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KH Style高雄款
2018/10/08 No.10 高雄迷鐵道
高雄迷鐵道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8/10/web01.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8/10/web02.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8/10/web03.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8/10/web04.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8/10/web05.gif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8/10/web06.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8/10/web07.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8/10/web08.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8/10/web09.jpg Upload/epublication/images/KHStyle/2018/10/web10.jpg


編者絮語_大Banner
 

剛毅外的柔情  仁武脫胎換骨

 

◎文/廖順福
◎攝影/Bill Hwang

 

 

仁武區九番埤濕地。(攝影╱Bill Hwang)  仁武,這個陽剛味十足的地名,今天是工業發達的代名詞,初墾之時也因是由鄭成功部將率兵屯墾,民風充滿軍武風氣。不過在這剛武的地名外衣下,這片土地的真實面貌卻一直是明媚柔情的風水寶地,水塘煙波、金燦燦的稻穗隨風、隨地搖曳。這份自然田野風光一直到了仁武工業區動工開發後,才成為現今大家熟知的工業都市。

工業帶來的區域轉變

  民國59年仁武工業區啟動、62年仁武都市計畫發布、63年與楠梓加工區相互串聯,境內工業也從戰後初期的10幾家農產品加工、民生相關業者,快速增長至數百家各行各業的製造工廠。暴增的工作機會吸引許多移工落腳定居,總人口數也從民國55年的不到萬人,到70年已增加到近3萬人。這種人口高速成長一直持續到現在,已達到8萬多人。

  仁武工業區的設立像是一道分隔線,將仁武切割成兩個截然不同歷史面向,一邊是夕看炊煙裊裊的農村風光,一邊則是工廠煙囪吐霧的鐵皮世界。由於部分地區較為低漥,以前仁武埤塘遍布,加上有獅龍溪、曹公圳等完整的灌溉渠道,土肥水足,農產豐富是高雄非常重要的糧倉,稻米、蔗糖、甘藷、菱角都有廣大的面積種植,農民更是幾乎成為該地區唯一的職業,跟現今工廠林立、農人稀少的景象簡直是兩個世界。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