物園、愛河等處,都可以看到軟舖面、就地取用的材質、減少過度設計等,
向生態學習的工程手法。
|
2006年11月 生態工程.擁抱自然
生態工程.擁抱自然
擁抱自然是人的天性,為了讓自然走進城市,市府這幾年積極推動生態工程,以尊重自然的心態,從整體系統來規劃工程內容,盡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並且以減法美學,不做不必要的工程、減少資源的浪費,務使對於自然生態的傷害降至最低,與自然共生共榮,讓生活環境可以變得更好。
例如愛河、後勁溪、金獅湖、蓮池潭、本和里滯洪池、二號運河、原生植物園、內惟埤美術館濕地公園、左營洲仔濕地公園、四維辦公大樓節能改善...等工程,都是高雄市推動生態工程的典範,期望能在與自然共舞的理念中,結合環保、永續與科技,打造水岸花香景觀。
打造陽光大城.綠建築開步走
近年來世界各先進國家針對環境、都市、建築之永續發展進行全球化運動,高雄也與世界同步,不但積極配合中央推動並落實綠建築相關政策,更率先以身作則,首創地方政府舊有辦公廳舍綠建築改善先例,在2003年自行編列預算,進行高雄市政府四維合署辦公大樓節約能源改善工程,透過加裝建築物外遮陽板、雨水回收系統,以及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高雄市綠建築時代揭開序幕,也為高雄的綠建築起帶頭作用。
同時配合建築技術法規的修正,市府工務局也在2006年6月將「綠建築設計」管制對象由原來的公有建築物擴充至一般民間建築物,綠建築設計將正式納入建造執照審查範圍,其中「建築基地綠化」、「建築基地保水」、「建築物節約能源」等三項設計指標將率先實施,並將持續推動實施「建築物雨水及生活雜排水回收再利用」與「綠建築構造及綠建材」等設計指標,同時透過對市民、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之說明與專業的技術輔導,協助大樓向內政部申請「民間建築物綠建築改善」,讓市民都能生活在永續健康的綠建築環境。
生態永續的 美麗新世界
愛河旁盡量避免覆蓋舖面而影響樹木生長,若有舖面也多半是透水性高的軟舖面,留給生物更多生存空間,有助地下水涵養。
洲仔濕地公園均以竹樁、木片、石頭等天然材質,以生態工程進行相關建設。
市府於四維合署辦公大樓十樓外牆裝置光電板,推動公共建物使用乾淨能源的作法。
市府四維合署辦公大樓節約能源改善工程中,在日照強烈處裝置遮陽板,減少空調能源的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