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專題企劃─用心,拼一場生活的革命 文化愛河協會帶你騎鐵馬逛鹽埕










文◎凌卓民  圖◎陳霈瑄

鹽埕曾經是高雄的代名詞,提到高雄指的大概就是鹽埕埔。但在1912年之前,鹽埕埔也不過是打狗川口(愛河)一片曬鹽的沙洲,經過日治時期高雄港第二期築港工程的疏濬泥沙回填,造成新市鎮,短短數十年之間,鹽埕埔成了高雄最繁華的地區。而隨著經濟結構及商業重心的轉移,鹽埕區漸漸的沉寂下來。如今,上個世紀高雄港區的風雲際會,仍靜悄悄地散落在鹽埕區的街頭巷弄之間。

許玲齡擔任起超級導覽員,介紹解說景點歷史,該處為鹽裎基督教會超級導覽員  口述鹽埕歷史
近年高雄市政府對愛河流域的整治,為鹽埕區帶來煥然一新的氣象,而民間團體的推展卻也功不可沒。前身為無願讀書會的文化愛河協會成立於1994年,因為讀書會成員接觸文化議題久了,便組成協會來落實社區文化推展工作。協會成立以來,在理事長許玲齡及在地文化人士的努力下,於愛河沿岸成功推動了許多建設;諸如地下街仁愛公園的回填、綠色廊道、自然河岸設計及愛河橋面的意象妝點等。今年文化愛河協會更以「騎鐵馬逛鹽埕」的行動,落實社區文化導覽。

「騎鐵馬逛鹽埕」將領著民眾以騎腳踏車的方式,經由導覽員的解說重新認識鹽埕區。而事必躬親的許玲齡對於導覽員培訓,可是一點都不敢大意,擔任起了超級導覽員的大任,除了閱讀當地相關文獻外,由於鹽埕區屬於移民文化多元的地區,因此對於西洋文化史、建築、美術等方面,更必須有相當程度的涉獵,然而奠定許玲齡重量級地位的,仍是口述歷史訪談的功力。從事了十多年的地方文史工作,靠著訪談紀錄累積,走訪大街小巷,拍照存檔,許玲齡整理出市井小民的鹽埕區,「很多口述歷史資料都是文獻中找不到的」。經由口述歷史的出現,城市的印象才慢慢鮮明起來,變得活潑。

為於高雄港內區的港史館4條路線  感受當地文化
此次的導覽分成四個面向;港市互生的過程、移民所帶來的信仰、建築及鹽埕區藝術文化的發展。從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來台,在不同政治環境下所呈現的高雄港面貌。而高雄港的蓬勃發展,帶來的龐大移民潮,讓鹽埕埔呈現一片族群文化多元的景象,則具體反映在移民所帶來的信仰。包括最早期的鹽民回家鄉迎來的客家廟-三山國王廟,築港工程所帶來的澎湖移民迎來的文武聖廟,其它諸如台北廟、台南廟等,除了傳統民間信仰,韓戰、越戰所帶來的美國大兵,也促成了鹽埕區教會英語彌撒的出現。在信仰多元之外,移民所帶來的另一個具體特色則反映在建築風格。

雖然鹽埕區經濟優勢不再,但在藝文表現上卻相當搶眼,政府及民間藝術中心林立,從駁二藝術特區到愛河文化流域。文化愛河協會的這群導覽員們,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領您認識鹽埕區洗盡鉛華後,所露出的文化容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