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09/08 百變空間 港都迸發空間新美學
百變空間  港都迸發空間新美學
封面故事─百變空間 港都迸發空間新美學

城市光廊夜間光彩與周邊商圈相互輝映。(圖/奧多咖啡提供) 

     城市光廊、愛河之心、凹仔底森林公園、洲仔濕地公園、電影圖書館、駁二藝術特區……,高雄市這幾年累積了許許多多蜚聲國內外的公共建設,讓許多城市羨慕不已,紛紛起而仿傚,但正如吳玉成副教授在〈健康的公共空間設計概念〉一文中所說:

     ……另一個值得地方城鄉風貌工作思考的是「適地性」的問題。台南市成功的做法,在嘉義市不一定管用。高雄市的城市光廊是個很好的例子,設計、經營管理都是成功的要素,但其前後的商業環境、高雄都會的人口密度與活動強度也是重要條件。很多地方看到高雄的例子都想學、都想搞個什麼光廊,其實就是落到分不清想要與需要的狀況,只是一味地看硬體。各地都希望有活絡、富特色的空間,但高雄的城市屬性跟縣轄市或鄉鎮相去何其遠?除了實質條件的差異,更有城市性格的問題。好地方是大家都想追求,城市光廊的設計手法卻不見得放在哪裡都好!……

整治後的前鎮河,讓兩岸回復以往清新綠意。(圖/林育恩攝)     這也就是強調公共空間設計時,不能忘記考量「適地性」,要塑造一個有活動、事件和情感連結的空間,就必須面對地方經驗的問題,如果公共空間設計不能與地方的需要、環境的價值連在一起,人們自然很難能感受到此公共空間設計的意義,如此再好的硬體,也將淪為無人使用的蚊子館,更遑論讓整個城市空間「提昇品質、展露特色」了。

     而這就不能不直指主事者的「定調」問題,因為要讓行動方案能適切回應環境問題、針對城市或社區需要,就必須要有正確、健康的概念,陳菊市長這幾年以「三生有幸,永續高雄」作為施政主軸,強調環保綠化的普世價值,以及水岸綠廊的城市意象,都切中高雄市發展的需要,而這才正是高雄市這幾年,能在公共空間營造上深獲肯定的核心條件。






1 2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