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13/03 高雄,綠能生態未來城-環境篇
高雄,綠能生態未來城-環境篇
高雄創世代-勾勒城市美麗天際線

 

陳玉霖認為公共建築就是市民的日常生活空間。(圖∕李士豪 攝)   回應市民使用空間的方式-陳玉霖

  與周邊環境無縫接合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會讓人不經意即進入其建築場域,走在穿透其間的通道,可以感覺風的流動、看見光影的錯落、聽見路上的車馬聲,讓人不禁驚訝這是文化中心嗎?還是城市中的某個街角?

  「公共建築的意義就是它屬於所有人、屬於城市,所有公共建築應該跟城市沒有界線、沒有圍牆,完全開放。」陳玉霖為城市公共建築下了簡潔的定義。

  陳玉霖說,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是台灣進入21世紀的第一個地方文化中心,以前去文化中心買票、看表演、看展覽有強烈的目的性,他設計大東時的初衷,是希望24小時整個空間都是人,不僅是來看表演,不小心走進來或被建築吸引過來,都可以。

  但如何拋棄過去文化中心為藝術殿堂的神聖性與疏離性,創造一個沒有目的性,大家又會來的地方?於是,陳玉霖將一棟建築拆解成演藝廳、展覽館、圖書館幾個區塊,將中間的通道還給市民。

開放性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與社區緊密結合。(圖∕鮑忠暉 攝‧李士豪 攝)  因為整體建築不設圍阻體,與周邊小學、巷子、橋梁等緊密結合,小學生可以經由通道到校上下學,附近居民也可以從這裡上班或回家,通道成為市民自由穿梭的生活場域。

  「城市的公共建築,必須回應市民使用空間的態度與方式!」受哈佛大學老師也是西班牙建築名師莫內歐(RAFAEL MONEO)的影響,陳玉霖特別關注公共建築與城市、社區、居民之間的連結關係。陳玉霖觀察,台灣人習慣在城市的公共空間裡活動,早晨、傍晚出來運動、散步,尤其喜歡晚上散步。

  為因應市民生活習慣及高雄炎熱、多雨的氣候,陳玉霖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上空搭起薄膜天幕,薄膜可以透光又可隔熱、通風,讓整個空間充滿陽光同時感覺涼快。

  至於令人驚豔的天幕造型,有人說像熱汽球、有人說像漏斗,陳玉霖則笑說他女兒說像旋轉木馬。當初的構想是把帳篷倒過來做出特殊造型,陳玉霖認為它像什麼都可以,都市需要一些想像力與故事性,像巴黎鐵塔原是1889年世界博覽會所立的臨時紀念塔,本來用20年就要拆掉.,後來卻成為城市象徵與文學創作靈感來源,他希望大東能帶給城市一些想像力。





1 2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