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KH Style高雄款
2016/10/07 No.10 絕美影像之城
絕美影像之城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6/10/web01.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6/10/web02.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6/10/web03.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6/10/web04.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6/10/web05.gif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6/10/web06.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6/10/web07.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6/10/web08.jpg

市長的話_大Banner
 

 

從未停止思索──高雄電影節、電影館簡史

 

  作者介紹   文、攝影/周書正
  高雄/屏東人,台灣大學戲劇系畢業,現為成大台文所碩士生。

 

 

  我以「書寫高雄電影節的流變」為題,在週六午後愛河畔的高雄電影館與劉秀英館長進行了訪談。因為到得早了,我便在館內一樓的步道咖啡坐了下來,既花點時間看看電影館裡的種種,也梳理梳理待會兒要提的問題。

左:高雄電影館外觀。右上:館內坐滿了來自各處的民眾。右下:館內展示。(周書正·攝影)

  館內潔淨明亮,一樓以白色作為基底,再簡單的將電影文物、館內藏書點綴在空間四周。二樓是簡單舒適的休息區與視聽室,牆上掛滿了當期展覽主題的電影海報與人物圖像。三樓則完全留給了影廳,除了與商業戲院同級的播放設備外,也有為了特定影片所購置的膠卷放映機器。在我倚著一張靠窗的舒適座位的時候,大廳的另一側聚滿了等待進場觀賞《十年》的觀眾──現在剛輪到「虛構的沉默影展」登場,《十年》、《大同》、《無人知曉的七月十日》……等等的屬於人民聲音的電影一部部上演。在過去的大半年裡,這裡便是這樣用一個個的主題影展數日子,而當這些館內的主題影展稍稍停歇,便是高雄電影節粉墨登場的時候了。

  「2000年的時候市府想要做城市的產業轉型,他們認為影視是可以發展的方向。但如果你想要發展影視產業的話,首先這個城市的民眾必須要愛看電影,它必須先是一個「電影友善」的城市,這樣這個產業才能夠在城市裡生根。」

劉秀英在 2008年接任館長。(周書正·攝影)

  基於2000年開始關於發展影視產業的想法,高雄市新聞處於2001年舉辦了第一屆的高雄電影節,並在隔年成立了高雄市電影圖書館(於2010年正名為高雄市電影館),而自2003年開始,高雄電影圖書館便成為高雄電影節的主辦單位至今。

  劉館長在 2008年接任館長,正好在高雄電影館與高雄電影節逐漸累積經驗,並試著找出自己的路的轉型期前後。仔細爬梳最初幾年高雄電影節的相關資料,你會發現最初幾年的高雄電影節與現在有許多差異,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從2007年開始將製作方從委外招標、每年輪換,變成與專責策展人黃晧傑的固定合作。

  因為與策展人穩定合作,高雄電影節便能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同時,2007年開始的高雄電影節也正式全面售票,代表影展已經從脫離產業推廣、產業宣傳的時期,逐漸進入尋找影展自身樣貌的階段。而這個樣貌,便是利用「聚焦奇幻」、「關懷新銳」、「貼近時代脈動」這三個原則來形塑。

 

 

1 2 3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