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2002-2014高雄畫刊
2011/01 市政中心轉移 高雄跨時代變遷
市政中心轉移 高雄跨時代變遷
城市觀點─城鄉vs原鄉 大高雄-多元文化共榮圈


 

都會、鄉村和諧共生

<共存-尊重差異性>

因地制宜的城鄉發展策略,才能因應高度開發的現代社會。(圖/高雄市政府觀光局提供)     鍾老師認為,「尊重彼此的差異性」是城市與原鄉共存的最大原則,在合併後主導者必須因地制宜,以多重標準來進行整合,都會、農村、山城等不同區域需用不同的風土人情標準來考量。鍾老師舉例說明:「以社區大學來說,因都會區人口密集,鄉鎮地區人口分散,社區大學招生開班人數與農村的不能用同樣的人數為標準。」

     在體認到城鄉的差異之後,更重要的是要給與原鄉自主規劃的力量與空間。在過去美濃人凝聚了自己的力量,終止水庫興建計畫,保留住美好的家園。而在地人這份對於原鄉文化、生活模式堅持的態度與行動,也是至今美濃地區以在地深刻的客家文化吸引眾人前來的原因。鍾老師表示,「過去是在地人主動凝聚力量,而現在縣市合併之後,政府需提供資源與協助。」

<融合-創造交流機會>

客家藍染是體會客家文化的方法之一。(圖/城市紀憶公司提供)     大高雄的合併,打破了縣市明顯的區隔感,及無法同步考量區域發展目標的缺失,讓以往的城市與鄉鎮之間有了交流的平台。舉例來說,美濃地區好山好水的環境,培植出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如稻米、蔬菜及最美味的白玉蘿蔔,縣市合併後提供了完善的產銷環境,美濃的優質農產,銷售至高雄市都會區,城市優勢的經濟效益也帶到鄉村。

     另一方面,雖然都會區具有經濟面上的優勢,但是從文化角度來看,原鄉的豐富文化相對於都會而言,更具有強勢地位和吸引力。鍾老師笑著說:「都市人每逢假日就愛來美濃享受我們的農村跟好山好水,也愛來客家文物館,文物館是旅客瞭解客家文化的橋樑,而客家文物館更是國內少數可以靠門票營收自理的文物館。」這也是因為美濃人長期堅持自己的生活模式、重視客家文化價值所帶來的成果。

     鍾老師提出一個重要的概念:「城與鄉的差距是必然的,差距不一定都是不好的,重要的是要透過彼此的了解,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







1 2 3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