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今日高雄
2010/04/14 第65期 市港大道完工 四通八達 提升高雄市港競爭力
市港大道完工 四通八達 提升高雄市港競爭力
樂活高雄─美國人在南台灣的足跡特展 見證台美與時代的交會

 

美國人在南台灣的足跡特展 見證台美與時代的交會

 

1965年代WURLITZER黑膠點唱機。(圖/邱怡婷攝)     台灣的近代史是一連串的戰爭、殖民、重建堆疊而出,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在自己無力選擇的情況下,卻能以強韌的生命力和驚人的適應能力來度過不斷襲來的洪流。

     日本殖民政權結束,國民政府在台初期,台灣的狀況可謂風雨飄搖,甚至有段時間,物價飛漲萬倍,之所以可以重建成後來的亞洲四小龍,除了台灣人民本身的堅韌,最大的助力就是來自於美國的援助。為了緬懷這段歷史,中山大學與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合作,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展出「1950-1980 美國人在南台灣的足跡特展」,將這段歷史以豐富的樣貌呈現給大眾。

「美國人在南台灣的足跡」特展記載「美援」對高雄留下的歷史足跡與影響。(圖/邱怡婷攝)     全台灣唯一在大學裡設有美國中心的中山大學,自去年三月起開始進行本項特展的規劃,歷經一年終於蒐集到許多珍貴的史料。展場以結盟、斷交、後美援三個時期作為展覽的區塊,並將原本的小舞台模擬搭建成航空母艦的跑道,一頭還垂降一排的傘兵部隊;另一角則仿搭了當時在高雄鹽埕區為美軍而開設的美式酒吧,有高腳椅、可口可樂等舶來品,讓參觀的民眾一踏進展場便感受到時代的交會,也點出了美國文化因戰爭而傳入南台灣的歷史淵源。

遽變的歲月 – 昔日美援、今日台援

     二次大戰時台灣眾多地方和建設遭到盟軍的轟炸,百廢待舉,所幸國民政府每年自美國得到大約一億美元的貸款,得以控制台灣的通貨膨脹,減緩了外匯短缺的困境。美援的內容廣泛,從民生物資到基礎建設等,石門水庫、西螺大橋、中西橫貫公路、南部火力發電廠、台灣大學圖書館都是美援之下的產品。而慣吃米食的台灣人也首次接觸到麵包和牛奶,帶動了台灣的西點麵包業,高雄市開始出現西式麵包廠,還成了美軍麵包供應商。

美國當時援助許多麵粉給台灣,習慣吃米食的台灣人,吃美援饅頭也津津有味。(圖/邱怡婷攝)     現今許多的大企業也是在美國經濟援助下的例子,如黑松汽水、台肥、台南紡織、發源於高雄的台塑、硫酸亞廠等,甚至是1966年成立的高雄加工出口區,即使在台美斷交後,Made in Taiwan的產品持續在世界各地發光發熱。

     自從1949年到1963台灣總計接受美國經濟支援36億美元,其中22億為軍援;而台灣積欠的貸款也在2004年1月全部清償完畢,成為全球第一個還清美援貸款的國家。今日的台灣更成為有能力援助他國的國家。

人與時代的交會

     當年,貧窮的台灣與富強的美國在非常不對等的情況下接觸,卻因反共而讓雙方聯繫在一起,展場裡有許多難得一見美國人與臺灣人互動的老照片,輔以詳盡的中、英文字說明,還有青春期時曾在高雄度過的前AIT台北處長楊甦棣的訪談。中山大學美國中心主任辛翠玲表示,展覽意在拼湊雙方互動所留下的歷史片段。

     透過各種管道邀借而來的文物,如美國海軍與高雄鹽埕區居民交換禮物所留下的打火機、前總統李登輝被選為美援培訓農業技術人員之一的名單文件,乃至國防部當時列為機密文件的「天兵四號演習」實施計畫內容的原稿翻拍,讓原本收藏在各地,民眾平日無法目睹的的文物史料,一併在展場中美援麵粉袋所製成的內褲。(圖/邱怡婷攝)現身。

     口耳相傳但難得一見的美援麵粉袋所製成的內褲,一邊印有中美合作的徽章、另一邊印著二十二公斤裝的字樣,年長的民眾眉飛色舞又帶點詼諧的表情向年輕一輩闡述當年穿著這個褲子逛大街的模樣,也讓展場洋溢著濃濃的懷舊氣氛。

     展場內一台相當顯眼的Wurlitzer牌古董黑膠唱片點唱機,是當時美國軍事顧問團所遺留下來的,歷經多年仍然保存良好,開幕當日還使用來播放貓王的 「Way Down」,當舊式唱片特有的音色宣洩而出,與會人士彷彿可感受到美國大兵漂洋過海到異鄉那股流動於心中的思鄉之愁。

     高雄至今仍留有美軍駐留的足跡,例如高雄港的香蕉棚、鹽埕區的酒吧 看完特展的民眾不妨去逛逛,實地感受台美關係歷史發展的軌跡。

•   展期:即日起至7月4日
•   展場: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團體預約導覽:07-531-2560 分機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