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今日高雄
2014/11/07 第69期 旗美汙水處理廠完工啟用 提升旗美地區環境品質
旗美汙水處理廠完工啟用 提升旗美地區環境品質
港都款款行─虱目魚的故鄉 彌陀單車小旅行

 

沿著彌陀海岸線騎乘自行車舒適暢快。(圖/陳坤毅 攝) 虱目魚的故鄉 

 彌陀單車小旅行

 

  高雄綿延的海岸線,由沙洲、海灘、潟湖等地形組成,分佈著面積廣大的魚塭,以及各具特色的漁港,如同一條耀眼的藍鑽項鍊,「彌陀」即是其中的珍寶之一,從平埔族的“Viro”(馬卡道族語的「竹子」發音)到清領時期的彌羅港,百年來的發展,造就當地豐富的面貌。

  與海相生相息的彌陀,有史前考古遺址,也有蜿蜒的老巷及古樸的合院,更是虱目魚的故鄉,例年區公所與區漁會皆會舉辦的「虱目魚文化節」,今年亦甫於11月初風光落幕,不僅讓參與民眾品嚐虱目魚的絕佳風味,還結合在地人文導覽、體驗活動,展現截然不同的漁村風華。在暮秋孟冬的涼爽天候之際,不妨以單車細細探訪當地的人文自然風情,吹著淡淡海味的微風,來趟濱海小鎮的旅行吧!

漯底山自然公園近在咫尺的惡地形,是最佳的地質教室。(圖/陳坤毅 攝)

  砲台、碉堡、惡地  人文自然的大教室

  彌陀除了沿海阡陌相連的魚塭景致外,還有全台灣最靠近海濱的獨特泥火山惡地形─漯底山,自備單車的民眾可以搭乘捷運至南岡山站,或是在捷運站租借公共腳踏車,騎著單車約20多分鐘,即可抵達漯底山自然公園。

漯底山自然公園隨處可見昔日的軍事設施。(圖/陳坤毅 攝)  標高53公尺的漯底山,為彌陀地區的制高點,原為軍事禁地,近年經高雄市政府整建後開放,已成為單車族及民眾喜愛造訪之地,騎上山腰的舊營舍區,可沿著木棧道行走,園內可以觀察特殊的惡地形,隨處更可見厚實的碉堡、砲台、瞭望台等軍事設施,園區整建後更以水土保持的概念,在低窪地方設計水撲滿儲存雨水,創造小型濕地,令全區的生態面貌更為多樣。

  從山頂視野極佳的瞭望台,可以遠眺眼前大片魚塭及台灣海峽,是休憩、踏青的好去處;山腳下的蔦松文化考古區,曾發現有陶器、石環等文物,區公所特別在農會旁設立蔦松文物館展示出土的考古物件及舊時農、漁具,讓民眾得以一窺先民的活動軌跡。下山後,可以沿著四維路,騎往漯底山下的頂厝社區。

  老巷、古厝、小吃  風味獨具的舊聚落

  彌陀的傳統產業文化,除了虱目魚養殖,斗笠製作也是重要的一環,頂厝地區所製作的斗笠,曾經聞名全台,但因時代變遷產業凋零,目前已幾乎看不到斗笠店的蹤跡,近年來當地社區積極舉辦學習工作坊,用心推廣及保存斗笠文化。參觀完社區後,沿著進學路的綠色隧道,即可騎往彌陀市區。

彌陀區的魚丸、傳統釀造醬油及漁會推出的「虱想起」相關商品皆十分著名。(圖/彌陀區漁會提供、陳坤毅 攝)

  經過彌陀的信仰中心─彌壽宮後,表示已逐漸接近聚落中心,右轉抵達中正路,是最為熱鬧的街道,在這可以品嚐虱目魚相關的小吃,新鮮的魚丸更是不可錯過的絕佳伴手禮,「興義魚丸」及「魚丸同」是當地仍在製作魚丸的傳統老店。另外,往北騎到新興路,有間屹立一甲子的龜甲香醬油廠,以黃豆為原料,循古法天然釀造,是彌陀人念念不忘的甘醇味。

巷弄旁偌大的吳家古厝,散發濃厚歷史氛圍。(圖/陳坤毅 攝)  在中正路吃飽喝足後,騎單車從大路轉個彎,隨意挑一條蜿蜒小巷進入,櫛比鱗次的紅磚古厝,散發濃濃的歷史氛圍,具有燕尾翹脊的三進吳家大厝,一磚一瓦都彷彿訴說著不同的前人故事,能夠充分感受到幾百年來彌陀的過往風華。參觀完舊聚落,夕陽時分,則可往西從彌陀環區自行車道,欣賞沿途的魚塭風情,一路騎到南寮漁港,在彌陀區漁會選購「虱想起」品牌系列的虱目魚加工製品,最後再以港邊餐廳的現撈仔生猛海鮮料理,為此行畫下滿足的句點。

位 置 資 訊 
  漯底山自然公園 彌陀區山頂路底
  蔦松文物館 彌陀區中華路4號(區公所旁)
  興義魚丸 彌陀區中正路330號
  魚丸同 彌陀市場內(中華路53號)
  龜甲香醬油廠 彌陀區新興路8號
  吳家古厝 彌陀區中正西路及中正路10巷交叉口   
  南寮漁港(彌陀區漁會)   彌陀區漁港一街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