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今日高雄
2014/05/27 第58期 舊城新意 蓮潭打造全台首座國際纜繩滑水場
舊城新意 蓮潭打造全台首座國際纜繩滑水場
城鄉新亮點─找回原有的 美濃「豆陣」闖出農業新特色

 

找回原有的 美濃「豆陣」闖出農業新特色

 

美濃復耕黃豆、黑豆,加上原本盛產的紅豆,成為美濃農業新特色。(圖∕美濃區農會 提供)  黃豆、黑豆等雜糧,常見於台灣的飲食中,例如豆漿、豆皮、豆腐、豆花等國人經常食用的食品,便是由黃豆所製,但台灣國產黃豆在進口黃豆的價格衝擊下,市場上早已難尋,每年進口的兩百餘萬噸黃豆中,其中九成都經過基因改造,讓許多消費者吃著黃豆製出的營養食品,心中卻難免擔心。

  而產有紅豆、芋香米、橙蜜番茄、白玉蘿蔔等多元特色農產的美濃,四、五十年前家家戶戶都普遍植有黃豆等豆類雜糧,農家更用豆類製成許多富含生活文化內涵的食品,美濃區農會嗅到消費者對於國產非基改黃豆的需求,也想讓原有的作物重新回到這塊土地,因而大規模推動黃豆與黑豆的復耕,並特別選在水稻黃金耕種期種植,以分散農會對於稻米集中採收的壓力,還透過一連串包裝行銷,將在地生產的紅豆、黃豆與黑豆搭配成「紅黃黑」小包裝禮盒展售,不僅打造美濃農產新特色,也讓農作物代表的文化生活內涵,世代傳承下去。

  美濃黃豆暌違五十年再現

  雜糧豆類,在美濃人的飲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常用來炒野蓮、炒福菜的豆醬是用黃豆所做,黑豆則被製成豆豉。美濃區農會推廣股長鍾雅倫說,四、五十年前,美濃農家普遍都種有黃豆、黑豆與紅豆,「我還記得小時候外婆常煮的豆漿,煮到沸騰、冒著泡泡好香濃,都是黃豆的香氣,豆漿上還有一層豆皮,跟現在喝起來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雜糧豆類在國人飲食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消費者對於豆類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重視。(圖∕美濃區農會 提供)等到自己與其他同事成為母親後,想打一杯記憶中的豆漿給自己的孩子喝,竟發現找不到令自己安心的國產黃豆了。

  以往美濃家家戶戶常見的國產黃豆,早因進口黃豆的價格競爭,消失於市面上,農民轉而種植利潤較高的水稻,水稻產量過度集中的情況下,農會烘乾機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化大批濕穀。而台灣每年進口的黃豆,不僅有食品安全上的疑慮,所含蛋白質也未比國產黃豆高,加上進口黃豆所需的運輸時間,從採收至送到消費者手上,時間可能長達半年,且這些在國外大多拿來當飼料,輸入國內後,卻化作消費者經常食用的豆漿、豆花、醬油、豆腐、豆乾等製品,為此美濃區農會提出了「南隆經營專區黃豆復耕計畫」,鼓勵農民種植暌違近五十年的國產黃豆,除分散烘稻壓力,也讓消費者品嘗在地黃豆的真正原味。

  雜糧種植銷售策略皆完善

美濃區農會請來植物醫生為黃豆把關,使用海鹽代替落葉劑。(圖∕美濃區農會 提供)由於耕種期間有遇到寒流的可能性,美濃區農會選擇復耕抗寒性佳的高雄八號黃豆。(圖∕李昀諭 攝)  復耕黃豆,從種植到銷售,一步步皆有規劃與策略。農會首先開出比一般行情高出一成、一公斤50元的契作收購價,鼓勵稻農於第1期農作轉作黃豆與黑豆,加以休耕轉作補貼,讓農民轉種豆類的利潤能趨近於種植水稻。

  而美濃農民的第1期耕作時間在1月至5月,黃豆於1月播種後,容易於2、3月遇到寒流,所以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周國隆的推薦下,農會選擇耐寒性較佳的「高雄8號」,取代顆粒較大的「高雄9號」作為黃豆栽培品種。另也請來植物醫生為黃豆種植安全把關,使用海鹽替代落葉劑;採收前十天,更會對契作農戶逐一採樣,送往檢驗農藥殘留,確保消費者的食用安全,在多方的努力下,今年黃豆收成品質十分優異,顆粒碩大又渾圓飽滿。

美濃區農會多方拓展復耕豆類銷售通路,消費者反應熱烈。(圖∕美濃區農會 提供)  豆類收成後,美濃區農會多方拓展通路,不但讓消費者能直接購得安全豆類,也提高種植者所得到的利潤。除了在樂天網站上推出專賣店,線上販售這期所產的黃豆、黑豆,與區內所產的紅豆、芋香米「高雄147號─香鑽」,5月中推出預售後,不過數天便已全數售完,足見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與國產豆類的需求與支持;另外也有在台糖、愛買門市、美濃農會超市限量販售,同樣獲得消費大眾的青睞肯定。

  不同季節的各色農產,讓美濃小鎮的農業藍圖更顯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