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KH Style高雄款
2017/06/07 No.06 拌炒人情與味道
拌炒人情與味道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06/web01.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06/web02.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06/web03.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06/web04.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06/web05.gif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06/web06.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06/web07.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06/web08.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06/web09.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7/06/web10.jpg


編者絮語_大Banner
 

 

退隱的貴族─鼓山 

 

作者介紹   文、攝影/鄭乃華
 

自由撰稿人。出生於高雄岡山。編著《關鍵八年─高雄捷運夢想與實現》、《尋味高雄》、《雄心─高雄捷運真情故事》、《踢踏遊獵好萊塢》、《巨星誕生─高雄市現代化綜合體育館築夢紀錄》、《噍吧哖風雲-玉井文化導覽地圖》、《瓜瓞綿綿─育種哲人陳文郁》、《那些年我們一起迎接輕軌》等。

 

 

  高雄市有三十八個行政區,同時擁有山、海、河、港的美景,而這樣的美景在鼓山區集大成。為何如是說?佔鼓山區大半面積的柴山、柴山礁岩海岸面對的是台灣海峽、高雄母親河的河川愛河上游、柴山與旗津沙洲間的高雄港,鼓山的確坐擁全高雄最精華的自然地景,如此再完整不過了。

曾為當地水陸交通總樞紐的哈瑪星。(鮑忠暉.攝影)

  一八七一年,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1837-1921)的福爾摩沙之行,前後三進三出臺灣,他從打狗港(今高雄)登陸上岸,拍下許多高雄照片即是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第一印象!當年約翰‧湯姆生登岸的地點就在鼓山的哈瑪星地區,日治時期在南鼓山地區有兩條濱海鐵路通往商港、漁港和漁市場,其中通往漁港的鐵路日語稱為濱線(Hamasen),當地居民習慣以台語發音稱之「哈瑪星」。這裡曾經設有高雄第一個車站─高雄港車站,之後隨城市發展重心東移,另設高雄車站於三民區(中山路博愛路)。

  鼓山區因打鼓山(打狗山)得名,打狗山(Takau)原是平埔族馬卡道族(Makatao)的住地。「打狗」(Takau,平埔語,竹林之意)是高雄的舊稱,Takau音譯寫成日文漢字即是「高雄」,當年因高雄港與高雄港車站的設立,哈瑪星成為當地水陸交通總樞紐,是當時高雄市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更是高雄市最先走入現代化的地區。

  地區的發展,除非是持續保持前進,否則最先開發也可能最先沒落,我們可以從產業改變窺探一二。高雄的柴山(又稱壽山)土質富含石灰質,舊時設有水泥公司及工廠開採水泥原料,當年曾造就許多就業機會,帶動鼓山地區繁榮,隨著環保意識逐年高漲,壽山的採礦工作已於一九九八年終止。不過,南北向的鼓山路靠近柴山東面段,仍有一兩家水泥工廠尚在運轉,可以說是走進夕陽產業的尾聲,在入夜後的鼓山,水泥車上轉盤的攪拌聲音,顯得格外寂寞。

內惟民族里藝術巷弄。(鄭乃華.攝影)  鼓山區除了明星級的景點─哈瑪星地區及柴山礁岩海岸,翻過柴山的區塊則屬於內惟,高雄知名小說家胡長松所撰寫的第一本小說《柴山少年安魂曲》,故事背景就是發生在柴山與內惟一帶,透過小說家的書寫,揭開柴山的神秘面紗與過去內惟的舊時樣貌。華燈初上,內惟市場的熱絡持續,緊接著是內惟商城的LED燈亮起,人潮開始湧進,繼續台灣特有的夜市文化。白天的內惟地區,年輕人多屬進到城市打拼工作去了,內惟路的巷弄間,看見一兩位小孩在嬉戲,彎進民族里,彩繪的牆面讓社區有了不太一樣的風景,從內惟路379巷走到底即是內惟里,可以看見一座土黃色的洋樓,即是當地知名的地標─李氏古宅,古宅前後人新蓋了新厝,相對老宅更顯得庭院深深。距離古宅洋樓一條街的李氏祖厝,看似超過百年的老松如今仍然安然矗立在埕外,似乎完整見證了李家的興衰史。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