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11/01 市政中心轉移 高雄跨時代變遷
市政中心轉移 高雄跨時代變遷
城市觀點─城鄉vs原鄉 大高雄-多元文化共榮圈





 

許多眷村媽媽熱心擔任眷村文化館的志工。(圖/涂毓婷攝)     高雄眷村內,仍舊有為數不少的居住者,高雄眷村文化館志工徐慈慧,一位嫁入軍眷區,進而愛上眷村生活的媽媽,在海軍服務多年退休後,選擇到家附近的眷村文化館擔任志工,將自己最愛的眷村生活與文化介紹給更多人知道。在左營眷村生活40多年,現在依舊居住在建業新村中,慈慧媽媽笑言:「這裡的環境很好啊!生活空間大,外頭有樹有綠地,家中還有很大的庭院,跟擁擠的市區完全不一樣。我出嫁的女兒,每天都還會回來吃我這個老媽媽煮的菜,假日也都會帶孩子們回到這裡。」

     而改建眷村中的居民,雖紛紛遷移到新建的國宅中,如翠峰、果貿等社區,對於記憶中的舊眷村依然念念不忘,總是說著:「好想以前家後面庭院的綠樹…,以前對門的張伯伯、隔壁的李奶奶…」,但一踏入這些社區,濃厚的人情凝聚力與大江南北四海一家的氣氛依然存在。社區紅磚道上,媽媽們邊看著球場上打球的孩子們邊話家常,拄著拐杖的老先生、老太太們,相互吆喝問候著;轉角的店面,吳媽媽麵食館燒滾了煮麵水,準備開始晚間的營業。與一般住宅大樓區相較,這裡更多了一份生活的溫度與人情味。

以人文為本的客家

     一進入美濃,可以感受到純樸的農村風光中,多了份細膩的美感與文化深度,這股人文氣息,也許來自於美濃客家人對於自身文化的堅持,以及對於教育的重視。明顯可見的例子,也許是街弄間的粄條店,店內牆壁上懸掛著一幅或油彩或水彩或攝影作品,這大部份都來自於在地藝術家的創作。例如「老古的家」,一間以綠地山景聞名的在地餐廳,不僅是餐廳,也是石雕與畫作的美術館,收藏了知名畫家,同是也是美濃人─曾文忠老師的畫作。

中山大學社團學生在泥牆畫出美濃在地的生活藝術。(圖/熊宏輝攝)     也許是早年困苦的農村生活,讓客家人相當重視教育,極力的教育栽培下一代脫離貧困。美濃早期栽種菸葉,菸農用菸葉收成的收入大力培育出出類拔萃高學歷的下一代,因此有「美濃出博士」的美稱。

     現在各行各業的專業領域中,都有美濃子弟出色的表現,也因為對家鄉的感情與客家文化的堅持,在外的美濃人時刻都將家園的景色放在心中。市府團隊許多首長是客家人外,中山大學的楊弘敦校長,也是美濃人,再赴美取得物理博士學位後返回高雄,至中山大學擔任教職。而長期進行社區服務工作的中山大學迴馨社,也在楊校長與教授們的鼓勵下到美濃做社區服務,學生們深入社區進行社區美化、協助居民進行打掃等工作,自然地與居民打成一片。在午後的陽光中遇到這群學生,持著畫筆、沾著油漆正在將村落中一片圍牆塗染上繽紛的色彩,閒談中,年輕的臉龐上透露出對於這片寧靜卻又豐富農村景色的喜愛:「我們已經來好多次了,這邊的居民跟我們都很熟悉」,沒有刻意的催促,只是因為愛上美濃,農村與人情吸引著不是客家人的年輕學生,一次次地回到這裡。




1 2 3 4 5 6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