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百年港口 歷久不衰 高雄港的今昔

文◎愚庵        圖◎鮑忠暉‧陳武六‧黃昱貴‧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百年港口 歷久不衰從1908年到2008年,剛好是一百年,對高雄港而言,一個港口能夠生存一百年,並不容易,而從高雄港的蛻變也可以看出台灣近百年的歷史痕跡。

初為馬卡道族捕魚小港
1895年,日治初期,即對全台展開調查,當時的高雄港仍不算是一個現代化的港口,充其量只是一個環潟湖狀的漁商並用的港口,明朝鄭成功時期,住在柴山上的平埔族馬卡道人以潟湖為捕魚之處,還有一些泉州漁民在越冬後順著黑潮來此捕烏魚,因此滿清政府對中國沿海實施海禁,企圖斷阻鄭成功王朝的糧食供應,但是仍有一些海盜船來此避風,而來往兩岸間的走私販也以高雄港作為私米進口的地方。

清康熙後,台灣歸順大清,滿清政府對鄭王朝的子民採取歸籍返鄉的政策,以防海島再度叛離,但是,對是否治理台灣仍然意見不一,而且海禁並未立即廢除,因此,福建廈門和安平之間仍有船隻互往,甚至嘉義的笨港也比高雄港來得貿易興隆。

日本人推動第一期建港
1855年,美商安遜洋行的代表威廉和滿清政府協商以45,000美元的代價開發高雄港,以交換在台灣出口樟腦油的獨佔權,滿清政府欣然同意,從此,高雄港由漁港變成初具規劃的商港。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滿清政府擔心高雄港被法軍攻擊,於是在山上建了砲台,高雄港才又加上了軍港特色,1885年,安平港因為年久淤積不堪使用,於是高雄港取而代之成為台灣南方第一大港,日本據台後,1905年,日本技師山形要助來高雄港勘察後向總督府報告,認為高雄港具有優良港口條件,於是推動第一期築港工程,並且以高雄港為西部縱貫鐵路的終點,這一年就是1908年。

初具港市規模

初具港市規模

對高雄港而言,這一年是最大的轉捩點,因為建港而把高雄列入都市計劃區,這是最早的都市計劃,以港口為中心範圍包含哨船頭與鹽埕區共170公頃,隨著人口的增加,1921年,高雄港進行第二期擴建,碼頭延伸到苓雅區及運河以東,估計人口也增加到116,000人。

今年90歲,從日據時代即在港務局服務的林水漧先生回憶說:「當時,從高雄港出口的物資以糖和原木為多數,對殖民政府而言,對台灣的掠奪已經達成,但是,日本殖民政府的野心不只於此,在北方,日本扶植偽滿洲國,暴露侵華的野心,對東南亞發動太平洋戰爭,台灣成為南進的物資補給站,1936年,日本殖民政府再度擴大高雄都市計劃,並進行第三期高雄港擴建,為南侵積極準備,而前鎮區因為臨港的地理位置,成為工業重鎮,高雄港的工業港市已經初具規模。」

戰爭波及 盛衰起伏
1943年,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一項更大計劃胎死腹中,殖民地政府本想以25年的計劃把高雄港擴建為12公里的港灣,並計劃把總督府南遷到高雄,可惜,太平洋戰爭已經進入尾聲,日本已露敗象,計劃無法完成,而盟軍又對高雄港進行大空襲,高雄港終於成為死港。

1945年,日本遭受原子彈的攻擊後宣佈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軍隊在勝利的歡喜中接收台灣,但是卻隨即陷入國共內戰的漩渦中,第一波從高雄登陸的接收官員面對著滿目瘡痍的高雄港,港中都是沉船,碼頭則多數遭破壞,但是國民政府官員也發現高雄港的現代化超過內地甚多,過去,日本殖民政府對高雄的開發是港市合一,但是國民政府當時仍處於內戰狀態,對台灣的復原態度非常曖昧,一方面知道高雄港的周邊工業是一大財庫,但是,對於復原經費無著落,所以決定把港市分而治之。

工業區成形
國民政府先整修碼頭以作為支援內戰的交通,並對港口周邊的臨海工業區進行接收,包括鋁廠、鋼廠、水泥廠、肥料廠、煉油廠、機械廠等,並進行打撈沉船,清港修復碼頭等作業。1949年國民政府在大陸的內戰全面失敗,三軍加上南京政府的官員和眷屬近兩百萬人先後進入台灣,而三千多艘內河航運的輪船也進入高雄港,成為解體的船隻。

1953年,國府對高雄港進行第一期4年經建計劃,1958年再度提出12年擴建計劃,並開闢臨海工業區及加工出口區,一直到1966年完工,大量農村勞工湧入高雄,台灣正式從農業時代進入工業代工時代,美日等廠商紛紛進入工業區設廠,而台灣所提供的廉價勞力成了經濟發展第一波生力軍。

這個時候的高雄港正好扮演出口貿易導向的中心,而北台灣的基隆港則是進口港,兩地完美分工,經濟快速起飛。

因為解體船隻的經驗累積,1969年,高雄港進一步把500甲的潟湖規劃為第二港區,並在大仁宮的碼頭成立拆船工業區完成大林蒲的外海浮筒及海底油管以供大型油輪洩油,以對應世界性的原油危機,並規劃石化工業區。

與港市合一的蛻變
1973年,台灣開始十大建設,打下現代化國家的基礎,今日台灣的經濟成就無一不和高雄港的發展息息相關,長達20年的拆船工業在1989年落幕,大仁工業區成為第五貨櫃中心,隨著科技發展,碼頭上苦力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大型吊車,1975年,為了擴建第六貨櫃中心,傳統聚落紅毛港進行遷村計劃,在不斷的溝通協調之後,歷經30年的遷村終於在2006年完成。

今天的高雄港歷經經濟不景氣和中國崛起的競爭,仍然是世界第六大貨櫃港,而為了更多元化港區的利用,這幾年,高雄市政府正朝向港市合一的方向邁進,而高雄港也朝向商用及休閒娛樂的遊輪國際港方向進行,有一天,高雄港將是全方位的國際現代化港市,大家且拭目以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