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歡迎光臨高雄市新聞局

熱門搜尋:
電子期刊

facebook粉絲團

今日高雄
2008/06/26 第21期 衣+行 高市環保減碳風
衣+行 高市環保減碳風
高雄新鮮人─會用英文唱歌仔戲的小生 梁越玲

梁越玲,大學主修英文;歌仔戲,卻陪伴她長大。為了讓戲團生存,野台戲要接;為了傳承歌仔戲,學生要教。衝突,永遠是她前進的推力。迄今仍小姑獨處的梁越玲,歌仔戲,一直都是她的最愛。

梁越玲(右)小生扮相俊美,大學主修英文,相當罕見。(圖/何沛霖攝)「我是我們家六個兄弟姐妹當中,唯一沒有跟媽媽出去演戲的一個。」和很多傳統戲劇家庭出身的人一樣,梁越玲從小就看著媽媽,在胭脂水粉的塗抹擦拭間度過她的人生。梁越玲的母親白香蘭女士(本名梁陳蘭),以唱唸聞名,家裡其他的兄弟姐妹,都傳承歌仔戲的志業,唯獨梁越玲不一樣。

雖然,她也耳濡目染、熱愛歌仔戲,唸書時期常到戲班跑龍套;但後來卻跑去唸基督書院,而且主修英文,接觸英國文學。很難想像,阿「督」仔的洗禮,和很「台灣」的歌仔戲日後會產生交集。

尚和不同傳統戲曲 黑白間有灰色地帶

『港都戲院』是尚和融合英語的歌仔戲創作,把歌仔戲推向國際化。(圖/尚和歌仔戲團提供)梁越玲說:「看似突兀,但外國的戲劇理論,人性的探討,台灣傳統的歌仔戲也有,不過並未特別著墨。」台灣的歌仔戲少有新的劇本,不是教忠教孝,就是黑白、善惡分明。梁越玲在學院的象牙塔中,參加話劇的演出,奠定日後改造歌仔戲內涵的基礎。

學校畢業之後,梁越玲曾擔任過美語教師,但因難捨對歌仔戲的熱愛,毅然投身歌仔戲的專業演出。如今,她不僅創立尚和歌仔戲團,更致力地方傳統戲曲的教學,同時也是業界編劇的一把好手,在她身上,永遠都會發現兩種不同的元素並存。

尼采的哲學,可以經由傳統的地方戲曲完整呈現,探討人性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梁越玲曾在高雄孔廟演出的古蹟情境劇場大戲─「夜遊神之野仲與游光」,就是引用尼采的人性三種變形說;一個人的人格會由駱駝變獅子,再變成小孩,生命的考驗,精神的層次也有三個不同時期的蛻變。透過梁越玲的筆寫出的劇本,科班出身的演員和年輕世代的新血結合,梁越玲的企圖,就是要讓人一新耳目。

「尚和歌仔戲劇團」在1995年仲夏成立於港都高雄,經多年的精進粹煉,不但深受各界肯定,更曾連續三年榮獲高雄市傑出演藝團隊殊榮,是一支有實力遠征各文化殿堂的高雄在地團隊。

梁越玲帶領的尚和歌仔戲團,每年要演出120場野台戲。(圖/尚和歌仔戲團提供)致力年輕傳承 & 國際化

「我們劇團一年要演120場野台戲,要先能生存,才能談理想。」梁越玲說,靠政府補助,預算逐年減少,不能光談理想。雖說如此,梁越玲帶領的尚和歌仔戲團,今年仍獲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評選為績優劇團並獲補助。

「尚和歌仔戲團」長年致力於歌仔戲的傳承工作,曾在成功大學與台灣歌仔學會合辦歌仔戲研習班,也辦過財團法人鄉城文教基金會歌仔戲研習營,指導高雄女中歌仔戲社等等,另外也規劃了一系列社區歌仔戲文化推廣活動。長年致力於歌仔戲傳承,尚和歌仔戲常到學校教戲。(圖/尚和歌仔戲團提供)

目前,團裡有七位年輕世代投入歌仔戲的世界,絕大部分是梁越玲在校園推廣歌仔戲時收的學生。「我們有年輕人的想法,用歌仔戲唱唐詩、宋詞,錄成CD,歌仔戲應該不只是歌仔戲。」梁越玲的使命,就像在孔廟演出的挑戰一樣,不能借位擦汗,每一個喘息換氣,都攸關成敗。

尚和更於2002年赴美國洛杉磯、聖地牙哥、夏威夷等地展演,用英文唱歌仔戲給外國人聽,備受肯定。2003年推出描繪港都和歌仔戲間人文滄桑史的『港都戲院』,其中更融合英語歌仔戲之創作,嶄新的嘗試呈現歌仔戲藝術多元發展的潛力,為歌仔戲開啟了無限的可能;同時也將歌仔戲推向國際化。